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港办百米冲刺

打港办百米冲刺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起,华为迅速成立了一个叫做“打港办”的机构,专事研究港湾的一举一动,然后采取相应措施。甚至连李一男本人的私生活,也被打港办掌握并加以利用。李一男的妻子为此与李一男离婚,这也造成了李一男诸多的困扰。该邮件称,港湾方面涉嫌制造虚假销售数据。在一位港湾高层看来,港湾在国内市场的全面滑坡,并非只因为与华为的竞争。之前是港湾从华为挖人,而打港办的任务就是从港湾把人给挖回来。

打港办百米冲刺

就在港湾为IPO冲刺的时候,华为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行动起来,力图将港湾扼杀在上市之前的摇篮里。

2004年起,华为迅速成立了一个叫做“打港办”的机构,专事研究港湾的一举一动,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少为人知的是,这个著名机构甚至分为两个层面:日常运行的一层是一个几十人的组织,他们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展开行动。还有一个战略层面的打港办,它由华为副总裁郭平牵头,每周向任正非汇报工作,讨论如何从战略层面来打击港湾。

之后两年里,打港办的工作效率足以让所有港湾员工惊叹:它知悉港湾的每个举动,了解港湾的每个细节,几乎能够挖走它想挖的任何人。这让港湾的人无奈地比喻说,港湾就像生活在玻璃屋里。

甚至连李一男本人的私生活,也被打港办掌握并加以利用。李一男的妻子为此与李一男离婚,这也造成了李一男诸多的困扰。在业界著名记者冀勇庆以华为港湾火并为蓝本的小说《狼战》里,也详细讲述了李一男怎么在妻子和公司内某美女之间相互纠缠的故事。

2006年,华为收购港湾后,通信业著名的网站“通信人家园”上开始流传一个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帖子,标题是《HWGW信息安全的故事,写在牵手不远的日子里》。讲的是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一个华为员工是如何受命打入港湾的内部信息系统并拿走信息的故事。属实与否不得而知,但当时港湾的信息保密工作做的多烂是可想而知的。

比起华为的严格保密,港湾网络电脑上的USB接口一般都没有专人监督管理,内部员工很容易拷贝公司技术,外泄出去。

2004年,足有两个月时间,港湾的各种内部资料被陆续放到网络上,甚至包括只有核心高层才能看到的财务数据。后来一封名为《做人要厚道》的内容翔实的检举信更让港湾无法向美国SEC申报IPO。这封被放到网络上的公开信件援引了几封包括李一男在内的公司高层之间的电子邮件,其中暗指港湾行贿。

2004年8月,就在港湾向海外IPO发起第一次冲击的关键时刻,当时负责承销的投资银行高盛收到了来自匿名人士的电子邮件。该邮件称,港湾方面涉嫌制造虚假销售数据。

根据《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报道,这段经历让李一男在一个月内体重降了10斤。港湾不仅错过了最佳上市时机,他甚至可能直接从办公室进入牢房。事后华平曾调派相关律师进驻港湾调查,幸而并未得出不利结论。

这些动作直接导致了港湾的第一次海外上市被推迟。打港办首战告捷。

其实在2004年下半年,港湾曾经有机会在香港上市,承销商确定为高盛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每股价格大约在5港元,但李一男拒绝了这个机会。后来纳斯达克上市受阻时,再去考虑香港上市已经为时太晚。要是李一男把握住香港上市的机会,后面的故事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归根结底,李一男的野心太大了。

第一次上市未成,让很多港湾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弹:他们之所以投身这家初创公司,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便是借助公司上市实现个人资产增值,但当这个梦想看似不再现实,怨声四起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一位港湾高层看来,港湾在国内市场的全面滑坡,并非只因为与华为的竞争。到2004年年底,公司年初定下的国内业绩目标没有实现一半,预算却全部花光,员工还在抱怨没有奖金。无疑,这给了华为更多的可乘之机。

打港办除了跟港湾打信息战外,还发动了人才的反水战。之前是港湾从华为挖人,而打港办的任务就是从港湾把人给挖回来。

比起港湾,华为显得财大气粗,它不惜重金挖走技术人员和市场骨干。动荡之下,许多员工也为自己的前途和收入考虑,离开港湾进入了华为。甚至一些以前从华为出来的员工现在又返回了华为。

华为当时为了击破港湾期权留人的做法,提出在港湾有多少期权,就给多少签约MBO(华为虚拟员工股,可分红)。同时,在工资上要比港湾同岗位高1000~2000元,以及数以万计的签字费用。

为了防止华为大规模挖走港湾人才,防止员工反水,港湾网络人力资源部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名为《港湾网络防员工反水教案》的PPT。该教材从公司对比、职业发展、收益预期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港湾与华为公司相比较的优势,特别强调了“港湾公司的工资不算高,但达到业界中等水准;港湾给予员工的股票期权是行业内最慷慨的;港湾公司以后将随着公司的发展,出台新的激励措施”。

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大批尤其是前华为的员工又从港湾跳回华为。除了华为出重金挖人外,港湾内部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港湾在过去的三年内收购多家公司,产品线超级长,这就造成了公司的许多产品线,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平台软件等部门都比较乱,大家谁也不听谁的,部门内没有一个权威人物或主导思想来控制局面。比如交换机产品线就有100多人的研发队伍,几十个项目经理,大家千头万绪,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范围而激烈争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