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面选股

基本面选股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股票价格是股票收益权的几倍,市盈率高代表着股价风险高。将市盈率应用到选股,很多投资者会持反对意见,因为市场中高市盈率股票率创新高,低市盈率股票萎靡不振的情形很多。市盈率选股的具体方法为,对于长线投资者,可以选择市盈率处于低谷时期买入股票,或者市盈率处于低谷的行业买入股票。用市盈率选股,更多地运用在行业比较和行业内股票的比较中。

第二节 基本面选股

在简单概括介绍了基本面分析之后,下面介绍基本面当中一些具有明确操作性的选股方法。

市盈率选股

市盈率的定义为,当日股价比上一会计年度税后每股净利。这是指市盈率的定义Ⅰ,也是目前规定公布的市盈率。从定义中可以有两种理解:投资者愿意花几倍的钱购买股票的收益权。市盈率高表示投资者对股票的认可度高。目前股票价格是股票收益权的几倍,市盈率高代表着股价风险高。到底哪种理解正确呢?两者都正确,对于我国股市后者更适合。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平均市盈率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牛市不高于20倍市盈率为适当水平。历史行情也证实,高市盈率下跌的可能性更大,低市盈率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将市盈率应用到选股,很多投资者会持反对意见,因为市场中高市盈率股票率创新高,低市盈率股票萎靡不振的情形很多。有些投资者会说看市盈率根本没有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2007年到2008年的大盘走势证明,市盈率过高迟早是要回归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市盈率用来做什么,具体怎么用。

首先市盈率不是一个短期指标,它的影响因素之一每股净利是一个年度指标,如果单纯的将市盈率作为短期买卖的参考纯属玩笑。市盈率,更多的是用来分析股票走势的大方向,它可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寻找价值洼地。

市盈率选股的具体方法为,对于长线投资者,可以选择市盈率处于低谷时期买入股票,或者市盈率处于低谷的行业买入股票。所谓的低谷也就是股票出现明显价值投资的迹象。一般这种机会出现在股票大幅下跌之后,股票市场呈现阶段性的冷淡局面。这时按照市盈率选股,长线持有收益绝对是巨大的,所谓“长线是金”原因即在于此。我国股市的近期历史低点998点,那时的市盈率呈现明显的投资价值,998点位进入,即使错过历史高点6124点抛出,也一定会获利颇丰。从这一角度来看市盈率选股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不过市盈率在这方面应用的次数较少,因为阶段性历史低位也许一年或者几年才能出现一次。用市盈率选股,更多地运用在行业比较和行业内股票的比较中。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平均市盈率水平,这是客观事实,因为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中(也就是前面讲到的自由竞争或者垄断等),不同的行业也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一些处于成长期的新兴行业的股票比如网络科技股具有较高的市盈率,而那些处于衰退期的传统行业的股票,比如钢铁股具有较低的市盈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这种差距过于悬殊,就发生价值高估或者价值低估的情况了,这时通过市盈率就可以分析出交易机会。炒股经历比较长的投资者,肯定记住2000年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科技股高市盈率泡沫破裂造成的暴跌,而新入市的投资者也一定会记得2007年下半年左右低市盈率行业钢铁股所具有的价值洼地优势,带来的牛市逼人的涨幅。这可以结合当时的盘面具体分析。实例如图8-1所示。

img269

图8-1 钢铁行业走势图(一)

图8-1、图8-2分别是钢铁行业的指数走势和当时对应的大盘走势。从2006年7月4日到10月27日期间,钢铁行业指数从1453.58到1472.98上升不到20点,但是同时期大盘指数从1681.55到1807.18上升120多点。无论从相对值和绝对值来说,整个钢铁行业的涨幅都是落后于大盘的。但是钢铁行业的公司却大多是盈利状况很好的大型公司,这造成了当时整个钢铁行业整体市盈率远远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从我国股市的历史来看钢铁行业的市盈率历来偏低,但是当市场处于二三十倍的市盈率而钢铁的市盈率才十多倍的时候,钢铁就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势了。这一价值优势最终被市场所认可,后市整个钢铁行业的全面上涨修正了前期市场对钢铁行业的错误估值。

img270

图8-2 钢铁行业走势图(二)

