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商业银行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内部分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盈利水平、风险水平以及现金流量等进行的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经营管理者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把握经营活动中的矛盾和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第十六章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

本章要点

1.财务分析的方法

2.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内容及指标计算

3.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及计算

4.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概述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财务能力和各种财务关系进行评价、衡量、预测和协调的管理活动。

一、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为了实现利润(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必须分析研究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查找影响各指标的因素,揭示各项指标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制定经济目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因此,商业银行进行财务分析十分必要。

(一)有利于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银行经营活动及其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影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找出有效利用现有经济资源和增收节支的办法措施,发掘和动员银行内部的一切潜在力量,确保存贷款的结构、投向以及资产的组合、运用更加合理,从而优化银行经营活动,以最小的成本耗费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揭示差异成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银行的经济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银行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掌握银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内在联系,找出影响和制约经济指标的各项因素,揭示形成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改进,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三)为银行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银行经营管理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经营活动规律,特别是通过对有关经济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将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为银行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商业银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持有的资产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的大小。一般说来,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相对应的风险也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在一定盈利水平上的风险越低,其股票的价值就越大;在一定风险水平上的盈利水平越低,其股票的价值越小。因此,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另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是从事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从财务指标入手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盈利能力和风险形成的原因,为改进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指南,因此经营特点分析也是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

(一)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商业银行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稳定的、较强的盈利能力是管理良好、经营有方的重要表现。盈利能力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投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风险水平分析

作为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容易受到国家、地区和国际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环境和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也可能随着利率汇率和客户经营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分析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管理层、所有者、债权人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能力和成效,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风险,在一定的盈利水平上努力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及时采取监管措施,避免商业银行陷入经营困难,引发金融危机。

(三)经营情况分析

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活动主要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吸收公众和单位存款,为资产业务提供资金来源。同时办理资产业务向各类企业、机构、个人发放各类贷款,形成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关注和投入。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可以定量地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和规律,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与盈利水平和风险水平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和完善经营管理水平。

三、财务分析的类型

(一)按照分析主体分类

1.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盈利水平、风险水平以及现金流量等进行的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经营管理者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把握经营活动中的矛盾和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2.外部分析

外部分析是商业银行外部利害关系人,如股东、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社会中介咨询机构等根据各自需要而进行的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投资、信用、监管决策和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等提供信息支持。

(二)按照分析的方法分类

1.纵向分析

纵向分析是通过对一个报告期的各种财务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各项目在总体中的比重进行的分析。通过纵向分析,可以评估一定时期内各项财务指标在总体中的比重及其结构的合理性。

2.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对同一财务指标的多个报告期的资料进行的趋势分析。通过横向分析,可以动态地评估商业银行的财务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目标和依据。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对彼此有联系的经济指标直接进行对比,测试它们之间的差异,用以评价财务活动好坏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进行。比较分析法具体有如下几种:

1.按比较对象分类

(1)与本行历史数据比较。即将本期的实际数据与前期数据比较,也称“趋势分析”。该比较方法有利于总结经验,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在分析过程中,通常将作为对比标准的基础时期称为“基期”,将需要比较的时期称为“报告期”(或“本期”)。基期与报告期的比较一般通过增长速度进行反映,其计算公式为:

增长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若计算结果为正,表示正增长;若计算结果为负,表示负增长

(2)与计划预算比较。即将报告期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也称“差异分析”。通过比较可以检查经营管理计划的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考核计划执行者的绩效。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程度=实际数÷计划数×100%

(3)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找出差距,更清楚认识到本行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促进银行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

2.按比较内容分类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如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例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也用于银行间的比较,看本行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结构百分比又称比重,是指某项指标各组成项目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结构百分比的计算均是以财务指标总体数值作为共同的比较基础,因此也称共同比。结构百分比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指标结构变化,来反映该指标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变动状况时,通常将其报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共同比利润表,就是将两期或者两期以上的利润表按相同项目进行排比,以收入为100%,分别计算利润表的各项比重。结构百分比可以显示总体指标的内部框架,揭示各项目相互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总体指标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便于信息使用者分清主次因素。结构百分比有助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率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它们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的比较对象建立起可比性。

(二)因素分析法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确定差异,但却不能说明经济指标出现差异的原因。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此可以找出差距产生的原因。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两类:

1.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指依次用分析值替代基期值,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具有连环性和顺序性两个特点。连环性是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每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以前一次计算指标为基础,采取连环比较差异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的影响。顺序性是指在替代各因素过程中,要按一定顺序逐一替代,不能随意改变各因素替代的先后顺序。

在确定各因素顺序时,应根据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公认原则,一般将各因素区分为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按数量因素在前、质量因素在后的顺序排列,同时有两个以上数量因素或质量因素时,应遵循主要因素、原生因素在前,次要因素、派生因素在后的替代顺序。如果因素替代顺序改变,虽然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总和相等,但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将有所不同,因此在运用该方法时必须按既定顺序替代各因素。

连环替代法的基本程序如下:

