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动机和后果

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动机和后果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超强控制状态,加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SEO行为的限制,直接诱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取得SEO资格,上市公司有动机对以前年度的盈余进行操纵。可见,上市公司SEO盈余管理程度及影响因素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盈余管理不仅是会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正向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是,虚增盈余的转回可能导致后期盈余水平的大幅下滑。

(三)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动机和后果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从资本市场角度研究盈余管理动机,提出盈余管理资本市场观(Healy和Wahlen,1999;Dechow和Shinner,2000)。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超强控制状态,加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SEO行为的限制,直接诱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为实现“圈钱”目的,大股东具有实施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倾向。为了取得SEO资格,上市公司有动机对以前年度的盈余进行操纵。

上市公司SEO盈余操纵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SEO盈余管理是否存在、何时发生及其手段等方面。蒋义宏、魏刚(1998)较早关注配股盈余管理,他们发现ROE的分布与配股政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上市公司存在通过盈余操纵获取配股资格的现象。许多后续研究都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孙铮和王跃堂(1999)对1997年773家上市公司的ROE进行了分布检验,发现ROE在10%~11%区间上共有215家,印证了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企图挤入10%配股资格线的倾向[94]。陈小悦等(2000)在Jones模型基础上引入盈利管理虚拟变量,证明上市公司为了迎合证监会的配股权规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95]。陆宇建(2002)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零的水平,而为获得配股权,将ROE维持在6%~10%的区间上。黄新建和张宗益(2004)通过对242例中国A股上市公司宣布配股信息前后的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配股公司在宣布配股信息前两年和宣布配股信息当年,存在远高于成熟证券市场和其他新兴证券市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宣布配股后第2年和第3年没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为了取得SEO的资格,在配股以前存在强烈向上的盈余管理动机[96]。刘俏和陆洲(2004)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股东谋求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资源“隧道效应”的相关性[97]。何卫东(2004)认为,上市公司本着为非流通股东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利润的目的进行融资,但未能揭示其具体原理[98]。张详建和郭岚(2005)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认为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时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SEP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99]。可见,上市公司SEO盈余管理程度及影响因素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盈余管理不仅是会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一方面,由于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得质量低下、缺乏竞争能力的上市公司与真正业绩优良的公司鱼龙混杂、优劣难辨,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破坏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盈余管理的公司如果股价处于高位而又缺乏实质性的要素支撑,容易产生巨大泡沫,加大市场系统风险,甚至影响投资者对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危害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上市公司配股时既可能正向盈余管理,也可能负向盈余管理。以往在公司融资的实践中,多以正向操纵为主,本书的研究重点也在于此。上市公司实施正向盈余管理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获取SEO资格,二是提高SEO价格。国外研究证实,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会通过正向盈余管理以提高股价,降低融资成本(Dechow et al.,1996;Rangan,1998;Teoh et al.,1998)。正向盈余管理的不利影响是,虚增盈余的转回可能导致后期盈余水平的大幅下滑。这可能严重损害公司的形象,并制约其后期SEO资格的取得和融资能力。并且SEO前后业绩水平的巨大反差可能招致过度关注,甚至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