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跌过程中的量能特征

下跌过程中的量能特征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股价下跌时,人气四散,成交量值开始迅速或缓慢萎缩,无法再减少时,下跌行情告一段落,股价反弹后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值增加。成交量值多寡亦充分表现人性。股价运动的第一种趋势称为主要趋势。次要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是在主要趋势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市场正在酝酿大跌。第一是出货阶段。

成交量值是一种供需表现,代表股票市场投资人购买股票欲望的强弱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过程反映人气的聚或散。这种人气聚散需要一段时间,如波涛一样,大浪过去后,尚有余波和浪花,兴风作浪前亦有明显的征兆。将人潮加以数字化便是成交量值,一段行情初起,成交量值开始增加,是渐进的,直至无法再增加,行情便告一段落,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值逐渐减少。另一段上升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上升、成交量值再度逐渐增加,股价创新高峰而维持不坠,必须有大成交量值做基础,也就是表示换手积极,维持股价。股价下跌时,人气四散,成交量值开始迅速或缓慢萎缩,无法再减少时,下跌行情告一段落,股价反弹后进入整理阶段,成交量值增加。另一段下跌行情再起,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值再度萎缩,股价创新低谷而无力翻升,就是由于买气不断削弱,形成供大于需的现象。

成交量值多寡亦充分表现人性股市投资人性格可分为三类,即是先知先觉、不知不觉与后知后觉。第一类是煽火者亦是熄火者,他们在股市委靡不振或稍露转机时买进股票,人弃我取,你丢我捡,使供需关系逐渐转变,在股市掀起买进热潮;这类投资者占少数。第二类是实践者,即股市呈现好景时买进股票,大势转坏时卖出股票,这类投资者也并不多。第三类是悲剧角色,股市达到最高潮时抢进股票,最低潮时卖出股票。成交量值可以说是股市的一面镜子。在长期寂静的行情中突然出现大成交量,表示大户、做手已因炒作材料徐缓形成,先行进场买进,但是股价不一定立即上涨,这也许是试探买进的多头先锋部队,成交量稳定扩大而萎缩时不明显,股价不断向上窜,换手积极,就如接力赛跑一样。由于股性及不同实力的大户与做手集团的操作,即使出现大成交量,有些股票也呈缓慢上升形态,有些股票则以“轧空”为由,展开筹码战,快速调升股价。当股市买气被激发至最高点,实力派大户与做手集团买进股票数量减少,卖出增加,调节市场供需不平衡现象。股价短期内由于买气未散仍可维持,甚至再创新高价,但是接手转弱,成交量开始减少,供需关系随之转变,股价移动平均成本愈来愈高,持有股票者获利愈来愈少,自会将股票抛出,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股价回跌是必然的。因此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就曾说:“成交量是股市元气,股价只不过是它的表征而已,所以,成交量通常比股价先行。”这便是“先见量后见价”的另一解释。

经济历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构成的,它们都是建立于谬误与谎言,而不是真理。这也代表着赚大钱的途径,我们仅需要辨识前提为错误的趋势,顺势操作,并在它被拆穿以前及时脱身。”

——索罗斯

一、股价运动的三种趋势

股价趋势就是股票市场价格运动的方向。按照道氏理论,股票价格运动的趋势可以按时间长短划分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或称为基本趋势)、次要趋势、短期趋势。

股价运动的第一种趋势称为主要趋势。主要趋势是趋势的主要方向,也是股价波动的大方向,这种变动持续的时间通常为一年或一年以上,并导致股价增值或贬值20%以上。基本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穿插着与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趋势。只要每一个后续价位上升到比前一个价位更高的水平,而每一次上升途中的回调所创下的低点都高于近期前一次上升过程中回调的低点,这一基本趋势就是上升趋势,这就称为牛市,也可以用“波峰”、“波谷”来做比喻,即上升趋势是在一个价格走向总体向上的运动当中,其包含的波峰和波谷都相应地高于前一个波峰和波谷。相反,若是每一个后续价位都下跌到比前一个价位更低的水平,将价格逐渐压低,即在一个价格总体向下的运动中,如果其包含的波峰和波谷都低于前一个波峰和波谷,这一基本趋势则是下降趋势,并被称之为熊市。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在一个牛市中买入,一旦他们确定基本趋势是上升的并且已经启动,他们便会买入、然后一直持有直到上升趋势已经终止、一个熊市已经开始的时候。中长线投资者如果认为上升趋势并没有结束,他们便可以很从容地忽略各种次等的回调及小幅波动,可以说中长线投资者是在一个相对时间较长的跨度内来把握投资策略。