(1)根据影响某项指标变动的因素,按依存关系,确定该指标各因素的排列顺序。

(2)为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在基期指标的基础上,依次假定某一因素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求得的结果与该因素没有变动之前的指标数值相减,即得到该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的影响。计算第二个因素变动时,第一个因素已经变为报告期数,仍用报告期数计算,依此类推。

(3)将各因素的影响值相加,应与指标变动的总差异相符。

公式表达为:假定某一经济指标P由a,b,c三个因素组成,其依存关系是P =a×b×c,基期指标P0=a0×b0×c0,报告期指标P1=a1×b1×c1,其差异P1-P0为分析对象。则各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可按下列程序计算:

P0=a0×b0×c0

P2=a1×b0×c0

P3=a1×b1×c0

P1=a1×b1×c1

a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2-P0

b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3-P2

c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1-P3

将各因素影响相加,得:

(P2-P0)+(P3-P2)+(P1-P3)=P1-P0

分析结果与分析对象相符。

【例16-1】某银行本年各项贷款平均余额计划数为1.5亿元,实际数为1.62亿元,贷款平均利率计划为10%,实际平均利率为10.5%,全年利息收入计划数为1 500万元,实际利息收入为1 701万元。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利息收入变动的影响。

计划利息收入=计划贷款平均余额×计划平均利率

      =15 000×10%=1 500(万元)            ①

用实际贷款平均余额替代计划贷款平均余额:

         16 200×10%=1 620(万元)          ②

用实际平均利率替代计划平均利率:16 200×10.5%=1 701(万元) ③

各项贷款平均余额变动的影响为:②-①=1 620-1 500=120(万元)

贷款平均利率变动的影响为:③-②=1 701-1 620=81(万元)

两因素共同影响为:120+81=201(万元)

分析对象为利息收入的变动:1 701-1 500=201(万元)

因此分析结果与分析对象相符。

2.差额计算法

在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因素分析时,我们假定一个因素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下式与上式之差,实际上就是某一因素变动的差异。在上述计算公式中,a,b,c三因素的影响分别表示为:

a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2-P0=a1×b0×c0-a0×b0×c0=(a1-a0)×b0×c0

b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3-P2=a1×b1×c0-a1×b0×c0=a1×(b1-b0)×c0

c因素变动的影响为:P1-P3=a1×b1×c1-a1×b1×c0=a1×b1×(c1-c0

可见,差额计算法实际上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它利用各因素本身的变动差额直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指标变动的影响。

上例中,各项贷款平均余额变动的影响为:(16 200-15 000)×10%=120(万元)

各项贷款平均利率变动的影响为:16 200×(10.5%-10%)=81(万元)

两因素共同影响为:120+81=201(万元)。

在实际分析中,各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

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是风险水平分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某些财务比率来衡量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水平。这些财务比率可以划分为四类:资本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信用风险比率和流动性风险比率。

一、资本风险比率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可以用于弥补资产损失和经营亏损,因此银行资本越多,其安全性就越高。资本风险比率就是用以衡量银行资本和资产负债风险预期程度相比是否充足的指标。常用的资本风险比率有:

(一)资本与资产比率

将银行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比较,计算银行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用以反映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资本与资产比率=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而言,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债权人的利益更有保障。但该比率过高说明银行负债规模偏小,银行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

(二)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的重要指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资本的扣除项目有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核心资本扣除项目有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资的50%。

同时,《办法》详细介绍了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计算方法,并规定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二、利率风险比率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的影响。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不受利率影响的部分和受利率影响的部分。当市场利率变动时,不受利率影响的资产和负债其收益、成本不变,如固定利率存、贷款。当市场利率变动时,受利率影响的资产和负债其收益、成本会随之改变,我们称这些资产、负债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当二者搭配比例不同时,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影响是不同的。通常用利率风险缺口和利率敏感性系数来度量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利率风险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等于1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缺口为0,市场利率变化时,利息收入变化等于利息支出变化,银行净利息收入将维持不变。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缺口为正,市场利率上升时,利息收入的增加将大于利息支出的增加,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增加;市场利率下降时,利息收入的减少将大于利息支出的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减少。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时,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缺口为负,市场利率上升时,利息收入的增加将小于利息支出的增加,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减少;市场利率下降时,利息收入的减少将小于利息支出的减少,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增加。

三、流动性风险比率

流动性风险比率反映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和各种实际或潜在的流动性需求之间的关系,银行流动性供给在资产方和负债方均可存在,如银行出售资产、拆入资金都可以获得一定流动性。流动性需求则可通过申请贷款和提现等形式作用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规定,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一般不应低于25%。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1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1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1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1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1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1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1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该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1个月)变现,比如应在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

(二)核心负债依存度

核心负债依存度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一般不应低于60%。其计算公式为: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3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计的余额。

(三)流动性缺口率

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一般不应低于-10%。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负债的差额。

四、信用风险比率

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或投资的本金、利息不能按契约得到偿付的风险。银行的主要资产和收入来源是各类金融债权,信用风险对其经营业绩影响很大。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的规定,衡量信用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五项。

