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是“噶当巴”

谁是“噶当巴”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噶”指的是佛陀的教法,“当”指的是阿底峡所传的“朗林”教授。因此“噶当”之意为:佛陀之教法和阿底峡之教授这两者的结合。噶当朗林的虔诚修行者,被称为“噶当巴”。噶当巴传承有两派——新派与旧派。杰·宗喀巴创立的这一新传承,称为“新噶当巴传承”。他们也虔诚依止慈悲佛观世音及智慧护法,这显示了噶当巴修行者的主要修持是慈悲与智慧。由于这个缘故,这四位正觉圣者被称作“噶当巴的四位上师本尊”。

谁是“噶当巴”?

“噶”指的是佛陀的教法,“当”指的是阿底峡所传的“朗林”教授(即菩提道次第,又称噶当朗林)。因此“噶当”之意为:佛陀之教法和阿底峡之教授这两者的结合。噶当朗林的虔诚修行者,被称为“噶当巴”。噶当巴传承有两派——新派与旧派。古代的噶当派行者较着重于修持噶当朗林的显法(苏措),胜于密法(坛措)。后来,杰·宗喀巴和他的弟子们则同等看重噶当朗林的显密二法的修持。杰·宗喀巴创立的这一新传承,称为“新噶当巴传承”。

噶当巴修行人虔诚地依止释迦牟尼佛,因为噶当朗林的法源来自于佛陀。他们也虔诚依止慈悲佛观世音及智慧护法,这显示了噶当巴修行者的主要修持是慈悲与智慧。他们也虔诚依止圣度母,因为圣度母曾对阿底峡承诺过,会在未来之时特别照顾噶当巴修行人。由于这个缘故,这四位正觉圣者被称作“噶当巴的四位上师本尊”。

噶当巴传承的创始人是伟大的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尊者于公元982年出生在印度,是印度东部邦葛尔国的王子。他的父亲名为卡亚拿须(光耀善德),母亲名为帕芭威替须马蒂(吉祥光)。尊者在国王的三个儿子当中排行第二,出生后得名羌卓嘎巴(月藏)。“阿底峡”这个名字(其意为“寂静”),是后来藏王蒋确欧(菩提光)给予尊者的称号,因为阿底峡尊者总是显得那么安详与平静。

当羌卓嘎巴(月藏)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他的父母带着他去参访一座寺院。途中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想一睹小王子的容貌。羌卓嘎巴看到他们时便问道:“这些人都是谁啊?”父母答道:“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从王子的心中自发地生起了慈悲心,他祈求着:“愿所有这些人都享有和我一样的广大福报。每当遇见任何人,在他的心中自然涌现这个愿望:“愿这个人获得安乐,从痛苦中解脱!”

羌卓嘎巴在小时候就能亲见圣度母——一位女性的正觉佛陀。有时候,当他坐在母亲的膝盖上时,蓝色的优婆罗花就会从天而降,尊者便开始讲话,仿佛是对着花儿说话一般。后来有瑜伽士对他的母亲解释说,她所看到的蓝色花朵,其实是圣度母出现在她儿子面前和他交谈的一种迹象。

当王子即将成年时,他的父母开始想为他筹办婚事。可是圣度母劝告王子:如果你一旦对你的王国生起了贪恋执著,你就会像陷入泥塘的大象一样,因身躯之庞大、笨重而无法自拔。勿贪恋此生。你应当学习并修持佛法。在许多过去世之中,你都是一位精神导师,这一世你也当成为一位精神导师。受到这些话的鼓励,羌卓嘎巴对于学习与修持佛法生起了强烈的意愿,并下定决心要证悟佛陀所有的教法。他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需要找到一位完全具备资格的精神导师。最初,他亲近了一位住在附近的知名法师杰塔里,并请教他关于如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佛法教授。杰塔里给了他关于皈依与菩提心的指导,并告诉他,如果想要清净修行,就应该前往那兰陀,师从于精神导师菩提巴卓(菩提贤)门下。

当他见到了精神导师菩提巴卓后,王子说:“我领悟到了轮回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解脱与圆满正觉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恳请您赐给我能够超越忧伤之境,并迅速证得涅槃的教法。”菩提巴卓扼要地向王子传授了生起菩提心的法要,并指示他说:“如果你想要清净地修持佛法,就应该去找精神导师威亚廓其拉。”菩提巴卓知道威亚廓其拉是一位完全证悟空性的伟大修行者,十分善巧讲解“深见道”的次第。