股价运动的第二种趋势称为次要趋势。次要趋势经常与基本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是在主要趋势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并对其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从几日到几周不等,其对原有主要趋势的修整幅度一般为股价在一波上涨中的1/3或2/3。次要趋势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或“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或“反弹”。

股价运动的第三种趋势称为短期趋势,反映了股价在几天之内的变动情况,多由一些偶然因素决定。

二、上升趋势、下跌趋势各分成三个阶段

1.基本上升趋势,通常(但并非一定是这样)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仓(或积累),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投资者知道尽管现在市场萧条,但形势即将扭转,因而就在此时购入了那些勇气和运气都不够的卖方所抛出的股票,并逐渐抬高其出价以刺激抛售,财务报表情况仍然很糟——实际上在这一阶段总是处于最萧条的状态,公众为股市状况所迷惑而与之完全脱节,市场活动停滞,但也开始有少许回弹。

第二阶段是一轮稳定的上涨,交易量随着公司业务的景气不断增加,同时公司的盈利开始受到关注。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技巧娴熟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大收益。

最后,随着公众蜂拥而上的市场高峰的出现,第三阶段来临,所有信息都令人乐观,价格惊人地上扬并不断创造“崭新的一页”,新股不断大量上市。这时,市场的参与者众多,不熟悉市场风险的场外人士纷纷加入进来,都想乘机赚钱,市场的走势已经不是基本面和技术面能解释的了。以往的投机者虽然有一部分人在抛出套现,但是仍有不少前期投机者在参与短线交易,以求获取市场波动中带来的利润,但是这些市场的参与者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涨势已经持续得够长了,即使是自然规律也该到“物极必反”的地步。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交易量惊人地增长,而“卖空”也频繁地出现;垃圾股也卷入交易(即低价格且不具投资价值的股票),越来越多的业绩优秀的股票此时却拒绝跟风上涨。市场正在酝酿大跌。

2.基本下跌趋势,通常(但并非一定是这样)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出货阶段。实际开始时间是一轮牛市后期,在这一阶段后期,有远见的投资者感到交易的利润已达至一个反常的高度,因而在涨势中抛出所持股票。尽管弹升逐渐减弱,交易量仍居高不下,公众仍很活跃,但由于预期利润的逐渐消失,行情开始显弱。

第二是恐慌阶段。买方少,卖方变得更为急躁,价格跌势陡然加速,当交易量达到最高值时,价格也几乎是直线落至最低点。在这一阶段之后,可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次等回调或一个整理运动,然后开始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可称之为主基调下跌阶段。由于外围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股市虽然经过了前期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此时仍没有找到上涨的理由。任何事物都有惯性发展的趋势,这一阶段的下跌主要是因为那些在大恐慌阶段坚持过来的投资者此时因信心不足而抛出所持股票所造成的,但由于股票持有者并没有出现集中抛售的情况,所以,这一阶段跌抛还不是很快,属于缓跌阶段,但持续的时间却相当长,而且跌幅也将会是三个阶段中最深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处于一片消极暗淡之中,而且大多数人预计行情还会继续看跌,但股市却出现跌不下去的情况,此时,这一轮熊市就结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坏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上面所介绍的基本上升趋势和基本下跌趋势的三个阶段,在市场中可能会因时间长短、幅度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其准确性还是相当的高,读者可以对照沪深两市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为止的指数走势图来理解这两种趋势的各个阶段。

三、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市而动”

所谓“顺势而为”指在主要趋势为上升的时候做多,在主要趋势为下降的时候做空,这样才能获利;如果在上升趋势中做空,在下降趋势中做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逆势而动”。股价趋势是投资者必须认识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了解趋势理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结合股价走势的量能特征及股价的历史走势来判断目前其处于何种趋势中,是上升、下跌,还是上升中的回调、下跌中的反弹?在下面几节中将结合不同阶段的市场情绪(大众情绪)特点来介绍其量能特征。