(一)不良资产率

不良资产率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与信用风险资产之比,不应高于4%。其计算公式为: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

(二)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其计算公式为: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三)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一般不应高于15%。其计算公式为: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是指报告期末授信总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四)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一般不应高于10%。其计算公式为: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五)全部关联度

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方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一般不应高于50%。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授信时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

第三节 利润表分析

利润表分析用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进行。常用指标有银行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银行净利差率、非利息净收入率、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市盈率。

一、银行利润率

银行利润率是银行净利润与收入总额的比率,收入总额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银行利润率=净利润/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银行总收入中有多大比例形成利润,有多大比例用于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的获利能力越强。

二、成本收入比率

成本收入比率为营业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一般不应高于45%。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收入×100%

成本收入比率反映银行每单位营业收入中耗费的成本。该比率上升说明商业银行每单位营业收入中耗费的成本上升,盈利减少;反之,比率下降表明商业银行每单位营业收入中耗费的成本下降,盈利增加。因此成本收入比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的能力。

三、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是银行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不应低于0.6%。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利润率集中体现商业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银行资产利用率越高。

四、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是银行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的比率,一般不应低于11%。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该指标反映银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程度,同股东财富直接相关。因为商业银行通过高负债杠杆运作,其资本收益率通常比资产收益率高若干倍。

五、银行净利差率

银行净利差率是净利息与盈利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银行净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净利息收入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影响银行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盈利资产是指能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一般包括除现金、固定资产、递延资产等项目外的其他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银行盈利资产的获利能力。

六、非利息净收入率

非利息净收入率是非利息净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非利息净收入率=(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100%

银行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获得这类收入不需要相应增加银行资产规模,较高的非利息收入会明显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非利息支出包括提取的各项损失准备、职工薪金、折旧费用等,同银行管理效率直接相关。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管理效率越好。此外,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一般是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其收入规模可以用以反映银行此类业务的发展水平。

七、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是由银行的本年度净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由普通股股东享有的利润与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份总数

普通股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的最常用财务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如果银行采用股本扩张的政策,大量配股或以股票股利形式分配股利,普通股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就会变少,称为“稀释”。在使用该指标进行银行间比较时,需注意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不能仅仅根据每股收益的多寡来衡量银行的获利能力。

八、普通股每股股利

普通股每股股利是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与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之比,反映普通股获得现金股利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

普通股每股股利=股利总额/普通股股份总数×100%

普通股每股股利是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延伸分析。每股股利不仅取决于银行的获利能力,还取决于银行的股利政策和现金是否充裕。如果银行不重视现金股利政策或现金不充裕,即使每股收益较多,也可能不发放现金股利。

九、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100%

市盈率反映投资者对每1元净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反映市场对公司的共同期望。一般来说,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银行的未来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反之亦然。市盈率高低受净利润的影响,而净利润受可选择的会计政策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间比较受到限制。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析就是对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银行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净流量的分布状况,揭示其形成的原因,便于决策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现金结构。下面介绍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和现金流量效益性比率两大类指标。

一、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

1.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

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是用来衡量一个商业银行能够获得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债务、购买资产和支付股利的能力的指标。在连续几个会计期内该比率持续大于1,表明该商业银行有充分的能力来满足这些重要的现金需求。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一定期间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该期长期债务偿还额+该期投资支出额+该期股利支付额)

2.债务偿还比率

债务偿还比率是衡量按当前经营活动所获得现金偿还全部债务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债务偿还比率=债务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债务偿还比率越小,债务偿还期限就越短。

3.每股现金流量

每股现金流量是用来衡量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平均获得的净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现金流量=(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净现金流量-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数

该指标表明普通股每股能够获得的现金流入。

二、现金流量效益性比率

现金流量表的使用者一般同时很重视利润表,现金流量效益性比率就是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分析计算得到的一组指标。

1.现金流量利润率

现金流量利润率表示每1元的经营收入中获得的现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利润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经营收入

2.经营指数

经营指数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和从持续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比率。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商业银行持续经营产生现金的效率,揭示了商业银行营业利润产生现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指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从持续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本章小结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财务能力和各种财务关系进行评价、衡量、预测和协调的管理活动。

按照分析主体分类,财务分析有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两种;按照分析的方法分类,有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两种。

财务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比较分析法是对彼此有联系的经济指标直接进行对比,测试它们之间的差异,用以评价财务活动好坏的方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为风险水平分析,衡量风险水平的财务比率可以划分为四类:资本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信用风险比率和流动性风险比率。

利润表分析用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进行。常用指标有银行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银行净利差率、非利息净收入率、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市盈率。

现金流量表分析就是对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银行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净流量的分布状况,揭示其形成的原因,便于决策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现金结构。

关键术语

财务分析 比较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连环替代法 差额计算法

思考练习题

1.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说明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

2.资产负债表分析中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有哪些?说明其计算公式。

3.利润表分析中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有哪些?说明各项指标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