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事物表现出来的恰好和这一事件本质相反的现象, 我们称之为 “假象”。因为假象对本质的表现是歪曲的, 所以不可以被假象所迷惑, 误认为是和本质一致的真相。假象是一种和本质对立最为明显、 最为突出的现象, 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 是事物本质的表现。这种假象恰恰是一切侵略者极端虚伪和狡猾本质的表现。假象和错觉不同。

本质和现象是同内容和形式既相近而又不相同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所揭示的是组成事物的要素及其方式以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而本质和现象是进一步揭示作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的内部事物其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把握前面谈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诸多范畴, 其任务就是要通过事物的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向导。 因此, 懂得了本质和现象及其辩证关系, 不仅有助于我们把上述诸多范畴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把握, 而且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研究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和范畴的认识论意义。

一、 本质与现象的含义

本质和现象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要认识事物, 首先就应当把本质和现象区别开来, 切勿把现象当作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构成事物的各种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 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例如, 生物有机体内部的同化和异化的矛盾就规定了生物有机体新陈代谢这一特殊本质, 使它和非生物区分开来。 本质和必然性、 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但本质与必然性、 规律性又不完全等同。 规律只是一定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的各种基本关系。 本质则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 规律性的综合。 例如, 我们要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就不能仅仅了解它在某一个方面的规律性, 必须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综合。

和本质不同,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 一般来说,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 但有时有些现象和本质并不一致, 甚至恰好相反。 一事物表现出来的恰好和这一事件本质相反的现象, 我们称之为 “假象”。 假象也是一种现象, 是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如在自然界中, 所谓海市蜃楼的出现, 实际上是远处的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 发生折射和反射, 在空中或地面出现远处物体的景象。 在社会生活中, 所谓 “贼喊捉贼”、 “披上羊皮的狼”、 “挂羊头卖狗肉” 之类, 均属假象。 在军事上, 制造假象、 利用假象是一种战术, 所谓 “诱敌深入”、 “围城打援”、 “声东击西” 都是制造假象,以造成对方的错觉, 使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为假象对本质的表现是歪曲的, 所以不可以被假象所迷惑, 误认为是和本质一致的真相。 假象是一种和本质对立最为明显、 最为突出的现象, 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 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例如, 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些侵略者往往施放 “和平” 的烟幕, 来掩饰它好战的本质, 但他们叫嚷的 “和平”、 “缓和”、“友好”、 “亲善”, 等等, 总是和扩军备战的活动相配合的。 这种假象恰恰是一切侵略者极端虚伪和狡猾本质的表现。 因此, 假象和本质也是统一的。 假象也是客观的, 所以在分析和综合事物的现象时, 不可忽视对假象的研究, 它是由实际存在的各种条件造成的, 因而要注意把它与主观范畴的错觉加以区别。 假象和错觉不同。 假象是客观的, 它是由客观存在的条件造成的, 错觉却依赖于主观, 是主观感觉上的错误。

二、 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

本质和现象是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 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一) 对立的表现

1. 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 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

所以, 从人的认识方面看, 显于外的现象, 可以为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藏于内的本质, 则看不见、 摸不着, 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例如, 我们只能看到落地的苹果, 而不能直接看到引力本身。 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定律, 是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 从天体运行的大量现象中揭示出来的。 列宁把现象比作河水上面的泡沫, 而把本质比作下面的深流, 就是对二者关系恰当而深刻的表述。

2. 现象是个别的、 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 是事物本质多方面的具体表现; 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以人来说, 每个人在外表、 思想、 性格、 待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现象, 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 任何人的认识都无法把它囊括无余; 但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 即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从事物的总体来看, 现象比本质丰富、 生动, 本质比现象普遍、 深刻。比如, 商品的价值是本质,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是现象。 在市场中, 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 同一商品的价格往往多种多样, 但是不论有多少种价格, 不同价格的同一商品的价值却是同一的, 即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所以, 本质相对现象来说, 既单纯, 又深刻。

3. 现象是多变的和易逝的, 有较大的流动性, 而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事物本质在该事物的根本矛盾未得到解决之前是稳定不变的, 但是在事物本质不变的情况下, 表现出来的现象却经常变化, 往返流动, 不断改变着形态。 剥削是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本质, 在消灭剥削阶级以前, 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但剥削的形式、 手段, 剥削的具体表现却是变动不居的。

现象和本质的差别、 对立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决定了科学研究、 科学认识的必要性。如果以为本质和现象完全一样, 它会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感官面前, 一目了然, 这就等于取消了科学研究。 太阳东升西落, 这是我们每天都看到的现象, 似乎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 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可是事物的本质完全不是这样, 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己又绕着地轴自转。 人类曾长期为上述现象所迷惑, 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只是哥白尼在人类长期对天体运行现象的观察所积累的大量材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了精密的观察, 给予科学的分析, 才发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只不过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本质所造成的。

(二) 统一的表现

本质和现象这两个互相区别、 对立的方面, 又是辩证统一的, 这又决定了科学研究、科学认识的可能性。 否则, 本质就成了不可捉摸的东西。 正如列宁所说: “本质在表现出来, 现象是本质的。”[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本质在现象中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它决定现象, 并通过一定的现象才能表现自己的存在。 没有离开现象而存在的本质。 例如, 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是什么, 是谁对谁的专政, 就是通过各个阶级在社会的经济、 政治上所处的地位等社会现象而表现出来。