底部和底部的量能特征:

“底部”是指股价长期趋势线的最低部分,它与“顶部”是一对相对概念。顶部是从底部涨上去的,而底部则是从顶部跌下来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一轮大幅下跌后,市场的底部是如何形成的。

假设市场经过了剧烈的下跌后停在某个低位上,股市人气骤减,一场艰苦而漫长的拉锯战开始。市场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间内来回的震荡,技术派人士称这段时间为多头欲发动行情而进行的收集筹码的过程,也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我们假设这就是一个底部或者说以一个筑底的过程,让我们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是以一种什么情绪占主导地位的。

回顾历史的价格走势,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多头行情在没有重大利好的前提下很难突然发动,这是因为在筑底过程中,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占据了大多数,每一个入市的投资者最常被告知的是不要去预测市场的顶和底,因为市场的底和顶是没有人能够事先知道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在市场下跌时会有很多人认为市场仍将下行,在市场上涨中认为市场仍将上涨,他们属于典型的追随趋势者,然而市场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到了底部,在这个区间内,空方已经进入衰退阶段,但因为多方的犹豫不决,促使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总有一部分短线客,他们每天盯着盘面,看着死气沉沉的交投状况,无论是短线被套的还是在低点买入后仅有微薄收益的,都很难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行情的出现,他们缺少耐心又对市场是否有行情持怀疑态度,他们在这种拉锯战中是空方的主要力量,这样每一次小幅的上涨总伴随着投机客获利盘的减仓或者套牢盘的止损,这样当疲惫的市场每一次稍占优势的多方欲发动行情时,都会被那些怀疑者的抛盘打回原地。价格回到原地后,这些看空的投资者,更加确信了这种观点:熊市中每一次上涨都是反弹,都要减仓或清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筹码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那些坚定看多的多方手中,并为多方以后发动行情积蓄了力量。

其实在每个大多头行情的初始阶段,都有勇敢介入的买盘与怀疑者之间的分歧斗争。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少有底部会呈现出V形反转的走势,绝大部分都会以W或者多次探底来完成底部形态。

底部筑造期间的成交量典型特点是:相对高位价格的成交量而言,这一底部区间的成交量明显减少,显示出大幅缩量,也就是说标准的底部是一个缩量的底部,这种缩量走势以在相对稳定的价格区间内波动为主要特点,所经历的时间越长,筑底的过程就越坚实,未来出现大行情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仅仅是短暂的几天或者十几天的缩量并不能确认这是一个大行情来临前的底部,虽然这很可能是一个相对的底部,是一波上涨或下跌的中继平台,至于底部要走多久,这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所处的时期来看待,当国家的经济总体向好并持续发展时,底部的筑造时间往往会短暂些,反之则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筑造(以年为单位)。

一、底部过后的一到两波微小的涨势——多头在为发动第一个主升浪而进行的准备

随着利好政策的鼓励以及经济情况向好等市场外围因素的刺激,多头发动了一波较为明显的涨势。在这一波涨势中,成交量显示出了温和的小幅放量,显示出了加入多方阵营的投资者的确强于空方,随后是一波涨势的回落,但回抽确认并没有创出新低,不管是何种原因,总之价格守在了这波起涨点之上。这一回抽时的成交量显出缩量的特点,而且其成交量大小并不比市场底部的成交量大,这显示出了空方力量的衰竭。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价格之所以能站住,是因为出现利多消息并且利空消息已消耗殆尽,技术人士认为,这是由于空方的筹码已所剩无几。

总之价格波动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市场人气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投资者仍在较为冷静地观察着。然而市场已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酝酿着下一波行情。