威亚廓其拉传给羌卓嘎巴关于“深见道”与“广行道”的完整教授,然后送他到阿瓦都帝巴大师处学习。阿瓦都帝巴并未立即指导王子,而是让他去向罗侯罗古拉学习《喜金刚》和《赫鲁嘎密续》的教授,然后再回来接受更详尽的密法或秘密真言的教授。罗侯罗古拉赐给羌卓嘎巴一个密号——“贾拿伐贾”(不坏智),并传给他第一个灌顶,由此进入喜金刚的修持。然后,让王子回家去征得父母的同意。

尽管王子对世俗生活已无贪恋,但征得父母的同意以便如己所愿的修行,还是很重要的。于是他回到家中,对父母说:“依照圣度母的预言,如果我清净地修持佛法,就能够回报你们的恩德,以及所有众生的恩德。要是我能这么做,我的人生将不会虚度。不然的话,纵使一生都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尽享荣华,我的生命仍将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请允许我离开王国,奉献自己的一生来修持佛法。”羌卓嘎巴的父亲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设法要让儿子不要放弃自己未来可能继承王位的想法,但是他的母亲听说儿子要将一生奉献给佛法,却十分高兴。她记得在羌卓嘎巴出生时,就曾出现过如彩虹般的种种瑞相,并记起蓝色优婆罗花从天而降的奇迹。她知道儿子绝不会是一位普通的王子,便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国王也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于是,羌卓嘎巴返回到阿瓦都帝巴大师那里,历经七年之久听受各种秘密真言的教授。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以至一时之间生起了傲慢心,心想:当今世上,怕是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秘密真言了吧。当晚众多空行母出现在他的梦里,向他展示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珍贵秘籍,并问他:“请问这些经文是什么意思?”他却答不上来。醒来后,他的傲慢心便消失了。

之后,羌卓嘎巴开始想着要效法阿瓦都帝巴大师,以在家行者之相,通过依止“行动手印”修持“大手印”(梵音“玛哈穆爪”)而快速成佛,然而,他却看到赫鲁嘎显现在自己的面前,并对他说,如果他出家将能利益无量众生,并广大弘扬佛法。那一夜,他梦见自己跟随在一队僧众的后面,从释迦牟尼佛的面前走过,而释迦牟尼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羌卓嘎巴还没有出家。当羌卓嘎巴从梦中醒来后,便决定要成为一名比丘。于是,他到须利拉须塔(戒铠)大师的门下,正式受戒出家,法名“帝潘卡拉须将那”(燃灯吉祥智)。

帝潘卡拉须将那从达玛拉须塔精神导师处,领受了关于《阿毗达磨七要典》和《广大释论海》的广泛教授,这两部论都是依据“一切有部”的观点而作的论典。以此方式,他精通了小乘的教法。

由于对所学仍不满足,于是帝潘卡拉须将那前往菩提迦耶接受更详细的教授。一天,他无意中听到由度母化现的两位女子间的对话。年轻的问年长的:“什么是快速成佛的最主要方法?”年长者答道:“是菩提心(梵音“菩提其塔”)。”听闻此言,帝潘卡拉须将那心中生起了一定要证悟珍贵菩提心的决心。后来,他在菩提迦耶绕行大宝塔时,一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开口对他说:“如果你想要快速成佛,你必须要获得慈悲、爱与珍贵菩提心的体验。”他心中想要证得菩提心的渴望变得更为强烈。他听说在遥远的苏门答腊金洲地区,有一位精神导师色宁帕(金洲大师),对菩提心有着十分殊胜的体验,并且善于讲解《般若波罗蜜多经》。

在海上航行了13个月后,帝潘卡拉须将那抵达了苏门答腊岛。到达那儿以后,他向精神导师色甯帕金洲大师献上了曼达拉供养,并表达了求法的愿望。精神导师色甯帕告诉他,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传授完所有的教法。于是帝潘卡拉须将那在苏门答腊前后住了12年,终于获得了珍贵菩提心的证悟,而后他返回故乡印度。

