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信息管税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信息管税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管税是国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又一场深刻变革,对税收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落实信息管税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税源管理。信息管税的过程,实际上是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1.信息管税理念和思路逐步确立。

张允良

信息管税是国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又一场深刻变革,对税收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围绕信息管税这条主线,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信息管税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是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1.准确把握信息管税的基本内涵。信息管税就是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第一,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信息管税的先导。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税收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落实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第二,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落实信息管税,必须明确涉税信息流在现代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切实抓好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核心工作。第三,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是信息管税的落脚点。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落实信息管税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税源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源管理,必须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涉税信息工作流为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实现信息采集、利用和税源监控的纵向互动、横向联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服务与管理措施,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第四,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是信息管税的关键。信息管税的过程,实际上是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对于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推进执法规范、防范执法风险、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2.信息管税是适应税源状况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源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种影响会日益加深。税源状况的深刻变化集中反映在:纳税人的数量急剧增长,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相继涌现,纳税人的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调整、日益复杂,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涉税诉求多样化、服务需求个性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税收违法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同时,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技术型、知识型、信息型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产业分工日益专业化、精细化,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交易复杂的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使税收征管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实施信息管税,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既是解决当前税收征管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性基础工作。信息管税,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税收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3.推进信息管税是顺应现代信息革命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当前,以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经过这些年来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全面覆盖,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征管数据基本实现向省局、总局集中,为实现信息管税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银川市兴庆南区国税局紧紧围绕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两大核心业务,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健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税收管理子系统等应用系统,积极开展税收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有效加强了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水平。

1.信息管税理念和思路逐步确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不断渗透和强力支撑,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处理能力是适应信息管税的必备素质。思想上经历了从排斥—不适应—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全局上下在观念上、习惯上已基本适应了信息管税所带来的变化,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养成了用信息加强管理,用信息数据表达的良好习惯。工作思路也实现了从“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到“用数据说话”,再到“靠信息管税”的步步推进。

2.软硬件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在自治区局的统一规划下,我局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局域网、实现网络线路层层连接,全局人手一台电脑并逐步更新。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税收管理子系统等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推广应用了网上电子申报、12366电话申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等系统。截至2012年4月份,全局纳入征管系统管理的纳税人共有16424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261户,小规模纳税企业3460户,个体工商业户10703户),有1800户企业实现了网上申报,占查账征收纳税人的60%。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征税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服务信息化”的良好应用格局。

3.建立健全“四位一体”征管互动机制。我局先后制定了《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办法》《数据管理办法》《税收分析办法》等制度办法。按季组织税收业务部门和税务分局开展税收分析,对自治区、市局下发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核查,按期反馈核查结果,基本形成了接收自治区、市局下发数据—筛选清分数据—核查评估—按期反馈核查结果的工作机制。

4.信息分析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一是认真开展疑点数据分析核查。根据自治区、市局下发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数据,及时进行数据筛选清分,下发所属税务分局进行核查。开展了对小轿车、越野车违规申报抵扣增值税的核查;对加油站“有货虚开”、抵扣成品油进项税额在2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核查;根据医保数据,对药品经销企业核定定额或申报收入进行核查。二是开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分析核查。通过对纳税人申报弥补亏损、实行总分机构汇总纳税企业税务登记数量和信息维护数量、核定征收企业中跨地区经营企业、纳税人申报的增值税收入大于所得税收入等数据信息的提取分析,纠正一些企业没有及时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问题,纠正了只进行非法人登记而未维护跨地区总分机构信息的问题,及时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三是开展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分析。提取分析了纳税人领购发票信息,对3520户纳税人1.8万份超过3个月以上未剪角缴销的普通发票进行核查,补缴税款223万元。每月提取分析增值税发票的发售信息,对于增值税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发售数量和最高开票金额异常增长信息进行预警,同时,纠正了基层分局人为增加纳税人发票领购次数的问题,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1.对信息管税认识不够深。虽然我们对信息管税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对信息管税的概念不清、理解不深、实质把握不准等问题。有的把信息化建设等同于信息管税,认为购置一些设备、联通好网络、开发应用了几个软件就是信息管税;有的认为只要会操作岗位技能软件,就适应了信息管税的要求;有的认为信息管税是信息中心的事,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对信息管税存在排斥,担心信息管税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削弱自己手中权力。

2.业务与技术融合不够紧。一是软件开发跟不上征管需要。一方面开发出的软件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软件开发与应用滞后。二是单项软件形不成系统。对软件开发没有全盘统筹规划,开发过程中往往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单个软件层次不高、共享性差、整合性低。三是应用效果达不到要求。税收管理员实施信息管税的意识淡薄,信息利用效率低,数据分析水平不高,还没有完全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

