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他们对于社会进步的理解和解释却是有严重缺陷的。由此出发,他们反对社会革命,主张社会改良。例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虽然带来了野蛮的奴隶制,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因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精神文明由文化科学和思想道德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一、社会历史进步的内在根据

社会进步有时也称为历史进步,它是一个用以评价和表征人类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基本趋势的哲学范畴,是对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生活各重要领域中的进步和变革的总概括。

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究竟是不断进步的还是倒退的?如果说是不断进步的,那么这种进步的根源和动力又是什么?这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各种社会历史理论通常都会论及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思想家常常会作出很不相同甚至相反的回答。

有的思想家直言不讳地宣扬历史倒退论,把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歪曲成不断衰落倒退的过程,并由此颂古非今,散布今不如昔的悲观论调。按照这种论调,人类茹毛饮血、与禽兽为伍的蛮荒时代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而科技昌明的今天倒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没落的时期。另外一些思想家则宣扬不同形式的历史循环论,把人类历史描绘成一种循环不已、周而复始的过程,似乎历史的车轮只能在一个封闭的圆圈上运行,历史倒退论和历史循环论表面上看来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否认社会历史进步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与此相反,历史上的一些先进思想家,特别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对于社会的进步趋势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曾这样那样的批判过历史倒退论的论调。但是他们对于社会进步的理解和解释却是有严重缺陷的。一方面,他们所理解的社会进步往往仅限于他们所认同的社会制度的范围内,把他们所认同的社会制度描绘为社会进步的理想境界,而不是把社会进步看作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当这些思想家所代表的阶级日趋没落,成为新的进步阶级的革命对象时,他们便不再承认和肯定社会的进步趋势。另一方面,他们不是从社会的物质生活中,而是从社会的精神中寻找社会进步的根源和标准,把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心智”或“理性”的发展,甚至归结为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起作用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些持形而上学观点的思想家,他们承认社会的进步趋势,但却把社会进步看作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过程,认为其间只有量的结果,没有质的飞跃,仿佛所有的社会进步都只是在“和谐”和“秩序”中实现的。由此出发,他们反对社会革命,主张社会改良。

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通常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偏重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当我们从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意义上考察社会进步时,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概念就完全等同了。但如果从社会整体文明水平意义上考虑问题,那么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就不能完全等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人类社会的前进运动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但是社会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曲折的。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例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虽然带来了野蛮的奴隶制,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因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因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正是在这种社会形态的相继更替中,人类社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的进步。

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社会发展也是这样。社会是许多复杂矛盾的统一体,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它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使得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然后又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杠杆,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阶段。这个过程之所以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是由于社会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是辩证的否定,即后一个阶段继承了前一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的、有价值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并在新的基础上发扬和光大。与此同时,又冲破原来的不合理的束缚,抛弃那些陈腐的东西。这样,就必然使后一阶段的社会,在整体上高于和优于前一阶段的社会,使社会进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

