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试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试图立足于传播过程的本身,来积极探讨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大众传媒具备成为教育主体的主客观条件。大众传媒以其拥有无所不至的覆盖面、快捷的反应方式等特点延续了来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这就是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试析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吕 品

【内容提要】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文化传承、社会整合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众传播媒介更被视为一个重要教育工具。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三格局中,更确切地说,是被置于社会、家庭、学校和大众媒介四维网之下。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试图立足于传播过程的本身,来积极探讨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大众传播媒介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递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被置于一个“三维体系”即社会、家庭、学校中进行宣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众媒介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渠道等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社会整合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众传播媒介更被视为一个重要教育工具。政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去宣传符合其利益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去形成影响公民政治倾向和生活方式的合力。可以说,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社会、家庭和学校中,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大众媒介四维网下。

大众传播媒介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有什么积极作用?又有怎样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呢?本文试图立足于传播过程的本身,来积极探讨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一、大众传播媒介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和书籍;电子媒介,包括电影、广播和电视”。[1]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各学者见解不一。现在比较认可的是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和赖特所提出的“四大功能”说,即大众传媒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和提供娱乐四大功能。其中,传承文化功能又被解释为教育功能,因为正是通过大众传播把传统文化延续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在我国,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还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媒介促成了社会体系的一致化和标准化,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求“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可见,我国的宣传教育工作被明确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宣传工作除了通过各级的会议即人际传播的方式外,更多地主要靠我国的党的政府领导下的大众传媒来开展,因此,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大众传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难以置信的力量,在大众媒介无所不在的今天,想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忽视大众传媒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优势,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生产、复制、传递各类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水平,提升人类素质的文化产品。

1.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更为丰富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作是形式枯燥、内容单调的“说教”,影响的效果日益式微。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载体,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表现形式,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

传播学家沙莲香在《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一书中指出:“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实现其教化社会的目标。一旦处在一个广阔的环境,面对的是众多匿名、特点不一的受众,单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教育主体性表现在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大众传媒具备成为教育主体的主客观条件。作为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全面小康的政党,集中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修养很高的专家学者、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分子,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大众传媒集合一大批理论和实践修养丰富的宣传工作者,具备遍布各地的记者站,能很好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可以保证这一功能的实现。大众传媒以其拥有无所不至的覆盖面、快捷的反应方式等特点延续了来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

从微观来看,每一种媒介都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纸质媒体真实可靠,其深度报道的能力无人媲及;影像媒体能用生动直接的手法来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络媒体的反应最为迅速,也最易与受众达成互动……这些特点无不改变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多”、“单向传播”的面貌。

2.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传递更有技巧

在大众传播的年代,人们依赖于大众媒介来获得信息,并依照大众媒介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来决定自己所关心的信息的优先程序。这就是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这就是说,尽管大众媒介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去如何思考,却能够决定信息的播出时机和频率,通过在人们周围塑造一种舆论环境,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观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政府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被当做一个重要的议题穿插在媒体的宣传之中,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公众了解媒介所谈论的事情以及重要性,最终达成社会的一直舆论,并形成公众的合力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更为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向来是以“被动学习”居多,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虽然直截了当,效果却往往欠佳。较之传播媒介相对单一的年代人们被动地接收信息,在大众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给予人们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自己所关心的信息,知情权得到了迅速的扩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收一些信息。思政教育一改过去的单向硬性的灌输,变成了一种柔性的取舍式教育。人们可以决定用哪一种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以及什么时候进行这种学习。

这种能动作用让媒介在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非常注重方式方法。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变化发展。早期的主旋律电影,在题材上无一例外的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或革命现实题材,在风格上都是严肃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这样的影片的确“主旋律”,却不够好看,也吸引不了观众。随着高科技推动传媒市场的发展,商业电影市场日趋成熟,电影制作者开始考虑到电影观众的需求,在主旋律电影中揉进了一些商业元素、一些创新手法,主旋律电影的艺术感染力立时便凸显出来,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思想主题的主旋律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其人文价值观也得到了普及。

4.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多元

从微观角度来说,大众传媒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多素材和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文娱节目、实地采访、现场参与等。大众传媒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实现了多种感觉形式并用,可以增加信息的获取量,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使人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接收信息中,思想得到升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008年4月,我国残疾火炬手金晶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用自己孱弱的身躯保卫了火炬,捍卫了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国各大媒体争相围绕金晶护炬展开报道,电视进行画面转播,报纸杂志进行深度分析,网络媒体进行实时跟踪并在网上设置了相关讨论区,大众媒介用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成了社会舆论的合力,并使全世界的正义和良知得到了传递,抨击和揭露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丑恶现象。随即,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研讨会,多所院校决定将“轮椅天使金晶勇护奥运圣火”这一鲜活案例写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家媒体踊跃转载了这条消息,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同时,它和传统的“两课”教育结合在一起,帮助人们明确方向,弄清是非。

宏观角度来说,大众传播媒介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内容:

第一,全球意识教育。大众媒介将世界各国人民紧紧联结在一起。今天地球无论哪一个生存链条出现问题,都可以会导致“蝴蝶效应”,影响全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更为复杂和动态。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全球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要具有面向全球化所必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具有深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不仅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更要“胸怀全球,放眼宇宙”。

第二,爱国意识教育。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以崭新的内涵,在大众传播年代,爱国主义的表达也有了多元趋势,但爱国主义不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我们要努力谋取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的运作规则,并在国际规则的约束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爱国主义。因此,我们要将爱国主义与大众传播结合起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完善自我,吸收对方合理的东西,使我们的价值理念不断更新,社会制度更臻于完善。

