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关产业方面的对策

有关产业方面的对策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目前汇率波动比股价波动对各产业的发展能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影响,所以要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调整进出口战略,努力抓住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的机遇,积极化解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和促进各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汇率的波动对各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可知人民币升值后,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将是那些国内市场进口量很大的原料生产企业。

三、有关产业方面的对策

(一)对金融业的对策

主要从完善金融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角度来提出对金融业的对策:

1.金融业准入和退出管理制度

准入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的规模、结构优劣、效益高低等问题。对金融业的准入管理不能放松,应该实行审批制,不宜实行审核制,更不能实行备案制。按照金融业规划、金融业政策,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分产业或不同的金融产品的产业准入实行禁止、限制、允许、提倡、鼓励等不同的政策,以保持合理的产业规模和适度的产业竞争。

金融业的特殊性、脆弱性、传染性及信息不对称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决定了对金融业的退出管理不能采用纯市场的办法。我国金融业的退出管理可以实行“抓大放小”的原则,即对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大型全国性金融企业,原则上不能让其破产;对其他多数中小型金融企业原则上允许其破产;对于确需破产的大型金融企业实施两项补救措施,即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央银行的紧急救援行动。

2.金融业秩序管理制度

政府不直接参与或干预微观金融企业的经营,而是通过宏观调控、颁布金融业法律法规和制定金融业政策等间接的手段管理金融业。一是金融业结构管理,包括合理规划和布局金融业的地区结构、部门结构、市场结构及产品结构。二是金融业组织管理,如组织金融联盟、控制产业内金融企业数量及规模、维护金融业市场秩序等。三是金融业利润率管理,与其他产业一样,行业利润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适度为宜,以略低于社会平均产业利润率为佳。四是金融业关联管理,根据产业间的直接关联、间接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等关系来协调产业关系,管理金融业活动,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

3.金融业风险管理制度

金融业风险管理是有严格程序的,其过程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压力测试、风险处理、风险监管六个步骤。金融业风险管理又以及时、准确、全面的金融信息为基础,所以应加强金融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充分运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科学地识别、衡量、分析及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业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必须根据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建立起符合金融发展要求的产业监管网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同的金融发展层次和水平,需要有不同的监管模式和方法。金融业监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尽量减小不利风险,促进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金融业监管的有效进行,政府应创造条件提供稳健的经济政策与环境、完善的公共金融基础措施、有效的市场约束制度、高效解决金融企业问题的程序和适当的系统性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监管网络体系应当建立起金融业发展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减震机制和监管的操作机制,这是实现金融业监管目标的必要条件。金融业监管是一个监管主体多层次的体系,应当充分发挥行政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监管、自律监控和群众监控的作用,共同促进监管目标的实现。

此外,汇率加大弹性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必须加大对相关行业信贷风险的关注。汇率调整对于一些本已经经营困难的外贸出口企业,特别是那些国际竞争力产品不强的企业,直接影响不容忽视。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的资产质量,加强信贷管理,防止不良贷款的上升。

(2)汇率的调整并没有降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对商业银行而言,结售汇业务会增加,外币贷款需求可能还会持续增长,从而对外币存款产生压力。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外币信贷政策,有效控制外币贷款规模;调整外币资产结构,增加外币投资与短期贸易融资的比重,从而防范外币流动性风险。

(3)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下,汇率会有向上、向下的浮动,远期汇率的定价须考虑市场的价格波动因素。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必须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如对不同币种、不同额度的现钞、现汇等具有差别定价能力,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的外汇供求有差别化的定价能力,而且需要对汇率的灵活浮动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考虑自己的差别定价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二)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调整对策

鉴于目前汇率波动比股价波动对各产业的发展能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影响,所以要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调整进出口战略,努力抓住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的机遇,积极化解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和促进各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汇率的波动对各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可知人民币升值后,受冲击最为严重的将是那些国内市场进口量很大的原料生产企业。对这类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其受冲击的程度就越强。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企业只要转变思路,调整经营战略,也可变挑战为机遇。因为人民币升值即意味着其在国际市场购买力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对外投资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它们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国外资源提供了历史契机。目前,我国保有的原料资源非常匮乏,有2/3的骨干有色金属矿进入枯竭期,其中有400多座矿山濒临关闭;油气资源亦不容乐观,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油田均已进入中后期,而在西部找出替代油田的战略目标尚未实现。如果仍围绕着国内资源做文章,不仅缺乏可持续性,而且生产成本高昂,根本无法与进口原料竞争。所以,我国的原料生产企业应当放开眼光,坚定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求生存、谋发展。近几年,国内已有一些大企业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如中国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接连收购了外国一些铜矿企业的股份,宝钢则与世界最大的钢铁矿石企业巴西国有铝厂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当地建立了规模达80亿美元的工厂。

