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实现法制化的进程。要进一步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也就是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

曹伊琳

【摘 要】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既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又符合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且内含着自由。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实现法制化的进程。要进一步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扩大 公民 有序政治参与

一、概念界定

(一)政治文明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1844年11月,他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第七点里讲道:“执行权力。集权制和等级制。集权制和政治文明。联邦制和工业化主义。国家管理和公共管理。”在这里他提到了政治文明一词,但整个草稿写得简略,也未对政治文明的含义作出确切的解释。

从现代意义上来理解政治文明,它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因为文明通常可以与进步同义;也意味着政治的发展。具体讲,政治文明就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的内容。

在我国,要实现的政治文明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政治文明”第一次写进党的报告中,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秩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而扩大是指在完善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和政治参与方式,既有“量”上的要求,也有“质”上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将其进行拆分: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也就是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客体是公共领域。按字面理解,政治参与就是参与政治。但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各类事务、现象、行为错综复杂,如果对政治的理解太狭隘,也许会缩小公民政治参与范围,比如说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其实说到底也是政治领域的问题,现在已经没有单纯的经济、文化领域了,而是各领域互相交叉在一起,互相作用。另外,政治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其中的“有机统一”和“三化”是中共十六大表述“有序”的内涵。也有观点认为,有序应表现出和谐的状态,同时应该既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又符合本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并内含着自由。“真正文明的秩序是内含了自由和社会活力的秩序。秩序因为内含自由而不乏活力,自由由于遵循秩序而充满生机。”[1]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政治参与并不是自然或必然会产生政治文明,任意扩大或无序的政治参与可能会导致政治不文明的出现。“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例子,成千上万的人投身到紧张热烈的政治生活中去,关心、讨论国家大事,表面上营造出了一种民主的氛围,但其实与政治文明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一)政治文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前提和保证

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政治文明表现为政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治化、科学化等,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也是伴随着政治文明发展而逐渐完善,政治文明必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制度保障。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加强政治文明的动力

1.政治意识文明依赖于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政治意识文明是指公民政治思想素质,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在社会生活中,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国家公共政策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主动、有效地参与政治,逐渐树立权利责任意识、信法守法意识等,学习用理性的方式方法对待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公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形成健康的政治心理,并逐步成长为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政治人,在全社会树立起较为一致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增强。

2.政治制度文明表现在政治参与体制的建立。政治制度文明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进步,政治体制的革新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一个国家如果能为政治参与很好地提供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证,就是高度政治制度文明的表现。”[2]现代社会,任何政治参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中进行的,因而对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来说,政治体制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治参与体制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部分,参与体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的功能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

3.政治行为文明需要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行为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的驱动下,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中诸多的外在表现。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表现,政治才得以实现和运行。政治行为文明有两种表现:一是政治权威在统治管理社会事务时行为的合理性;二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行为,能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性。相反,政治参与一旦超出政治现实的基础,就有可能出现政治参与狂热的情况,成为政治动荡的催化剂。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1.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政治文明。完善的民主政治既是一种参与政治,更是一种有序的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追求广泛而自觉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本质表现,只有公民进行广泛而自觉的政治参与,才是民主政治成熟的形态。

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亨廷顿曾在他的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政治系统内部,政治稳定与否取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比率。[3]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间出现了分化,并有加剧的趋势,利益差异也呈现出多元化。如果各种利益之间没有一种完善的整合与协调机制,利益诉求的渠道不够通畅;如果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超出了现有政治制度所能承受的力度,就有可能引发动乱,失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基础。

3.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国家,使法律成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最高准则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内涵。政治参与必须依法有序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正常功能和作用。但在实际中,公民的利益表达、政治参与还缺乏一些法律规定的具体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就会在实践中呼吁各项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三、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势及制约因素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我国政治参与的基础进一步扩大,参与渠道逐渐多样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公民参与行为日趋活跃,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也出现了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公民参与的自主性增强。公民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政治发展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同时,我国今天的政治参与还带有一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毕竟短短几十年的改革不能彻底消除几千年封建专制和几十年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影响,也不能彻底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因而我国政治参与在显示出逐步成熟、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首先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发展还没到很高的阶段。在任何社会里,人们参与政治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以资源投入为途径才能顺利进行。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充分地解决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才能真正使人民享受到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其次是政治参与制度的制约。现阶段,我国政治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政治发展水平不高,各项制度的运行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些政治问题也比较突出。如:选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出现行政化趋势;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等。同时,参与渠道不畅对政治参与也产生了制约。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和电视台、电台和报社都开设了“热线电话”,设立政府“接待日”,但意见能否得到接纳,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态度。正常的参与渠道不畅,公众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使政治参与呈现形式化、无序化。

再次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的是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传统的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文化还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抑制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公民主体地位的提升。

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措施

(一)进一步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

公民意识不仅强调主体意识的增强,而且意味着公民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责任感增强。这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看,由于长期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民众的民主意识并不强,更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使得人民对政治心存偏见。尽管改革开放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人们的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增强公民意识,最主要的是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规则和技能的培训,使公民权利的实现真正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公民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参与型文化是在不断的政治参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应引导和锻炼公民多多参与政治实践,使他们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

(二)加强制度建设,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4]制度化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为此,要高度重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用法律的形式将成熟的制度固定下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其实质是法治化。因此,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和监督制度。同时建设权力的制约机制,权力如果不分开就是集权,就会导致专制或独裁。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三)选择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突破口

根据我国国情及实践证明,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对基层民主政权机关权力的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突破口。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管。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各地农村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在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反过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也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是一条主要的途径。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衡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际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简介】 曹伊琳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浙江杭州310028

参考文献

[1]孙静.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延边党校学报,2012(4):25‐27.

[2]吴玉英.政治文明进程中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58‐62.

[3]付晓东.现代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1‐94.

[4]任明建.浅析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制度构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7):132‐134.

[5]周水仙.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54‐58.

[6]田芝健,李支连.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现实路径[J].人大研究,2008(12):37‐39.

[7]林美萍,蔡华杰.解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12.

[8]余维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2‐44.

[9]商建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建设[J].巢湖学院学报,2006(4):7‐9.

[10]王瑞芳,吕景城.对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40‐42.

【注释】

[1]李萍.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扩大广州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J].探求,2003(4):25.

[2]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10‐14.

[3]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40.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