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管理

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管理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期有价证券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其变现力强,可以随时变现为现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短期有价证券是现金的替代品。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在这里不考虑现金与有价证券的相互转换问题。持有现金的短缺成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而不予考虑。

第一节 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管理

现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

短期有价证券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其变现力强,可以随时变现为现金。当企业有多余的现金时,将现金兑换成有价证券,以获得短期投资收益;反之,当企业现金不足时,再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短期有价证券是现金的替代品。

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与成本

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保证到期债务的清偿,降低企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金属于非营利性的资产,即使是银行存款,利率也非常低,现金持有量过多,会导致企业的收益水平降低。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持有现金的动机,以便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实现以尽可能少的现金持有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提高资金收益率。

(一)现金的持有动机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交易动机,是指企业持有现金以满足日常经营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会取得现金收入;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金、偿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需要支付现金。而企业现金的收支不可能同步同量,因此,企业必须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才能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正常进行下去。

2.预防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预防动机,是指企业持有现金以应付意外支付的现金需要。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有时会使企业发生意想不到的开支。企业通常很难准确预计未来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在正常业务活动现金需要量的基础上,追加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紧急情况下意外的现金支付需要,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有重要意义。预防性现金数量的确定,还应考虑企业临时借款能力的强弱。如果企业能够很容易地随时借到短期借款,也可以减少预防性现金的数额。

3.投机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投机动机,是指企业为了抓住各种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的利益而准备的现金余额。例如,企业可以在有价证券的市价跌至低点时购入有价证券,待市价反弹或高涨时卖出有价证券,以获取高额的资本利得;利用投机的现金,大量购入廉价原料或其他资产供自己使用或寻找机会出售,以赚取差价。

一般来说,除了金融性企业和投资性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很少为投机活动置存现金,当遇到不寻常的购买机会时,一般通过临时筹集资金加以解决。

(二)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

企业持有现金通常要产生以下成本:

1.机会成本。

现金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投资收益,也称资金成本。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即:

现金的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收益率        (7.1.1式)

2.管理成本。

现金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现金而增加的管理费用。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安全措施费等。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3.转换成本。

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例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等。

按与有价证券变现次数的关系,现金的转换成本分为固定性转换成本和变动性转换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指证券每变现一次就要支付固定的金额,如证券过户费等。一定时期的固定性转换成本与有价证券转换次数成正比,与现金的持有量成反比;变动性转换成本与有价证券每次的转换金额成正比,如委托买卖佣金等,与转换次数无关,其大小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现金需要量,与现金持有量的决策无关,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

4.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例如,因缺少现金不能及时购买原材料而使生产中断造成停工损失;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造成信用损失;因现金短缺而不能享受现金折扣的优惠等。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企业缺少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但是,如果企业置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一种损失。企业现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这里仅介绍前两种方法。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寻找使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运用成本分析模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不考虑管理成本和转换成本。管理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无关,属于决策的非相关成本。在这里不考虑现金与有价证券的相互转换问题。

现金的机会成本是企业因持有现金而放弃的投资收益,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是企业现金持有量不足,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的损失,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按照成本分析模式,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现金持有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模型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分别测算出不同现金持有量方案的有关成本数据;

其次,编制现金持有总成本计算表;

最后,找出现金持有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7-1】某企业有四种现金持有量方案,有关成本资料如表7-1所示。

表7-1 现金持有量方案表  单位:元

img201

根据表7-1的数据编制现金持有总成本计算表,如7-2所示。

表7-2 现金持有总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img202

根据表7-2中的数据可知,C方案,即现金持有量为70000元时,总成本(5400元)为最低,因此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70000元。

(二)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又称鲍莫模式(Baumol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William J.Baumol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鲍莫模式。

存货模型不考虑持有现金的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以及变动性的转换成本。管理成本和变动性的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关系不大,是决策的无关成本而不予考虑。持有现金的短缺成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而不予考虑。存货模型只考虑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能够使现金的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存货模型有以下几点假设:

(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以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取得;

(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总量可以预测;

(3)企业现金的支出均匀、稳定、波动较小,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通过部分证券变现立即补充到最大现金持有量;

(4)有价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稳定、可知;

(5)每次有价证券变现的固定性转换成本已知。

img203

设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的总需求量;

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或报酬率;

TC为持有现金相关总成本。则公式表示为:

img204

持有现金相关总成本与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的关系如图7-1所示。

img205

图7-1 存货模式示意图

从图7-1可以看出,在存货模型中,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机会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持有现金的固定性转换成本与现金的持有量成反比,固定性转换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线呈马鞍形。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低,此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通过数学求一阶导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img206

将公式(7.1.6式)代入公式(7.1.5式),则最低相关总成本为:

img207

【例7-2】某企业现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定,预计每年需要现金9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固定性转换成本每次为1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8%,则:

img208

三、现金日常管理的原则

在现金日常管理中,为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所谓现金流量同步,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如果企业能够实现现金流量同步,就可以使其交易性现金持有量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使用现金浮游量

所谓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账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企业账户上的现金余额已很少或者为零,但是,如果能够正确地预测现金浮游量并加以利用,企业可以少持有大量的现金。当然,企业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好使用的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透支。

(三)加速收款

所谓加速收款,就是要缩短从客户开出付款票据,到企业收到票款的时间。一般来说,企业账款的收回需要经过四个时点,即客户开出付款票据、企业收到票据、票据交存银行和企业收到现金。企业账款收回过程经过了票据邮寄阶段、票据在企业停留阶段以及票据结算阶段。具体见图7-2。

img209

图7-2 企业账款收回示意图

票款收回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这三个阶段所用时间的长短。票据结算时间的长短受现行银行结算方法的制约,企业一般无法改变这一时间,但是,票据邮寄时间和票据在企业停留时间可以通过邮政信箱法和银行业务集中法缩短。

1.邮政信箱法。

邮政信箱法又称锁箱法,是指企业在客户比较集中地区的主要城市租用专门的邮政信箱,并开立分行存款户,授权当地银行每日开启信箱,在取得客户票据后立即予以结算,并通过电汇再将货款拨给企业所在地银行。当然,该种方法会增加企业的信箱租金、银行服务费和电汇费用,企业应该通过比较提前收回现金的收益与增加的成本,决定是否采用该方法。

2.银行业务集中法。

银行业务集中法,是指企业指定一个主要开户行(通常为总部所在地)为集中银行,并在收款额比较集中的若干地区设立若干个收款中心;客户收到账单后直接汇款给当地收款中心;中心收款后立即存入当地银行,当地银行在进行票据交换后立即转给企业总部所在地银行。企业使用银行业务集中法需在多处设立收款中心,会增加费用支出,因此,企业应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四)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是指企业在不影响自己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