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告破产。巴林银行倒闭事件,除了上述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力原因外,对银行监管存在漏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巴林银行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衍生业务的创新发展,所带来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加强对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的内部防范,而且更要加强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

一、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至今已有233年的历史,按资本排名,为英国第15大银行。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企业融资咨询方面颇有声望。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美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许多大银行利润都受到影响,而巴林银行集团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英镑。

这个久负盛名、业绩良好的银行却一夜之间遭到破产的命运。其原因要追溯到一个年仅28岁的交易员尼克·里森。由于新加坡分行的尼克·里森从事的日经指数期货投资交易失败,造成巴林银行巨额亏损。1995年的2月27日英格兰银行宣布,英国最有名的投资银行之一,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因发生巨额亏损和财务危机而破产。

(一)巴林银行的倒闭

尼克·里森原本是巴林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后被派到新加坡的子公司工作担任交易员,负责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里森利用大阪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国家金融交易所之间的日经225平均股价指数期货期权的价格之差来赚取利润。通常做法是在一个交易所买进期货合同,同时又在另一交易所卖出期货合同,这种既做多又做空的投资策略,可以实现套期保值从而保持平衡,其风险是有限的。但从1994年的9月里森一改双向交易的方式,变为同时抛出“卖出期权”和“买入期权”。里森于1994年底仅此就为巴林银行赚取了1.5亿英镑。就因其在期货交易方面的突出业绩,很快被提升为公司总经理,一跃成为巴林银行集团全球衍生产品交易委员会18个委员中的一员,并逐渐集交易、结算和监管大权于一身。1994年底里森大量购入日本“东京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和大阪市场上225种上市股票平均股价的期票,还购入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上市的225种股票平均股价的期票。该策略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期权价格在期权有效期间内维持小幅或平稳的态势。

但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神户大地震重创日本经济,日经指数迅速下跌,为阻止指数的下跌,里森继续大量吃进日经指数期货,以图支撑日经指数不让其下跌,但事与愿违,1月23日日经指数猛跌至17800点,但想到2月24日是股票分红日,里森孤注一掷,把一切风险意识抛诸脑后,继续大量买入股指期货指望股指由此回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276.6点,里森终于意识到已无法弥补损失,于是便逃之夭夭。因被迫交保证金,巴林银行才发现尼克·里森期货交易账面损达4亿~4.5亿英镑,已近巴林银行集团本身的资本和储备之和。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告破产。[1]

(二)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表面上看是由一个交易员造成的,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们认真思索,仔细分析,发现这并非偶然,这是银行运用衍生工具从事中间业务而内部风险防范与外部监管不力的综合反映。

1.内部风险防范不力

早于1992年3月,巴林银行已接到新加坡分董事兼总经理巴克斯的警告,指出新加坡巴林公司交易员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可能造成灾难。而1994年,里森作为总经理,除了负责交易外,还监督行政、财务、签发支票、负责对账等。他一人同时肩负交易和监察两职,其所作所为本身处于真空监管,这必然助长其投机行为,容易导致交易员违规或欺诈而产生风险。另外,巴林集团为尼克·里森数十亿英镑的未平仓合约提供8亿英镑贷款,也缺乏一套必要的审批制度。这些都表现出巴林银行内部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措施不力,这也是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之一。

2.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除了上述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力原因外,对银行监管存在漏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监管漏洞主要表现在:

(1)英格兰银行监管漏洞:英国银行法规定任何银行将大于其资产25%的资金汇到海外分行,都必须事先通知英格兰银行。而英格兰银行贯彻“自我监管”的监管方式,使得巴林银行在将7.6亿英镑的资金汇到新加坡分行时,还没有通知英格兰银行。这笔资金相当于巴林银行资本的两倍,按英国银行法,也是不允许的,这反映出当时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衍生业务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这也是巴林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二。

(2)新加坡监管漏洞。在整个巴林银行事件中,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存在漏洞是另一重要的原因。由于新加坡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没有按会员经纪行调整后的可接纳资产总额而设置持仓限额。使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累计高达70亿美元的日经期货指数合约,这样使得亏损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这也反映出新加坡交易所监管的严重漏洞。因为新加坡交易所如设有持仓上限,那么,巴林银行即使亏损,也不至于达到破产之地步。

(3)各国监管组织缺乏沟通。在整个巴林事件中,新加坡、英国这两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没有互相沟通信息、协调监管,也是巴林银行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巴林银行总部由英格兰银行及英国证券期货管理局管理,而巴林新加坡期货公司却受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管理,这两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互不交流、沟通信息,致使事态发展还不严重时,不能及时被制止,因此,这也是最终使巴林银行走向破产的另一重要原因。

巴林银行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衍生业务的创新发展,所带来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加强对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的内部防范,而且更要加强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