通过依止他的诸位上师,阿底峡尊者对于佛陀的律(戒律)、经(经文)、论(智慧)三藏教法,以及四级密法都获得了极其精深渊博的学问。他亦精通艺术与科学,如诗歌、修辞与星象学,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并且善于工艺与技术。

阿底峡尊者也获得了三增上学训练——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的所有成就。由于所有的显法次第(如六完善行、五道与十地)以及所有的密法次第(如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全都包含在三增上学的训练之中,因此,阿底峡尊者获得了所有菩提道次第的证悟。

增上戒学分为三种:增上别解脱戒、或个人解脱戒(梵音“婆提摩沙”)、增上菩萨戒与增上密乘戒。具足比丘必须断舍的二百五十三条堕戒,即包含在婆提摩沙戒之中。阿底峡尊者从未违犯其中任何一条戒律,这显示出他具有很强的觉照与不放逸。对于菩萨戒,他也全都清净守持,避免了十八条根本堕戒及四十六条轻堕戒;对于所受的一切密乘戒,尊者也都清净守持,全无违犯。

增上定学与增上慧学的成就,分为共通与不共二种。“共通成就”是修持显法与修持密法的行者共同具有的成就;“不共成就”是只有密乘行者才具有的成就。通过增上定学的训练,阿底峡尊者证得了属于共通禅定的寂止,由此证得种种神通、法力及诸多共通的善德。同时,他也获得了不共的禅定成就,如密法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禅定的成就。通过增上慧学的训练,尊者获得了空性的共通证悟,以及密法的“喻光明”与“义光明”的不共证悟。

由于阿底峡尊者精通大小乘所有的教法,因而赢得了两派法师共同的尊重与敬仰。尊者如一位王者,就好像是印度佛教界的顶髻明珠,被视为是“第二佛陀”。

在阿底峡尊者所处的那个时代之前,西藏的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约公元754—797年),曾经邀请帕玛桑巴瓦(莲花生大士)、襄塔拉西塔(静命论师)以及其他佛教大德从印度前来西藏。受到诸位大师的影响之下,清净教法曾经在西藏广泛流传。然而,多年后有一位叫做朗达玛(约公元836年)的藏王,大肆破坏西藏的清净教法,废止了所有的僧团组织。在此之前,多数藏王都虔信佛法,然而在朗达玛的邪恶统治下,西藏陷入了正法的黑暗时代。朗达玛死后约70年,经过大译师仁钦桑布等多位大德的共同努力之下,佛法在前藏再度兴盛起来;而在冈帕热色大师的努力下,佛法在后藏也开始兴盛起来。渐渐的,佛法也传回到西藏中部。

在当时并没有显密二法圆融的清净修法。显法与密法被视为水火不容。当人们修持显法时便会放弃密法;修密法时又会放弃显法,甚至放弃《戒经》所立的戒规。更有不少的印度邪师是冲着西藏富饶的黄金而来的,他们假装是精神导师或瑜伽士,传入许多邪术,例如巫术、幻术、房中术以及诛杀咒术等。这些邪法在当时流传甚广。

在西藏西部的阿里,有一位国王,名为耶希欧(智光王),他的侄子是蒋确欧(菩提光)。叔侄二人都十分关注佛法在国内发生的这些令人担忧的状况。每当国王想到昔日教法之清净而现在人们所修之法如此不清净时,就潸然泪下。他十分痛心地看到人心变得如此固执与失控,心中常想:要是清净的佛法再度在西藏兴盛起来,使人心得以调伏,那该多好啊!为了要实现心中的这个愿望,耶希欧派了许多西藏人到印度去学习梵文与进行佛法方面的训练,但多数人都无法承受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只有少数几位活了下来,这些幸存者都学会了梵文,在佛法方面的训练也都颇有造诣。其中一位便是大译师仁钦桑布,他学习且精通了许多教法而后返回西藏。

由于这个计划并不十分成功,耶希欧决定直接从印度邀请一位具格的佛教导师。他派了一组西藏人带着大量金子前往印度,指派了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找到印度最具格的佛教导师。国王指示他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佛法,并精通梵文。为了实现国王的愿望,这些西藏人忍受炎热气候及长途跋涉的种种辛苦,其中有几人后来成为知名的译师,他们翻译了许多梵文经典并呈献给国王,国王得之大喜。