5.大众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为直接

大众媒介的出现,让某个事件或者行为所导致的效果变得因果清晰,并且可以用数字来量化,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大众媒介的宣传,人们可以意识到这种外部信息到底对自我的影响力有多大。是仅仅作用于自我的感官系统,形成认知,还是作用于观念或者价值体系从而引起感情、态度上的变化,抑或是直接促使个人行为的产生,表现在行动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完全可以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效果展开调查,并得出相关的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想得到怎样的结果,实际运用的效果如何,这都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参与。

三、大众传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1.大众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干扰

大众媒介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大众媒介的娱乐化倾向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尽管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介的第一任务应当是充当“公共信息平台”的角色,但在实际情况中,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却令人担忧。

著名的传播学者施拉姆曾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娱乐的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今天中国的媒介现实也诚然如此。

大众媒介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毫无疑问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尤其是当娱乐化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时,良好的经济收益会吸引更多的媒介强化娱乐功能,影响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大众媒介的功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是值得每个传媒人思考的问题。[2]

2.多种“噪音”的存在影响对主流价值文化的传递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噪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它包括了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来自传播内部环节的差错,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在大众媒介传递主流价值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噪音——媒介种类繁多,内容繁杂,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会冲击主流价值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

如何来避免噪音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消解呢?在传播学中,要克服噪音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重复某些重要信息,即传播者需要传递的信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大众媒介需要不断地重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弘扬正确的主流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抵触一些消极错误内容的侵蚀。

3.全球化下大传媒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作为一种话语形式的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其中的一大机遇和挑战,便是来自全球化下的大传媒一体化。全球化是我国大众传媒发展的必然走向,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媒体一体化,还有不同种类的媒体形式的一体融合。如何规制和管理一体化的大众传媒?如何引导公众的舆论?如何保障社会公共传媒的发展空间?这些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今天的公众已经可以摆脱“精英式教育”的桎梏,全方位地接触媒介。这就给社会的舆论管理和引导带来了挑战。在科技的推进下,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并不像过去那样简单,一种新型的关系正在产生,包括了大传媒如何构建与公众的关系以及公众如何运用大传媒来进行交流。新的互动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博客、视频以及其他新模式,这些新兴传播形式提供了更多机会使人们得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交往,交往的过程不断在共同话题、共同兴趣等基础上建立新团体、新社群等。思想政治被教育的群体划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简单,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数字化、虚拟化的团体、社群,如何来针对这些人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挑战。

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监管,坚持大众传播的正确方向

大众传媒一旦被投入运行,就会被赋予选择信息、解释信息的能力,进而通过对信息的控制来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西奥多·怀特曾写道:“在美国,没有任何国家的重大立法、任何国外冒险、任何外交活动、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能够成功,除非新闻界准备好了公众的思想。”在西方,大众传播媒介更被称作“政策第四部门”或“无冕之王”。因此,加强国家对大众媒介的监管,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制大众传媒的消极作用,贯彻实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宣传方针,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大众传播的正确方向,就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思想,对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去伪存真,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坚持大众传播的正确方向。大众传媒通过正面宣传、弘扬正气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宣传典型性事例,树立好的学习榜样,造成良好的风气,对广大群众进行教育。

2.完善大众传媒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大众传播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意识

大众传播人员在传播过程中是“把关人”,意义重大。任何一种信息的释放都要经过把关人的确认,尤其是在诸如互联网这样具有互动性、匿名性的媒体中,把关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网络媒体秩序的混乱,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因此大众传播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内容的良莠,间接影响着社会秩序。加强、提高大众传播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意识是重中之重。[3]

除此之外,国家还应从根本着手,就大众传媒对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等方面进行立法工作,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大众传媒进行监控。目前,对大众传媒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新出现的一些情况如人肉搜索引擎,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其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从技术控制的角度,也没有发现合适的“反搜索”技术来遏制愈加泛滥的“人肉搜索”。完善机制和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一把“双刃剑”,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3.提高教育者利用大众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大众传媒以其负载的大信息量、信息传播的快速度、传递的交互性好、信息的强渗透力等特点吸引着公众。教育者应该要对大众媒介保持一种开放心态,不能因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回避它、拒绝它、否定它。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最多的“说教”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众传播的年代。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对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大背景之下,让大众传媒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4.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法

在大众传播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的方式,借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发挥大众传媒载体传播信息潜移默化的优势,春风化雨般地将思想意识灌输到教育对象思想中去。此外,还要采用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式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从外部的教育逐渐过渡到人本身的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通过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进行自我教育,完成人的主体性从自在、自然、自知到自觉、自强、自主、自为是在外部教育的启发下完成的过程。当然,在大众传播的年代,还可以借鉴传媒互动的方式,让互动与直接交往结合,充分发挥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

5.建立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

大众传播媒介拥有一个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更好地用来追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为进一步的教育提供事实数据和理论依据。这种反馈,不仅仅是体现在要增强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反馈意识,使其从过去的被动地察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转变成为可以自觉主动地关注、摄取教育对象的反馈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探索一些灵敏有效而且稳定的信息反馈渠道,培训和配备必要的专职反馈人员,用以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大众传媒的信息反馈。

6.完善在大众传媒这张网下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过去,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密切结合,共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曾收到了显著效果。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层层包围着人们,不久的将来,信息高速公路还将延伸到千家万户,大众传媒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媒体的作用,要将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教育主体放置在大众传媒这张网中,以便在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到理论上指导、思想上启迪、情感上交流,全方位渗透,从多渠道、多角度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注释】

[1][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2]李清锋:《大众传播的流变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3]赵金梅:《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哈尔滨商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