除了对国外矿山、油气田进行战略投资以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包括大型钢铁厂、炼油厂还可以考虑输出冶炼能力,在国外矿产、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参股、控股修建金属冶炼厂和炼油厂。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国内过剩的产能,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运费,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大大缓解了国内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此举还有另一层意义,即有利于保存国内原料的战略储备。

2.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以廉价取胜的做法

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独特的价格优势,尤其是纺织品和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是非常廉价的。廉价可以使出口产品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有利于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廉价也有廉价的弊端。首先,这容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报复,近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以及涉案金额急剧增加,莫不与廉价出口战略有关;其次,是使我国的出口结构不能适时得到优化,目前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值70%,其中纺织品与服装占出口23%,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仅占32%,低于主要发达国家47%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42%的水平。因此,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现出口导向的战略是难以为继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我国企业应审时度势,改变以廉价取胜的做法,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政府也应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政策引导出口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动态升级,而人民币升值是符合这一战略的。

3.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创建产品品牌优势

目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更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生产用的是国外技术,产品出口用的是贴牌方式,在付出一番劳动和辛苦后,大部分利润流入他人之手,自己只落得个工本费。这不仅使我国企业形不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不了“国际打工仔”的身份和形象,而且由于在利润空间上很少有回旋的余地,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所以,我国企业应当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其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含量;同时积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品牌,使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形成品牌优势。当然,这需要企业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

4.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为了化解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除了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外,还应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包括:出口市场多元化,在努力保持和扩大对美、日及东亚各国出口的同时,千方百计开拓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印度及其他南亚国家和中东、拉美、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产品多元化,实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并举;出口主体多元化,在继续发挥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骨干作用的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出口渠道多元化,按照WTO规则积极研究采取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扩大出口。

5.合理调整进出口业务

从经营的角度来讲,在汇率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业务来规避汇率的风险。首先,提高原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率。如果企业有较多的原材料和设备需要进口,当进口国货币升值的时候,企业可能会减少进口,转为使用国内产品。实际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产业一直在加大国产化力度。其次,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上市公司一般选择在付汇时以软币计价,收汇时以硬币计价,目前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进出口公司、对外承包公司等都采取此种方式进行避险,但是这种计价方式不仅会受到交易本身的限制,造成交易成本上升,而且会受到实际操作人对汇率市场判断的影响。再次,调整结算期限。如果企业的经营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融资能力很强,在外汇市场剧烈变动时,可以提前或推迟结汇,从而避免损失。最后,收支冲销。企业也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来寻求一定的平衡,比如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出口钢材赚取的外汇与进口必需的原材料之间寻找平衡,以规避时常变化的汇率风险。例如,宝钢股份每年大约出口10%的钢铁产品用以平衡外汇变动风险。另外一些需要进口部分零配件的企业也积极地将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并选择适当的结算货币,减少外汇风险,比如上海汽车通过部分外销别克轿车来减少间接外汇风险。

6.灵活运用金融工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外债结构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是最显著的。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因购买欧洲或日本的设备而背负欧元日元的债务,并且这些债务大多属于长期债务,特别是一些钢铁公司、航空公司、电力公司等。目前来看,由于日元和欧元的相对升值,造成一些公司长期借款项下的欧元与日元债务按人民币调整时,将增加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按照会计准则,如果设备已投入正常使用,汇兑损益计入当期财务费用,致使财务费用的陡然上升冲减了主营业务利润。如果美元持续下跌,欧元持续升值,而企业又没有采取对冲措施进行弥补,这些账面损失将在某个年度中变成现金流实际支出的真实损失,对企业有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和控制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可供选择的标准化衍生金融产品主要包括:

(1)远期外汇买卖。一般来说,客户对外贸易结算、到国外投资、外汇借贷或还贷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外汇保值的问题。通过远期外汇买卖业务,客户可事先将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固定,或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换汇成本,从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2)外汇期权。外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权利的卖方(如银行)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同时当汇率朝向不利于自己变动的时候,期权的买方可以放弃此权利。因此,外汇期权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这项业务还不是特别成熟,并只能提供欧式期权品种。

(3)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交易双方在一定期限内将一定数量的一种货币与另一种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交换。

(4)外汇期货。期货外汇交易是指在约定的日期,按照已经确定的汇率,用美元买卖一定数量的另一种货币。由于受金融市场条件的限制,我国还没有外汇期货这一金融品种。

7.采取策略提高受益程度

进口原料或进口生产设备在其生产成本中占相当比重、同时其产品又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这类企业能够在人民币升值后成为明显受益者。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或进口产品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越大,其受益程度就越高。当人民币升值幅度一定时,采取以下策略可使受益更为明显:一些正在进行基建或扩建的企业,如炼油、电力企业可适当推迟进口设备的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一些使用国外贷款的企业若延缓到人民币升值后还本付息,便可大大减轻债务负担。不过,由于国内外市场间存在着价格传递机制,这类企业因进口原料或进口生产设备价格下降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并不会持久,唯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是长远之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