二、第一波主升浪及其回调整理——市场人气在会聚中

在经过此前的上涨之后,市场在积累了少量获利盘的情况下并没有像空方所预期的那样,再次创出新低,反而在较高点站住了。也许是由于政策暖风频吹(毕竟没有哪国政府愿意看到自己国家资本市场的萧条),也许是由于少数精明而有实力的多方看到后市的行情,市场终于在一片质疑声中走出一波像样的上涨行情,不过由于前期的巨大跌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他们中的多数或许已全底部交出筹码或许由于害怕再次遭到追高买入而套牢,并没有加入多方阵营,即便手中仍持有筹码,但只要一有个风吹草动,便会准备抛出。因此在这种空方实力较为强大的时候,急涨的走势很难发生,即便出现持续时间也会很短。但随着价格向上的走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捡到便宜筹码的机会越来越小。但空头行情的“伤口”仍在提醒这些人,不要过度自信,否则账面上资金又会继续减少的,因为本已资金大幅缩水的投资者即使没有对这个市场绝望,也几乎再也想不出市场会上涨的原因,空头行情的思维仍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第一波行情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场外观望的投资者开始按捺不住情绪,纷纷跳入场内。他们并不是完全看到了大行情,而是认为市场元气恢复了,价格的波动又给了他们投机的机会。市场的确在这一波上涨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从而恢复了元气,这一波上涨中的每一次回档虽然都能唤起一部分投资者的空头记忆,然而这种小幅的回幅完全是正常的,并没再次下降的趋势,“显然,经济环境依旧很好,基本面已和当前价格呈现背离,前期的巨大跌幅是不正常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这一阶段的成交量特点是:成交量相对底部而言,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大,但放大程度较为温和,回调整理时会出现相对上涨而言的缩量现象,且回调时间相对较短,基本不会出现暴量上涨或暴量下跌的异常情况,而且这一波的走势相对而言时间不会太短,但总体涨幅却并不小。

三、第二波主升浪及其再度回调整理——多头走势完全成形

对第一波涨势中仍持有的怀疑态度终于全盘瓦解了!投资者再度充满了自信,持有必有厚报。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可限量,“黄金十年”、“卖出即是愚蠢的”、“通过投资资本市场一起分享国家的快速发展”等等,到处都充斥着看多言论,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状况的确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采取买进持有策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且买进就赚钱。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自己做出的英明决定而欣喜,他们账面的资金与信心都在快速增长。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介入到了这波行情中,这时少部分因为害怕市场再次下跌而犹豫不决的投资者踏空了,他们觉得自己已被市场孤立,但人的天性毕竟还是谨慎的,所以追高是不明智的,他们再等着市场的回调,这时的多方已处于主导地位,空方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上涨越来越高,获利盘也变得越来越多,一部分的多头开始变成空头,他们把那些筹码抛给了等待回调介入的投资者,于是发生一波较为明显的回调,这时很多场外的投资者看到了介入的机会。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是买入持有就能赚到钱;二是这时的市场其实已开始出现了分化,这一波的上涨也许是最大的,而且回调幅度也较大,但回调也仅是整理而已,因为相对这一波的涨势其回调幅度仍是很小的,毕竟市场还没有到狂热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成交量特点是:价格在快速上涨的时候,成交量出现了连续急骤放大,成交量明显大于第一波的涨势,且在回调时出现相对缩量的形态,这是技术派认为的健康走势,这一波的价格涨幅明显大于第一波升势,时间长短基本与第一波相当。

一、最后一波主升浪之后形成顶部

更多的场外人士通过传媒了解了这一次轰轰烈烈的行情,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很多本来对这个资本市场一无所知的人变成投资者,没有人想错过机会,毕竟这种行情太难能可贵了。投资者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买盘的枯竭,资金流入逐步减少,行情见顶已为时不远,这时,大家似乎更着眼于未来,在当前价格已明显偏离基本面情况下,总是自欺欺人地以当前价格来比照未来的价格。虽然资本市场炒的是预期,但是这个预期毕竟太遥远了,技术派人士成为主导力量,而技术派的思维仍以行情向上来指导操作,从某个时候,多头行情开始筑造头部。指数已经上攻乏力,虽然个别板块仍会创出新高,但总体上已显疲态,但人们贪婪的欲望仍超过恐惧的心理,随着价格的滞涨,获利盘开始抛出,接盘者却不多,头部隐现。

这一阶段上涨的成交量特点是:相比前一波上涨竟然出现了缩量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量价背离,可以说不是买盘的充足形成了这一浪,而是市场的非理性狂热形成的,这一浪的价格上涨幅度视当时的市场狂热程度而定,但一般来说涨幅往往小于第二波主升浪;顶部的成交量也往往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会出现成交量急骤放大的现象,似乎是明显的主力出货,相反顶部往往是缩量的,而且日内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顶部的时间也较短,这是因为无论大机构还是散户,大多数都认为行情仍将继续,但是市场的参与者毕竟是有限的,买盘的枯竭并不意味着卖盘的涌现,大多数人仍在持有筹码等待上涨,所以少数的抛盘筑就了顶部。如图4-1上证指数在2007年形成顶部前的成交量情况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

