首页 理论教育 点化求那跋陀

点化求那跋陀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天夜里,求那跋陀入定后,忽然发现石壁之上出现了一片光华,隔了一会儿,光华之中就涌现出一朵莲花,莲花中间是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菩萨头上有一匹宝马。求那跋陀便将自己传经受挫的事诉说了一遍,请菩萨发慈悲指点自己。求那跋陀这时恍然大悟,明白菩萨是在告诉自己:要懂得中原地方的语言,必须要周游中土各地用心学习才行。求那跋陀就在当年面壁的地方建了一座尼姑庵,塑观音像来供奉。

菩萨具有广大的神通,什么宝相都可以幻化,贫僧从今天起,发愿化缘,要塑全了这六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也好让后世的人景仰菩萨的庄严。

千手观音

雕塑 平遥双林寺 明、清

山西

本尊观音像高345厘米,为泥塑,位置在双林寺大雄宝殿西侧庑。造型为二十六臂,各臂腕各戴宝钏。她端坐于布满了数百尊悬塑菩萨的西庑中央,头戴龛形额子宝冠,胸佩珠宝璎珞,衣带随体自然下垂。塑像面容丰腴秀丽,神情恬静淡雅,秀而长的细眉之下凤目微张,稍向下俯视。姿态优雅端庄,具有女性风姿。通观整个雕塑,壮观的背景映衬出娴静的观音,使其统一在一种和谐的艺术氛围之中。

音菩萨来到九华山莲花峰的山腰里,忽然听见有人在那里朗诵《多心经》,便循声走过去,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来自西域的僧人面壁而坐,在那里虔诚地诵读经文

你知道这个和尚是谁吗?说起来却也是个大有来头的人。他原本是尉宾国的王子,因为生具慧根,所以自幼就抛弃了无比奢华的生活,遁入空门,一心研求佛家奥旨,到如今早已道行精深,博通大乘佛教的精华了。他自取法号为求那跋陀,立下宏愿,誓要将西方大乘教意的精髓传入中原各地方,因此一路东游,意图向大众黎民宣讲《华严经》的宗旨。

可是与上次的沙门跋陀一样,因为与中原人士言语不通,讲解经文时不能让大众明白其中的奥妙,因此他心里十分懊丧,只恨自己修行不深。于是就隐居在九华山莲花峰一个石洞中,面壁思过,不断地诵读《多心经》,希望感动菩萨,给他指点迷津。

正巧今天菩萨从此地经过,听到他诵经,知道他的意思。菩萨暗想:“难得这求那跋陀有这种济世宏愿,如果今天我不来点化他,那有什么人能点化他呢?”于是,便将法身一隐,暗中幻化成其他法像去指点他。

那天夜里,求那跋陀入定后,忽然发现石壁之上出现了一片光华,隔了一会儿,光华之中就涌现出一朵莲花,莲花中间是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菩萨头上有一匹宝马。求那跋陀便将自己传经受挫的事诉说了一遍,请菩萨发慈悲指点自己。菩萨只是含笑不语,然而那匹宝马却奋发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求那跋陀这时恍然大悟,明白菩萨是在告诉自己:要懂得中原地方的语言,必须要周游中土各地用心学习才行。他领悟之后,石上的幻影就不见了。

求那跋陀第二天就离开了九华山,到处云游。九年之后,所有中原人士的语言他都无所不通。当他重回九华山宣讲《华严经》时,果然人人都能了解佛法深意。求那跋陀就在当年面壁的地方建了一座尼姑庵,塑观音像来供奉。那尊观世音菩萨法像,其他的地方与平常的一样,只是头上多了一匹宝马,因此世人便称之为马头观音,也称为马头明王,后世的人尊其为畜牲道的教主。

自从这尊法像不同的观音塑成之后,善良的百姓都有些疑惑,他们认为好好的一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头上却要多添上一匹马,把畜生放在上位,那不是亵渎了菩萨吗?于是大家就乘求那跋陀讲经说法的闲余间隙,向他请教这其中的来历。

