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些年,我的思考我的路

这些年,我的思考我的路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下半年,距现在19年了,万国想到和做到去制定“五大机制”,即使现在来看这也还是一桩伟大的构想和一件重大项目,更是走在了当时市场的最前沿,是公司高层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当时万国敢想、敢学习、敢探索、敢干的精神。最后出来的文本在公司的新架构上没有了国际业务部门,所以好多人对我说,你参与了“五大机制”的制定,也把自己的部门整没了。

这些年,我的思考我的路

洪 涛

1994年下半年,距现在19年了,万国想到和做到去制定“五大机制”,即使现在来看这也还是一桩伟大的构想和一件重大项目,更是走在了当时市场的最前沿,是公司高层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当时万国敢想、敢学习、敢探索、敢干的精神。公司规模变大了,业务高速增加,人员多了,架构复杂了,若还是沿用过往的办事方式,显然是困难重重。

作为当初参与公司“五大机制”方案设计的成员之一,我非常怀念这个项目的日日夜夜,虽然非常辛苦,时常加班到半夜2、3点,还为一些事情发生争执,但当时的心情还是非常愉快,满脑子想的就是不久的将来公司有一个未来发展的蓝皮书,大家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当时有两件事情是自己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是公司国际化的方向和道路,另一个就是这个东西(五大机制)写得再好也只是书面文章,关键是执行和执行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万国要走国际化道路是很早就提出的,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就强调了要学习先进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国际化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就已经在做的,我当时是公司国际业务部的副总经理,我们机构销售部门的客户来自美国、欧洲、新加坡、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当时的Templton Emerging Market, Morgan Stanley Assets, Merrylin Assets, Abu Dhabi Investment,Baring Assets等等都是万国的主要客户,我们的销售经理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国际上的投资研讨会,并时常作为国际大型研讨会的演讲嘉宾,讲述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时销售经理们还参与国际基金经理在国内企业的考察,坐着他们的私人飞机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间穿梭。1993年在公司收购了香港王证券公司并成立了万国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后,公司各部门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跨境业务上做得有声有色,强调交叉销售和业务合作,各项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在撰写“五大机制”的时候,公司要求各个部门业务国际化、规范化,要打散国际业务部,尽管这个部门在过去几年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后出来的文本在公司的新架构上没有了国际业务部门,所以好多人对我说,你参与了“五大机制”的制定,也把自己的部门整没了。

当时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制度订得再好,也是靠人来执行的,制度是把我们的工作生活习惯框定在一个游戏规则里,而万国当时的快速度扩张犹如一辆奔驰的飞车,要让它慢下来、走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执行新的制度,我们的工作习惯、方式等等都会与之前的惯常做法不一。我当时在想,也在讨论会议上表露出这种担心。之后几个月就发生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327事件”。投资市场上有一句话,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而我们人是容易犯错误的,若参与者去与市场对抗则一定失败。当时我们作为公司的普通员工都不理解,也无法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内心极其伤悲。产生了这种伤悲,有两种态度面对,一种是积极地面对,另一种就是回避,不想看到,也不想听到,而我就选择了后者。

我是一个出生于医生家庭喜欢读书的书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对数字极其喜欢和敏感,好多人都叫我绍兴师爷,我母亲还真是绍兴人。我从小喜欢数学,在中学的时候就学习了大学里的高等数学、数理统计,高考的数学成绩是满分。对我来说,喜欢安安稳稳的生活和一个平稳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离开万国后我选择了去海外的银行工作,当时也是抱着一种好奇,在万国的时候不是一直说国际化吗?不是要去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吗?我不去肯定不知道,或是只是知道皮毛。我先后去了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工作了近十年,在这些大单位里工作,除了做好自己的业务之外,我更关心的是这些大行的公司架构、业务分类和运行、管理条块和各项制度,包括他们的人事、信贷、风险、奖惩、业绩考核、职位评定等等,我还真是带着问题去海外的大银行工作的。

在那里上了班,才更清楚在这些大银行里不仅有完备的业务平台和各项制度,而且工作人员都极其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不踩红线是日常工作生活的准则。事实上作为一个工作人员,尤其是做前线的业务员,了解、掌握这些制度是必须和重要的,它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你知道这些制度了,你就不会在做业务的时候去犯错误,就是在业务执行当中发生交易错误,自己也知道如何做报告和报告的路径。我做过的两家银行都有一大堆的制度,诸如人事、财务、风险控制等等,进单位的第一天就是从人力资源(HR)处拿到一本厚厚的材料册,还要进行培训,银行还不定期请内部和外面的专家讲授有关的知识,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行业发展、市场动态、新产品和销售等等,自己的体会就是,在国内公司会议多,在国外银行就是培训学习多。

既然这些单位有很多制定得极其详尽的制度,应该是安稳了吧?不尽然,2008年金融海啸来了,这两家银行还是遭受了重创,记得我在德银工作分到的公司股票行使价格是112美元/股,最高的时候到了159.60美元,但在海啸来的时候跌到最低的21.28美元,只是最高价格的13.3%。当时一些平面媒体报道德银的杠杆比例(leveraged ratio)是49倍,不仅银行的客人惊呆了,就连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担心公司的命运,好在当时的公司主席Josef Ackermann的团队沉着应对,不时向社会公布公司的财务情况和去杠杆化投资的计划,使得公司安然度过危机。雷曼倒闭后,金融风暴金融业吹到了实体经济。我身处其中,天天看着市场的各类价格变化,感慨万分。有一点我注意到,金融海啸之前,银行的前线、产生经营收入的或对银行贡献大的,在单位里的嗓门往往是最响的,他们的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大,可以发号施令,而其他的中、后台部门,比如说信贷部门、合规部、人事等则是扮演了配合的角色,业务部的经理可以影响这些部门的决策。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之前工作的万国,那个时候万国主要业务部门的权利很大,受到的监管又很弱。

制度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制度还要看人的执行。如何建立起一个尊重制度和遵守制度的文化,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洪涛,曾任万国证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和经纪管理总部副总经理;1995年离开万国,任华夏证券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后任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汇丰银行高级董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