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头主义”形成的轨迹

“山头主义”形成的轨迹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山头主义”问题不仅在基层、地方甚至党内高层不断地出现和蔓延,已经引起我们党高度重视。这里谈及的“山头主义”主要是指我们党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山头主义”一直采取一系列鲜明措施,给予坚决清除。党内“山头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起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年来,“山头主义”问题不仅在基层、地方甚至党内高层不断地出现和蔓延,已经引起我们党高度重视。何谓“山头主义”?党内如何衍生的以及其表现特征及其危害如何?在这里对其进行简要的梳理与论述,并对当下的“山头主义”表现与特点做一分析。

(一)“山头主义”的历史轨迹

这里谈及的“山头主义”主要是指我们党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潮。“山头主义”顾名思义源于“山头”,而“山头”主要是指当年共产党领导红军武装割据建立的根据地俗称。当时,我们党在农村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建立的根据地,好比一个个“山头”,故得名“山头主义”。其实,早在中国共产党“割据”之前,在国民党内部早存在“山头”现象。例如,国民党早期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的兴中会、同盟会以及国民党改组后,党内也曾长期存在的派系与组织等。

“山头主义”相当于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归纳起来主要是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表现与行为,突出表现出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占“山头”、拉“山头”和傍“山头”。如有的以各种理由对中央指示执行不力,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有的闹宗派,搞山头,影响团结和工作等,酿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分裂党分裂军队的惨痛教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山头主义”一直采取一系列鲜明措施,给予坚决清除。例如,针对当时有些根据地领导人关于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没有党中央的指示就擅自发表意见而造成一些被动问题,党中央在1941年2月和5月,连续发出《关于发表有全国意义的通电、宣言与对内指示的规定》和《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等文件对这种现象做出了纠正。尤其是在我们党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对“山头主义”的清理和确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由王稼祥起草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开始确立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工作,目的是“使中央机构更加简便与灵活,使事权更加统一与集中,以达到更能增强中央的领导效能”[11]

(二)“山头主义”的形成的原因及实质

党内“山头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起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初,党的一些根据地多半建立在偏僻的山岳地区。一个个根据地好比一座座“山头”,众多的根据地就有众多的“山头”。由于历史和当时的斗争环境原因,各个“山头”形成了一些比较特殊的人际与利益关系,在当时具有一定合理性,也具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性。针对这种实际状况,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革命就看不见了。”[12]但是,“山头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目的是为个人或小股团体谋取利益与好处;从党的宗旨和全局来看,“山头主义”的存在是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格格不入的,也不利于党内团结和党内民主发展。毛泽东曾指出:“目前我们党内严重存在和几乎普遍地存在的乃是带着盲目性的山头主义倾向。”[13]针对这种倾向,毛泽东还专门分析了其存在的根源,认为:“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14]由于中国社会是个讲究人情、关系与熟人的社会,人们习惯于圈子式的文化生活,注重营造一些所谓的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和同事圈等小圈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山头主义”就很自然而然地得以衍生、蔓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