图4-1 上证指数走势图

二、顶部区的量能特征

当股价再也无法上涨,上攻乏力的情况下,“顶部”就形成了,一般来讲股价维持在顶部的时间与上面所讲的最后一波上涨的幅度成反比,如果最后一波上涨的幅度较小,那股价会在顶部维持时间较长,而如果最后一波的上涨幅度较大,则股价维持在顶部的时间就会很短,可能仅在数日之后便会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反转走势。下面是顶部区量能特征。

股价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上涨后,其股价离底部已涨幅巨大,这时股价在最后一次上升幅度较小的情况下,在一个相对高位出现反复震荡,如果这时是市场利好消息,比如“黄金十年”、“长线投资策略”等鼓励投资者介入的宣传,量能虽然放大但股价却出现了滞涨,这时投资者就要格外警惕市场是否已经走到了头,现在是否在形成顶部。

若是在最后一浪中股价相对前一浪的涨幅仍然巨大,这意味着在前一浪中任何点位加入的买盘在不需要顶部区间的情况下,可以在最后一浪完成后,利用杀跌出货的方法得到丰厚的获利,这时的顶部成交量反而可能会出现缩小的情况,甚至在没有明显顶部的情况下直接出现股价趋势的反转,如果再比照最后一浪上涨过程中的成交量情况,往往可以发现相比前一浪而言,这最后一浪的成交量居然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这是市场通过成交量提前发出的警示“市场上涨已无量支持,买盘正加速枯竭”。

一、第一波重大的跌势及其回档

第一波的跌势来得很正常,因为这仍属于媒体和大多数投资者认为的正常回调,的确这一波跌势看来并不算凶猛,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几,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买盘的枯竭正在酝酿更大的跌势的到来。对于行情,市场已出现了分歧,因为前期涨幅巨大,所以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逐渐增多,顶部买入的投资都已处于浅套,但仍有乐观态度“我们不可能买进就获利,行情仍将向上,获利是迟早的事”,这是一种否认的态度,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决策。回顾整个行情的发展,投资者先是在惊恐中产生怀疑,随后在犹豫不决中加入,自信心由此点滴地积累起来,然后则是因为贪婪而受限于最近发生的经验(股市只会涨,不会跌)中,最后则是一种麻痹自我的否认态度,否认自己已做出的错误的决定,否认空头行情来临。

这是一段价格幅度较为明显的快速下跌,其后回档并没有创出新高,而且离新高仍有距离,一切都在显示空头行情不期而至,虽然有些板块仍我行我素,继续着创出新高,但总体局面已发生倾斜,一部分投资者会在价格回调时采取补仓策略,他们的脑中仍然充斥着多头行情的思维。

这是一波默默无闻的下跌,但成交量确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死多头的苦苦支撑,往往会呈现成交量散乱放大的现象,但放大并不明显,而且价格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回档,因为买盘枯竭了,相比上升中的第三浪和顶部成交量而言,这一波下跌和回档都呈现出缩量的形态,市场在高位做最后的挣扎。

二、第二波轰轰烈烈的下跌

随着第一波跌后回档的乏力,很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了风险,价格终于在高位支撑不住了,大量的抛量在某天就像有预谋似的突然涌出,随后几天内,非但没有反抽向上的迹象,其日跌幅反而屡创新高,价格下了一个大平台,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出现了恐慌,毕竟跌得太快太急了,而且这是发生在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的状况下,“再等一等,反弹再清空,可不能卖在一波走势的最低点”,空头思维取代多头思维,投资者的操作方法也改成了熊市做反弹的思维,然而大幅下跌过后只是短暂停留,并没有预期的反弹发生,取而代之的是恐慌的情绪覆盖了整个市场,赎回与卖出的声音此起彼伏,割肉、止损,以及前期底部的筹码纷纷涌出,再一次扩大了跌势,“没有利好便是利空”,相对于非理性的上涨,这是非理性的杀跌,而且往往矫正过度,因为市场趋势一旦形成,群众的情绪往往向极端化发展,行情飙升时,群众热情大幅提高,“没有利空便是利好”,把市场推到了不可预知的高度,一旦市场行情出现反转,群众的恐慌取代了热情,又将市场引入了深渊。