2.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任何一种现象总是从某一特定的方面表现着事物的本质, 现象的存在发展, 归根结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 例如, 自然界的“五光十色” 的根据在于电磁波运动这一本质并是这一本质的表现; 一切燃烧现象的根据都是氧化这一本质并表现这一本质。 在人类社会中, 自商品经济出现以来, 价值规律就始终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本质,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的现象。 价格一般不直接符合价值, 这就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 价格常因市场中各种复杂多变的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表现为种种偶然性, 但是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大量偶然现象的考察, 就会发现价格始终是围绕着价值而上下波动的, 这就说明价格现象归根结底是价值这一商品本质的表现。

总之, 现象和本质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抹杀二者的差别, 否认二者的统一, 或者夸大一面而否定另一面, 都是错误的。 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的问题上, 有两大错误倾向: 一种倾向就是否认现象和本质的对立, 认为两者是绝对的统一。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认为, 世界的万物都是感觉的复合, 本质则是一种虚无。 另一种倾向则否认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片面强调二者的对立。 德国哲学家康德比贝克莱进一步, 承认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他认为现象是此岸世界, 本质是彼岸世界, 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否认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以上古典哲学的两大错误倾向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得到继承。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许多流派, 如实证主义、 马赫主义、实用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等公开宣扬现象主义, 否认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否认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认识本质。 人本主义思潮各流派则把本质神秘化。 唯意志主义把本质理解为权力意志, 生命哲学把本质看成是生命之冲动, 把客观本质主观化, 其结果否认了本质的客观存在。 所以, 为了同种种错误观点划清界限, 我们必须自觉坚持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法,坚持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方法

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的规律是本质和现象相互依赖的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本质和现象是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本质总是要通过形形色色的现象表现出来, 事物及其过程的多样的、 多层次的本质在逐步展开中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现象, 任何现象都从特定方面表现了事物的本质。 这就是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的规律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本质一定要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 即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不同于本质, 因此, 有必要进行科学研究。 人们只能把认识现象作为认识事物的入门向导。 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因此, 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现象总是表现着事物的本质, 所以, 人们完全可以并且必须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 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不可认识或认为可以离开现象凭空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都是错误的。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才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那么, 怎样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呢?

1. 要掌握大量的丰富的现象

现象是表现本质的, 可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它只是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内部必然性和本质。 正像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能把握住必然性一样, 为了认识本质, 就要深入实践, 调查研究, 占有大量的材料, 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2. 要仔细思考, 深入分析

认识了大量现象, 还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还必须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特别是在复杂的现象中, 先把真相和假象区别开来, 才能揭露其中的本质, 这就更需要下一番思考的工夫。 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 分析。 毛泽东所说的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就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 所以, 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现象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加以改造制作, 才能从大量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真正的本质。

3. 还要坚持不断深化的原则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以及对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 但不是认识的结果。 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之后, 又要在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新的现象, 从中发现更深刻的本质。 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对本质更深刻的认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辩证过程。 列宁说: “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 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 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 以至于无穷。” 例如, 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在马克思以前很久就已经认识到近代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但是只有无产阶级的思想家马克思才发现了阶级斗争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只有代表新兴生产力的阶级才能取得阶级斗争的胜利。 由于现代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必然导致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消亡, 这样才抓住真正的本质。 人类的认识就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 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无限过程。

我们前面讲的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范畴, 都是帮助人们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认识工具。但是, 如果真正需要弄清楚这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认识过程, 就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必须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案例点击

“排假求真” 体现了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从前, 澳大利亚的一个名字叫约翰·马登的大学毕业生, 刚毕业的时候在悉尼市郊区的一个养马厂打工。 他每每看到一车车的马粪被运往附近农村贱价卖掉时, 就想: 如果能以马粪为原料, 制成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 便于运输的肥料, 一定会受到农民们的欢迎, 而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于是, 他潜心学习和肥料有关的化学知识及农业知识。 他用马粪做实验, 从中提取便于农作物吸收的各种化合物。 经过两年艰辛的钻研, 马登果然发明了一种方法, 能将马粪提炼加工成一种高效的、 无臭味的颗粒肥料, 并把这种肥料用塑料袋包装起来, 注明农作物所需要的化合物成分, 在悉尼市场上以每包2澳元的价格出售。

发明新型肥料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种肥料很快被悉尼的农场所接受, 随后在澳大利亚推广, 成了供不应求的畅销货。 在一年的营销过程中, 用马粪制成的肥料竟带来近亿美元的收入, 其中向国家缴纳的马粪税就达到600万美元。29岁的马登, 也因此成了悉尼的传奇式人物。

【分析】

这是一则 “排假求真” 的故事, 即马登通过马粪这种人们普遍感到有臭味和肮脏的物质现象, 研究得到了它具有肥田效能的本质, 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肥料产品。 唯物辩证法认为, 现象表现本质, 本质隐藏于现象的背后, 并通过其现象的真实性时隐时现, 只要人们脚踏实地、 深入研究, 本质终究要脱颖而出。 “排假求真” 是科学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法, 人们只要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去处理事物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排假求真” 必结硕果。

[1] 《列宁选集》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608页。

[2] 《列宁全集》 38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