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六个特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它既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又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和伟大代表。如果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党在21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方针。坚持重在建设,正确处理文化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保护和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大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文化形态复杂纷纭,不同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必须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和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绝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理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科学信念。只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中,融入到实现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有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它要求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代表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方向,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主义各方面体现出来,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

有纪律,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有”是一个统一整体,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纪律是保证,文化是条件。“四有”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邓小平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因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有效地把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制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它将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3.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仅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而且具有商品的属性,不仅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但文化产品和服务,与物质生产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形式往往更主要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常常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矛盾的问题。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表现出两者的一致性;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大,但社会效益却很大,现出两者的矛盾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由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特殊重要性,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社会效益,而不能一切向钱看,决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去牺牲社会效益。文化公益事业的本质特点是它的公益性,即它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面向社会为公众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公益事业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直接的赢利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但它对整个社会来说又十分重要。因此,国家必须在投入上给予保障,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同时要鼓励文化公益部门和单位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世界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成为扩大对外贸易,推行文化霸权的重要途径。例如,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其娱乐产品的出口额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我们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