市场往往在这一浪的下跌中接近底部,这一阶段的成交量特点是,价格在成交量相对平稳的状况下逐步下行,如果没有哪天成交量突然放大,那么下跌趋势仍将继续,突然放大的成交量表明,买卖双方已出现分歧,空方主导的局面在发生变化。

经典的量价理论,最早见于美国股市分析家葛兰碧所著的《股票市场指标》。葛兰碧认为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气与动力,成交量的变动,直接表现股市交易是否活跃,人气是否旺盛,而且体现了市场运作过程中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实况,没有成交量的发生,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也就无价格趋势可言,成交量的增加或萎缩都表现出一定的价格趋势。通过对整个股票市场及个股走势的大量分析,葛兰碧将成交量与价格趋势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八种:

(1)量升价涨,即所谓的有价有市。

解读:“有价有市”是指在上涨过程中,股价虽然高了,但仍有充足买盘进入,即使有不少获利者抛出,但是强劲的买盘足以维持股价的上涨。

(2)量升价涨,价格创新高,但成交量却没有创新高,则此时价格涨势较可疑,价格趋势中存在潜在的反转信号,这是一种明显的量价背离情况(见图4-2)。

解读:虽然股价创出了新高,但是市场做多情绪明显不够,股价之所以能再创新高,是因为卖盘并没有大量涌出,股价上涨的原动力“后续的大量买盘”在减弱,当卖盘醒悟过来,一旦引发大量抛售,趋势就会反转。读者也可以结合图4-1来理解这种量价关系。

图4-2 上涨途中的量价背离示意图

(3)价格随成交量递减而回升,显示出价格上涨原动力不足,价格趋势存在反转信号。

解读:这一情况较为少见,但原理是相同的,也是买盘的不足造成趋势反转。

(4)价格随着成交量递增而逐渐上升,然后成交量剧增,价格暴涨(井喷行情),随后成交量大幅萎缩,价格急速下跌,这表明涨势已到末期,上升乏力,趋势即将反转。反转的幅度将视前一轮价格上涨的幅度大小及成交量的变化程度而定。

解读:成交量剧增是一次群众规模的快速聚集,群众的火暴热情促使了股价的井喷,但这种热情在随后没有维持住(成交量大幅萎缩),但是股价却在少量的卖盘打压下出现了急速下跌,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这预示着买盘明显发生了枯竭,前期股价的持续上涨和这一次的价格暴涨消耗掉了潜在的买盘,这也暗示了趋势即将反转。

(5)价格随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的行情持续数日后,一旦出现成交量急剧增加而价格上涨乏力,在高档盘旋却无法再向上大幅上涨时,表明价格在高档卖压沉重,此为价格下跌的先兆。

解读:价格连续下跌后,在低档出现大成交量,价格却并未随之下跌,而小幅变动,则表明行情即将反转上涨,是买进的机会。

(6)在一段长期下跌形成谷底后,价格回升,成交量却并没因价格上升而递增,价格上涨行情欲振无力,然后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附近(或高于谷底)时,如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于第一谷底,则表明价格即将上涨。

解读:当价格再次跌回谷底附近时,成交量减少说明了市场的抛盘在减少,做空的力量在减弱,一旦有一些利好因素,就能成为点燃股票上涨的导火索。

(7)价格下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恐慌性抛盘。随着日益增加的成交量,价格大幅度下跌。继恐慌性卖出后,预期价格可能上涨,同时因恐慌性卖出后所创的低价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突破,故随着恐慌性抛盘后,往往标志着空头市场的结束。

解读:这同(4)中的原理一样,只是一个在涨,一个在跌,在(4)中,股价即将下跌源于买盘的衰竭,在这里股价即将上涨是源于卖盘的衰竭。

(8)价格向下跌破价格形态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同时出现大成交量,是价格下跌的信号。

解读:原有趋势被打破,且引来恐慌盘的抛售,这只是一个开始,这种恐慌盘后续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越多则股价跌幅越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