不同行业市盈率的比较标准较难确定,同一行业内股票的市盈率比较就简单得多且更具有说服力。对于同一行业来说市盈率选股的具体方法为:首先要查找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根据平均水平行业内的公司应该按照正态分布于平均市盈率两侧,高于平均市盈率的公司说明市场的认可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该成为投资选择的对象,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说明认可度低于平均水平,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回避。但是对于市盈率违背正太分布的公司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股票,如果没有实质利空因素应该成为投资者买股关注的对象,而对于大幅高于平均市盈率的股票如果不是实质性利好的支撑,那么持股投资者应该做好做空准备。实例如图8-3。

img271

图8-3 精工科技走势图

20多元的股价0.05元的每股利润,400多倍的市盈率这就是002006精工科技的情况。即使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如此高的市盈率也不得不令人担心。而且公司的高科技技能环保概念最终没有转化成现实的利润。支撑股价上涨的动力主要在于主力资金的炒作。这样的股票股价可能上涨,但普通投资者一般习惯于规避这类公司。

板块选股

板块,实质上就是一类股票的集合。这类股票是依据板块分类。分类标准有地域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概念标准。

地域标准,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动力不一样。不同地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其表现往往要受到所属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以2008年7月为例,在大盘一片冷淡的行情下,上海股一枝独秀走出了大盘中鲜有的较好走势。

行业标准对股票的影响比地域标准更加直接明显。影响的根本原因有:行业的整体未来盈利预期;公司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变动;成本因素变动以及市场需求变动。这些因素的推动原因在于宏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投资者在分析行业板块选取股票的时候,应该做到内外兼修。内修指投资者应该研究行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外修指投资者应该注意收集有关行业的市场信息和产业政策,分析市场的形式对哪些行业有利哪些行业不利;分析国家的产业政策,哪些行业是扶持的哪些行业是抑制的;分析其他行业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这种分析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固定分析模式,需要投资者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此,介绍些关于行业的共性或者确定性问题。

(1)一个行业有存在的原因也就有得到市场认可的机会。一个行业板块得到市场认可的机会并不是相等的,股民不能够随便进入一个行业坐等“风水”来临。

(2)受市场认可的行业板块一定是被国家产业政策认可的。虽然市场经济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但是千万记住任何行业的发展要先得到政府认可后才能得到市场认可。投资者可以回顾2007年农业产业政策导致农业股如北大荒、隆平高科等走势,也可以回顾医疗体制改革带动的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走势。

(3)行业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国家的支持一定要体现在盘面信息上,在盘面没有体现这一点之前作为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参与。股市要讲“提前”但不能超前,超越市场不是明智而是错误。某个行业是否处于近期市场的热点通过盘面信息统计就可得到。首先,热点行业的板块指数一般持续性出现在涨幅榜居前的位置;其次,热点行业板块个股应该呈现普涨的局面;最后,热点板块的行业龙头应该持续性出现在个股涨幅榜居前的位置。

(4)行业板块分析要注意其他行业的联系。因为很多行业是处于一个产业链当中的,上游行业、下游行业以及同一级别企业,都会对本行业造成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上游行业影响企业的原材料,下游企业影响企业的销售,同级别企业作为竞争者分占企业的市场份额。这种关系看似简单,但在股市中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拿近期的中国股市和世界股市为例,正处在一个低位徘徊的时期,原因之一是全球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紧张。能源作为所有行业的支撑行业,其价格的上升必将影响到其他行业的盈利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股票价格。

(5)行业板块轮动,是市场效应而并非是板块效应。经历了2007年、2008年之后,投资者对于“二八现象”、“八二现象”、板块轮动等概念一定不陌生。但也有对行业板块的误解。试想一下,2007年大盘蓝筹股的飙升代表了市场对于以银行、石化为代表的行业的高度认可,形成了市场所谓大象起舞的市场局面,称为“二八现象”。“二八原则”是正确的,这种现象也的确是行业板块的作用。但是随着大盘蓝筹的下跌,部分股评家开始宣扬“八二现象”,认为“二”的涨势已经结束,也就是前期的“八”会补涨。市场随后的确出现了板块轮动的现象,好像这类股评家所说也有道理。但是这种分析是经不住推敲的。在股市中如果出现普涨的,并不能说明那个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只能说明市场的信心良好,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良好。而后期出现了大多数没有特殊行业优势的个股轮番上涨的情况,就不能认为也是一种行业板块效应了(称为题材炒作也许更为合适),它只是市场在失去行业业绩支撑之后的主力的一种炒作行为。在这种板块轮动的行情下,板块变换较为快速,稳健型投资者以观望为主,激进投资者可以选择未曾被炒作的板块等待主力的炒作。但是投资者应该清楚,等到市场内的行业被轮番炒过之后,市场的整体走向应该是何去何从?