文明是与蒙昧和野蛮相对立的历史概念,是标志着人类开化状态的概念。一定时期的文明是这一时期历史进步的结果和尺度,同时又是继续进步的起点和条件。历史进步造就了文明,文明又推动了历史进步。历史进步的程度和文明发展的程度是一致的。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是社会进步的程度和水平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标志。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的创新、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的物质资料需要满足程度的提高等等。在社会物质文明中,劳动资料的创新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的。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劳动资料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手段,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杠杆,也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与更替的物质基础。一定的物质文明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进化和变革,社会生产力的规模以及社会的物质财富也逐渐地扩大和增长,社会对人们的物质需要满足程度也日益提高,从而使社会的物质文明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阶段迈进。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及其成果的体现。精神文明由文化科学和思想道德两个部分构成。科学文化部分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状况,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素养和达到的水平,也包括社会的物质设施,机构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如学校、医院、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宣传设施和机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等数量和质量。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部分则由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风貌、社会风尚,人们的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以及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的状态构成。在精神文明的两个构成部分中,科学文化部分的发展虽然也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但它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通常更直接地受到生产力的制约与影响,并也以直接的方式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思想道德部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直接地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和影响,而同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则较为间接,两者之间的联系通常要以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作为中介环节。精神文明的两个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相互渗透的。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保证科学文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而发达的科学文化基础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和实现先进的社会政治思想,促进人们道德素养的提高。社会精神文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越高,表明社会越进步,反之亦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也是相互制约的。第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求精神文明有相应的发展,这就会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比如近代和现代的科学都是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提供的物质条件,要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比如教育、科技文艺、体育、卫生等发展都要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匮乏,人民生活贫困,要想有全社会的高度的精神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生产力愈发达,物质文明程度愈高,提供的物质条件愈充裕,精神文明发展的余地也就愈广阔。第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又不是机械地同步的。在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前提下,精神文明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什么水平,精神文明就必然发展到什么水平,它既可能滞后,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超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可能出现某种不平衡。物质文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产生高水平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事情是常有的,物质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国家出现精神堕落的现象也是有的。第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成员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质如何,精神面貌如何,对它的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物质文明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人除了物质需要以外也还有精神需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样也是人们追求的目的。衡量历史的进步不单要看物质文明的状况,也要看精神文明的状况。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因此,社会文明具有历史的性质,它是随着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从进化史的角度看,人类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依靠采集天然供给的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野蛮时代,人类开始摆脱了对自然界天然供给的依赖,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并以此来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共同特征是,人们劳动所使用的是“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是以人类使用自己制造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再到文明时代,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三个巨大的历史阶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人类社会文明也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上述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明,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又是彼此联系的。在这种前后相继的历史演进中,虽然社会文明并不是直线式的均匀发展的,而是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甚至处于停滞的状态,但它的总的态势是通过不断积累和发展而越来越高级。一般来说,较后阶段的文明在总体水平上一定高于前一阶段的文明。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社会文明的发展通常是在阶段对抗的形式中实现的。这是因为,私有制在导致整个社会分裂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和消费、活动与享受之间的分裂。从物质文明方面看,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文明的主体,他们创造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但他们创造的文明成果却主要不是由他们来占有和享受,而是主要由剥削阶级占有和享受。不仅如此,在私有制社会中,劳动阶级创造出的物质文明成果通常转变成了剥削阶级进一步剥削和统治劳动阶级的手段,这即是马克思所说的文明的异化。物质文明的创造表现为物质文明的异化,这是私有制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精神文明也同样如此。劳动人民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也是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科学文化是劳动者创造的,但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文化发展的成果却主要被剥削阶级所垄断,并被他们用作谋利的工具,甚至作为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社会文明的发展表现为文明的异化,是生产与消费、创造与享受相分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导致这种分裂的最深层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随着私有制的扬弃,那种社会文明发展必须以对抗与异化的形式才能实现的情况也必然消失。

三、社会进步的标准

社会进步是全面的,所以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综合的。既有经济的、政治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等。在这综合的众多标准中,有一个根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这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无论什么社会,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它由物质的因素所构成,可以用物质手段对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精确的测定。这就同历史唯心主义把理性、正义等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从根本上区别开来。生产力标准之所以是最高标准,不仅是说它与其他标准相比是最高的,具有决定性;而且还表现在它自身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不像别的标准那样,本身还要由其他更基本的原始的因素来加以说明。

当然,生产力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因此用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去评价社会进步时,不能忽视生产关系的性质。因为生产力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只是为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为人民群众享受实际的物质利益提供了可能,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依赖于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性质。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中,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所以社会财富也基本上是少数资本家所享用;而占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只能获得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尽管这些国家生产力水平很高,但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它迟早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一个社会进步的程度还同这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道德风尚、文化水准有相当的关系。用来衡量这些领域的标准虽然同生产力有密切关系,但却不能直接用生产力标准去取代。例如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除了受生产力制约外,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各自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准。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正确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但也不能因强调各自领域的特殊性而否定生产力标准。

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同生产力标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谓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会客体进行选择时所参照的标准。社会由人和人的活动所构成,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此,人们总是用合乎自己需要、对自己有利的某种价值观所确定的价值尺度去衡量社会是否进步及其进步的程度。不是所有人的价值尺度都同生产力发展相一致。在阶级社会中,那些反动落后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同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不一致,而且直接对立。这样,从人们的需要、目的、意向等出发而确定的价值尺度对社会进步就不一定能作出完全正确的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尺度应该同生产力标准相一致。在阶级社会里,只有进步的、革命的阶级的价值尺度,才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才能正确评价社会的进步。因为这些阶级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新的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按照它的利益和需要所确定的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也就会同生产力这一最高的标准相一致。只是在阶级社会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要以牺牲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牺牲社会公正为代价,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利益的实现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反差是巨大的。在阶级社会里,即使是处在上升时期的统治阶级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总是有限的,因为长期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背离人民群众的价值尺度,失去社会公正,必然失去民心,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生产力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一旦到那时,统治阶级也就由上升转为没落,人民群众就会揭竿而起,进行社会革命,以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满足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