这些西藏人回国后告诉耶希欧:“在印度虽然有许多学识渊博的佛教导师,然而其中最杰出、最尊贵者当属帝潘卡拉须将那。我们很想邀请他到西藏来,但是他在印度有几千名的弟子。”当耶希欧听到帝潘卡拉须将那这个名字时,心中的欢喜油然而生,并立刻下定决心要迎请这位大师到西藏。由于他已经用掉了大部分的黄金,现在为了迎请帝潘卡拉须将那还需要更多的黄金,于是他只得外出远行去寻找更多的金子。当耶希欧抵达某一处边境时,不幸被一位素怀敌意的外道国王所捕并把他监禁起来。当蒋确欧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心想:“虽然我有足够的实力向这个国王开战,但要是我这么做,许多人将因此而受苦,我也会造下许多伤害与毁灭性的行为。”于是他决定请求对方释放他叔叔,但那位国王却答复说:“除非你归顺于我,或是拿着与你叔叔身体等重的金子来赎他,否则我绝不会放人。”于是蒋确欧费尽周折筹集到了与叔叔体重差不多重的金子,但还少了头部的分量。由于那位国王执意要补足不够的金子,蒋确欧只好准备再次外出去找金子。出发前,他前去探望了叔叔。他发现,耶希欧身体虽然虚弱,但是精神状态却异常好。隔着监牢的铁栅栏,蒋确欧对叔叔说:“很快我就能将您营救出来了,因为我已设法筹到了大部分的金子。”耶希欧答道:“请不要把我看得那么重要。千万别把这些金子交给这位心怀歹意的国王,你应当把金子送到印度去供养帝潘卡拉须将那,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很高兴为了清净教法在西藏复兴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请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帝潘卡拉须将那,让他知道为了迎请他,我把自己的性命都舍了。既然他对西藏人怀有很大的慈悲心,他听了之后,一定会接受我们的邀请。”

于是,蒋确欧派了那措译师与几位随从携带着金子前往印度。当那措译师等人见到帝潘卡拉须将那之后,便告诉他最近在西藏发生的这一切,以及人们如何渴望能从印度邀请精神导师到西藏。他们告诉尊者,国王送来了许多的金子作为供养,以及许多藏人为了复兴清净的教法而死于求法的路途上。他们还告诉尊者,耶希欧连自己的性命都牺牲了,为的就是能请他入藏。当那措译师等人表达了他们的请求后,帝潘卡拉须将那便思索着他们的话,然后接受了邀请。虽然他在印度有许多弟子为了佛教事业而努力,但他知道在西藏没有清净的佛法。他也曾得到圣度母的授记:如果前往西藏,一定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想到有那么多西藏人为了求法而死于印度时,尊者心中生起了极大的慈悲,他尤其被耶希欧的牺牲深深感动了。

帝潘卡拉须将那必须秘密赴藏,因为要是他的印度弟子们得知此事,必定会设法阻止。他说他要到尼泊尔朝圣,但到了尼泊尔后,他转道去了西藏。当他的弟子们最终明白尊者不再返回印度时,他们抗议说,西藏人是窃贼,偷走了他们的精神导师!

当年的习俗也和今日一样,在迎接尊贵的客人时要显示出隆重的气派。蒋确欧派了一队人马,包括300名骑手以及众多杰出的藏人,一同到边境去迎接阿底峡尊者,并献上一匹骏马让他能轻松走完前往阿里的这段艰辛的旅程。阿底峡尊者骑马行于300名骑手的队伍中,以神通力坐在离马背约一肘高的空中。当人们见此景象时,先前对他心怀不敬的人也都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人人皆云,第二佛陀已来到了西藏。

当阿底峡抵达阿里时,蒋确欧王请求他:“哦,慈悲的阿底峡尊者,请赐予教法来帮助西藏的人民。请给予我们每个人都能遵从的教导。给予我们特别的教授,让我们能将一切显密之道结合在一起修行。”为了满足这个愿望,阿底峡尊者撰写了佛教史上第一部关于菩提道次第的著作《菩提道炬论》,并为弟子们讲授此论。他先在阿里开讲这些教授,然后又在西藏中部讲授。许多听闻如是教授的弟子们都生起了很大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