求那跋陀先将观音点化的事情告诉了大家,然后说:“佛家分六道轮回,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观世音菩萨本着大慈大悲的佛心、救苦救难的宗旨,所以也分为六种法像。大悲观世音能抵御地狱道的三重魔障,要将深陷其中的世人从疾苦中解救出来,所以现化为大悲法像,世人传说的千手观音就是大悲法像的代表;大慈观世音能通过抵御饿鬼道的三重魔障,要解救沦落其中的饥渴之人,所以现化为大慈像,世人传说的圣观音就是大慈法像的代表;狮子无畏观音能抵御畜牲道的三重魔障,要消除兽类给人带来的痛苦,所以现化作大无畏像,马头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像;大光普照观世音能抵御阿修罗道的三重魔障,要化解它给人带来的猜疑嫉忌之心,所以现化为普照像,世人传说的十一面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天人丈夫观世音能抵御人道的三重魔障,人道虽然能讲世间道理,但其中的人都骄慢轻狂,所以要现化成天人丈夫像,世人传说的准提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像;大梵深远观世音能抵御天道的三重魔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世人传说的如意轮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所说的三重魔障,就是惑障、业障、苦障三样。观世音菩萨既然各主一道,宝相也就因此不同了。

观音大士

丁云鹏 水墨国画

明代(17世纪)

如山峰般鼓起的怪石好像一个奇异的禅梦,将观世音的精神笼罩在其中。竹林婆娑、苦海无边,菩萨严肃地思考着大千世界的奥秘,形容惨淡,面容间透露出苦行僧的圣洁。“大士”是梵语“菩提萨”的意译,也就是“觉有情”,或者“发大心愿的人”。丁云鹏善于用干笔,笔下的山石肌理稠密,呈螺旋状,与观音洁净的皮肤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尊马头观音在六像中还不算异像。像十一面观音,共有十一副面孔,正对着的三面做菩萨的面;左边的三面做嗔面;右边三面做菩萨面,后边一面做大笑面;头上一面做佛面,各不相同。”

“又比如准提观音,一个身体十八条手臂,脸上有三只眼睛。最上面的两只手做说法的样子,右边的第二只手表示无畏,第三只手拿着一把剑,第四只手拿着佛珠,第五只手拿着微若布罗迦果,第六只手拿着钺斧,第七只手拿着钩,第八只手拿着跋折罗,第九只手捋宝鬟;左边的第二只手拿着如意,第三只手拿着莲花,第四只手拿着罐,第五只手拿着索,第六只手拿着轮,第七只手拿着螺,第八只手拿着贤瓶,第九只手拿着《般若波罗密经》的盒子。七宝庄严,又是一副不同的法像。”

度母

元代(13世纪-14世纪)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藏

这尊红色的度母仅仅高45厘米,是元代的精品。13世纪,由于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中国战乱频繁,民众对来自宗教的安慰十分依赖。于是大量的佛教微雕在民间流行,其中度母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度母即北方人所谓的“多罗观音”,共21种。还有一种“八难度母”,指能救人于狮子、大象、蟒蛇、水灾、火灾、盗贼和监狱等苦难的观音,多见于藏南地区一带。度母为密宗的本尊天女,所以在兵荒马乱的元代尤其受到崇拜。红色的度母慈祥而安宁,如印度的舞女,又如早年的妙善公主。藏语“布达拉”相当于汉语中的“普陀”,都是梵文的音译。西藏布达拉宫正如汉地的普陀山一样,都是观音的道场。可见,观世音不仅受到汉族佛教徒的信仰,也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之一。

“至于如意轮观音,六臂金身,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作说法的宝像。第一只手表示思维,是悯念有情的意思;第二只手拿着如意,表示能满足天下众生的愿望;第三只手拿着佛珠,表示在度解苍生的苦难;左边第一只手按在光明山上,表示成就无倾动;第二只手拿着莲花,表示能除净一切不合佛法的物事;第三只手拿着轮,表示能转无上法。这又是一副宝像。”

“世俗的人见识不多,所以看到了这尊马头观音,就以为是异像,殊不知菩萨神通广大,什么宝像都可以幻化的?异像更多着呢!贫僧从今天起,发愿化缘,要塑全了这六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也好让后世的人景仰菩萨的庄严。”

听了他这一席话,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捐送钱财,不足的部分再由求那跋陀到民间去化缘募集,好完成建造这六尊观音法相的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