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走向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基本规律,包括教材的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和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两章的内容。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该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4.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走向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基本规律,包括教材的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和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两章的内容。其中既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也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阐述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理论。这一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的理论;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这一理论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两部分。该理论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即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陆续取得胜利。列宁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列宁、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继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各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速了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让步。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国家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人实现专政相结合的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它还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在私有制为基础的旧经济制度内部发育成长,要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工人阶级要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利,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私有制经济,确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的理论。这一理论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为中心,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点和优点,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和谐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随着对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根据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大致概括为: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二是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所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四是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五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然而,该理论也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而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表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但是,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国际环境的挑战等因素的制约,它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艰巨和长期的过程。该理论也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各国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面临不同的选择。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既然如此,各国不能照搬某一种模式,必须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在自我完善中发展。

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是团结统一的政党。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上述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该理论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第七章主要阐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重要思想。本章以人类社会进步与实现共产主义为中心,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出发,阐述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人的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本章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二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理论;三是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互关系的理论。

第一,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这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证未来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基本特征的科学性,说明共产主义理论产生、形成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征,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等几大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论。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能够实现以及怎样实现的问题。该理论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事业,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不仅如此,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这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然而,实现共产主义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第三,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青年学生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崇高理想而奋斗。该理论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既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是始于足下的行动过程。在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此,青年学生应该科学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