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质量的等级划分及指标体系

资产质量的等级划分及指标体系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对信贷资产的分类。长期以来,我国对信贷资产质量存在四级分类法与五级分类法并存现象。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来源于非信贷生息资产和无息资产。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淀了大量的非信贷风险资产。按照重要性原则,将非信贷资产中已经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划分出来,归为“风险类”,并重点进行质量分类;将不存在风险或风

二、资产质量的等级划分及指标体系

(一)资产质量的等级划分

1.对信贷资产的分类。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非良好经营状态的银行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资产,即银行不能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长期以来,我国对信贷资产质量存在四级分类法与五级分类法并存现象。所谓四级分类法是指在“一逾两呆法”下将贷款划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个等级。其中逾期、呆滞、呆账三类贷款构成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比率就是这三类贷款之和与贷款总额的比率。四级分类法对不良贷款的界定主要以是否逾期为标准,而较少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事实上,未到期的贷款未必就是质量正常的贷款,而刚刚逾期的贷款未必就是不良贷款。并且,以期限来划分,极容易造假,借新还旧成为普遍作弊办法。因此,“一逾两呆法”并不能准确反映贷款的质量状况。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是采用五级分类法(见表6—4)。

表6—4 银行资产质量评级分类表

img60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管理方法。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大类贷款构成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比率也就变成了这三类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具体等级分为:一级(正常):资产质量等级值小于或等于5%,表明资产质量很高,风险很小;二级(关注):资产质量等级值在5%~15%之间,表明资产质量令人满意,风险较小;三级(次级):资产质量等级值在15%~30%之间,表明资产质量较差,存在相当程度的问题,存在一定风险;四级(可疑):资产质量等级值在30%~50%之间,表明资产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风险很大;五级(损失):资产质量等级值在50%以上,表明资产质量极差,近期倒闭的危险很大。五级分类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对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五级分类管理有利于银行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因此,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不但能够夯实监管基础,还能够加快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如果标准不一致,会给银监会资产质量监管工作设置障碍。早在1994年,中国已开始引进贷款五级分类方法。1998年,人民银行即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开始在国内银行业推行这种分类方法。随后,商业银行同时按两种分类方法反映贷款质量,但会计上仍使用“一逾两呆法”。2001年,人民银行正式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200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从2002年开始在银行业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从2004年起,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商业银行取消贷款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并存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

表6—5 两种风险分类方法的简单对应关系

img61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中国国有银行的坏账与GDP之比,差不多在26%~27%左右。如果加上从银行转到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亿元资产(扣除出售部分,还剩1300亿元),坏账总额大约占GDP的40%。过大的不良贷款规模也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难”问题。截至2003年9月底,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在22%以上。1999年成立的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和处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剥离出来的一部分不良资产,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卸下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的沉重包袱。但是,到目前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过2万亿元以上。几年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资产置换和转让,资产重组、拍卖、打包出售,乃至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总体上看,效果不错。但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规模巨大的不良贷款,仅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想办法化解,是不现实的,应该考虑政府及有关机构的适当介入。同时,比处置不良贷款更重要的事情是下大力气从根本上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根据银监会的部署,从2004年1月1日起,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据称,《关于进一步推进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实施的通知》正在紧张草拟之中。业界认为,五级分类制度将对上述银行产生短期剧痛。因为国际通行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级计提的比例分别是1%、2%、25%、50%和100%。这意味着,各商业银行要在较短的时期内经历一次不良资产飙升和利润大幅缩水的过程。

2.对非信贷资产的分类。在整个资金运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都构成非信贷资产。按照非信贷资产是否生息,可以将其划分为非信贷生息资产和无息资产。非信贷生息资产包括存放款项、拆放同业、买入返售债券、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看,非信贷生息资产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除了信贷业务以外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无息资产是指由于经营需要或因主客观原因形成的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来源于非信贷生息资产和无息资产。非信贷生息资产的风险来源于债务人偿债能力的变化,当债务人由于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造成偿债能力不足时,生息性非信贷资产就产生了风险。无息资产的风险来源于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从“资产”的内涵看,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这种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已经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时,风险随之而生。非信贷风险资产就是指非信贷资产中具有上述风险和损失的、因主客观原因形成的资产占用或垫款。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淀了大量的非信贷风险资产。从管理实践看,宜采用“两类”式的分类方法,将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类和风险类。按照重要性原则,将非信贷资产中已经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划分出来,归为“风险类”,并重点进行质量分类;将不存在风险或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归为“正常类”,同时建立相应的质量分类体系。这种分类方式便于对非信贷风险资产进行清理,集中反映非信贷资产中已经存在风险的项目,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以往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不良信贷资产上,通过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现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对不良信贷资产以外的风险资产缺少监控考核,也无从掌握其他资产损失情况。为此,建立涵盖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全面的资产质量分类体系就成为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

在衡量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时,主要考虑的是该银行的资产状况,美国监管当局主要考察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以及资产是否集中于某些部门或某类债务人、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及时足额提取、以外币计值的贷款比重及其期限构成、关联贷款、高风险贷款和大额贷款、表外业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企业债务与权益之比、企业的盈利情况、居民的债务等。

资产质量评级的计算方法:

img62

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中,资产质量指标主要集中在逾期贷款率(≤5%)、呆滞贷款率(≤8%)、呆账贷款率(≤1%)和风险资产抵补率四项指标上。与我国相比,美国监管当局的监测指标更加全面、准确和客观,与国内历史数据和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特别强调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我们应该借鉴美国银行业监测指标优点,建立科学、全面的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体系。

1.不良贷款比率G4

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规定值≤15%预警值≥12%

该比率反映了银行贷款质量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是判断银行贷款质量总体状况的重要指标。按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级,将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的贷款合称不良贷款。因目前没有明确具体比例要求,只能参照以往贷款分类法不良贷款比例的规定。

2.银行不良资产分布情况。为了确切反映银行不良资产的构成,还必须计算以下比率。

(1)次级贷款率G5

次级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规定值≤8% 预警值≥8%

(2)可疑贷款率G6

可疑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规定值≤5% 预警值≥3%

(3)损失贷款率G7

损失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 规定值≤2% 预警值≥1%

通过这三个比率,可反映银行不良资产分布情况,准确反映银行贷款质量的状况,其指标值越低,表明贷款资产质量越高,贷款资产的安全性越强。其他几个需要关注的指标是:

(4)贷款欠息率G8

本期应收未收利息/本期应计利息收入×100% 规定值≤20%

预警值≥15%风险权重为5%

其指标越高,反映银行贷款本息安全性越小。

(5)贷款展期率G159

已展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规定值≤30% 预警值≥20%

其指标越高,反映借款单位还款能力越差,信贷资产风险越大。

(6)贷款集中程度:以下两个指标主要反映银行资产风险分散程度,指标值越低,安全系数越大。

同一贷款客户贷款比例G10

对同一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规定值≤10%

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G11

以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规定值≤50%

贷款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如果贷款集中程度为60%~70%,则信贷资金风险非常集中,资产安全性风险很大。近年来,银行贷款出现向大客户倾斜的倾向,一些银行的贷款集中程度较高。这些大客户贷款主要集中在铁路、民航、石化、钢铁、通讯等基础产业上。大客户虽具有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力量强等优势,也便于银行对贷款的管理。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情况的变化,大客户的效益水平、还款能力也会改变,万一出现风险,会损失巨大,难以弥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