3.信息采集质量不够高。由于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采集标准和数据信息过滤防范功能,导致采集录入数据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质量不高,致使基础数据失真,降低了数据分析的精确度。同时,在综合治税信息采集方面,由于一些部门涉税信息不能共享,相关保障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有重要价值的第三方信息难以采集,致使税务部门掌握的税源信息渠道狭窄。

4.数据挖掘利用不够充分。一是没有形成一整套“统一分析、分类应对”信息管税机制。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的闭合运行体系。二是数据利用率不高,支持税收管理与决策的作用发挥不够。目前,信息系统有些应用软件只满足单一业务需求,信息共享性差,不能从区域、行业等角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难以综合利用。三是缺乏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没有一套涵盖查询、分析、监控、评估、风险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平台,致使数据分析利用效率不高。在纳税评估上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的评估模型和具体的预警值,不能根据评估风险,科学准确地筛选出评估对象;在税务检查上没有实现通过检查结论强化执法责任,通过检查建议强化税源监控的良性循环。

5.信息应用能力不够强。目前,部分一线人员对数据管理意识不强,征管软件操作不熟练,仅局限于查询、统计、录入层次上,在信息的横向比对、纵向分析、深度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没有成立独立的信息分析处理机构,因而缺乏专业的税收分析队伍,税收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是单兵作战,税收分析停留在单一的常规分析上,对税收征管指引作用不明显,信息管税的水平还处在一般化和较浅层次上。

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是税收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推力,是降低税收成本、增加税收收入的有力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更新信息管税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管税工作,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规范涉税信息采集。一是要规范信息采集标准,统一数据录入口径。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范围、采集标准、采集时限,加强对纳税人报送的涉税信息的审核,完善网上申报软件和征管软件的数据录入校验功能,确保采集录入的信息准确无误。二是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将数据质量纳入绩效考核,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哪个部门的数据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负责人及其责任人的责任;推行数据维护及修改审批制,规范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严禁信息人员从数据库随意删改数据。三是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在促进立法保障、强化部门沟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各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传输渠道,形成数据规范、格式统一、覆盖全面、资源共享的第三方信息数据库。

2.完善信息管税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析应用平台。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研究开发适合管理人员应用,涵盖数据录入、信息查询、案例检索、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任务派发、风险应对处置、绩效评价等功能的税收分析应用一体化工作平台,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向各级税源管理单位和人员开放数据查询,提供数据查询、提取的渠道。二是建立独立的税收分析监控部门。信息分析应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为保障信息应用的有效开展,应将目前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数据分析职责统一归口到独立部门管理。成立独立的信息分析监控部门,可以更好地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本单位信息管税工作,可以集中一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专业应对软硬件开发维护和数据提取、筛选、分析、利用等专业工作,更好地在应用层面上促进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三是建立健全分析监控与应对处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涉税信息分析应用绩效考核办法,围绕数据信息分析应用对税收征管质量的贡献度和税收收入增值作用等关键指标,建立标准化税收分析应用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定期严格的考核,衡量和评价各部门各单位数据信息应用成效,促进信息分析应用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3.深化信息分析应用。一是完善数据分析体系,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要完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分析指标体系,完善宏观分析、区域分析、行业分析指标体系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和税收执法分析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各项指标分析模型,提高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二是创新信息分析应用方法。在分析内容方面,要通过开展税收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和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及时了解本地税源分布情况、税源质量状况和税收征管现状,把握税收和经济的运行趋势。通过开展重点税源分析、行业分析和具体纳税人的分析,确定各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和风险等级。通过对税收风险的确认,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税源管理。在分析手段方面,要创新分析方法,完善分析指标体系,健全税收分析模型,应用差异分析、逻辑关系稽核分析、趋势分析、波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加强纵横向比较,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要建立起上下级税务机关协同配合有梯次的涉税信息分析机制,注意发挥不同层级税务机关在涉税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为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服务。三是加强对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通过对涉税信息进行分析比对,识别可能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应对。对低风险信息,主要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及有针对性的约谈;对中级风险信息,进行实地核查或评估,发现存在较大疑点的,要进行现场核实;对高风险信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进行深入评估核查,发现有偷税嫌疑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4.加强税控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是“信息管税”的关键。要根据税源管理需要,研制开发更加实用、便捷的税源信息监控软件和税控装置。认真落实总局“简并票种、统一票样、网络开票、建立平台”的发票管理工作思路,积极推行普通发票“网络在线开票”,逐步取消手工开票。继续加大税控器具的推广力度,从源头获取纳税人的生产销售信息,进一步增强税源的监控能力。

5.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在进一步完善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制度办法的同时,应重点抓好“统一分析、分类应对”工作机制的完善。二是强化人力保障。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既精通税收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推进信息管税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三是强化安全保障。认真履行涉税信息保密职责,严格泄密责任追究。合理划分领导决策、管理监控、一般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落实管理责任,保障涉税信息在采集、存储、整理、提取、分析应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加强网络防护体系建设,优化存储介质,完善数据备份,提高防范意识,确保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南区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