板块的概念标准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从来不缺少概念。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炒作题材。这种题材也许会兑现,也许永远是一种口头支票。投资者在按照概念选股的时候,最应该关心这种题材成为真正利好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仅仅是一种炒作题材的话,普通投资者尽量不要把这一点作为选股依据。近期通信业的重组就是一个炒作题材例子。中国联通(600050)在投资者满怀期望中,开盘大跌且一路走低,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分析其中原因,联通在这次电信重组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应该是因素之一,而前期被市场炒作的所谓利好信息,最终因无法实现而夭折。

报表选股

报表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表现,通过报表可以分析企业过去的业绩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同时通过报表还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资金情况。报表分析是一项复杂而且专业的技能,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至少需要掌握其中几项较为重要的内容,以便投资者进行初步选股。

市净率:市净率指股票的股价与企业每股净资产的比值,这个比值一般来说是大于1的,越小越好。市净率越小,说明企业在破产的时候股东可回收的资产价值越大,股票价格受到公司资产担保的程度越全面。所以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要选择市净率相对较小的股票。我们说市净率一般是大于1的,并不排除市净率小于1的情况。

市净率小于1,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了买入股票的机会。在漫漫熊市的后期,市场的信心受到极度打击,这时市场中往往就会出现某些股票的市净率小于1的情况。理论上说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因为如果股份公司申请破产的话,每股净资产也要高于市场上目前的股价。所以市净率小于1就是在对股份公司进行打折处理。股市中萧条与繁荣是交替出现的,中间只是一个时间间隔问题。在市净率小于1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坐等市场的复苏,等待市净率重新回归正常水平也就是大于1的时候,到时获利了结,收入相当可观。

市净率小于1的机会,投资者不要以为可遇不可求,其实在每一次熊市的后期,都会有这种股票出现。这种股票的出现也并非毫无理由,因为股票除了转让买卖是无法兑现的,在熊市后期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本质上是投资者对股票丧失流动新的一种价值损失补偿。这种选股的方法适合那些资金没有流动性困难的投资者,也就是股票在买入后不会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短期内被迫卖出股票。买入这类股票坐等行情回暖,行情的回暖在熊市末期不可能是一件短期的事情,要等到行情回暖,必须保证在行情回暖之前所选股票的公司不提前破产或者退市。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市净率小于1的股票的时候,不能盲目乱选。应该选择那些公司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没有太大问题公司的股票。比如,处于垄断行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司股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著名名牌产品公司的股票;长期以来业绩良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股票。这类股票,如果出现市净率小于1,资金充足的投资者尽可买入,这时买入并长期持有,无疑是接受了市场赠送的一份厚礼。回顾我国股指在跌入历史低点998之前之后的那段时期,市场中这类优质股票遍地都是,犹如遍地金子,那时捡的人,后期都收到了巨大的收益。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计算市盈率时除了股价之外的另一因素。每股收益除了通过间接影响市盈率而影响股价之外,这一财务指标本身也对股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股收益的高低代表着股票收益率的高低,也代表着股票的价值。股票价格不断波动,价格波动的范围总是围绕着价值的,股票的价值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基础。从某个角度来说,大多数投资者是在投机,但是市场中的主力力量大多是机构,机构在选择一只股票的时候,即使是短期投机也会考虑到投机的安全性,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每股收益较高的股票来进行运作。所以选股选业绩是一种良好的习惯,短期内也许不会体现这一习惯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但是从长期来看,那些不顾业绩完全跟风炒作的投机者,失败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注重业绩的投资者的。股市中永远不缺少具有良好业绩也具有良好走势的优质股,唯一缺少的就是眼光和耐心。普通投资者在选股时尽量形成投资习惯,业绩是选股的第一标准,是前提条件。

业绩是基础,是前提条件,并不等于说每股收益是唯一条件。股市里有句话叫做“牛市里看业绩,熊市里看题材”,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牛市看业绩不错,熊市是否看题材就难说了。其实熊市最好离场,等到熊市过去后继续看业绩。如果感觉自己是投机高手,熊市也可以操作,熊市时要先看业绩后看题材。因为如果题材破灭了至少还有业绩作为支撑,等到牛市来临的时候还有解放的机会,否则,如果不想割肉的话,就只能永远作股东了。

另外根据市盈率的计算公式,在估计出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后,按照这个水平,股票理论价格=每股收益×行业市盈率。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在没有任何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低于理论价格就应该引起投资者关注,等待交易机会的出现。

我国会计报表是按照季度发布的,如果某家公司股票的业绩被市场普遍预计向好的话,在报表发布的前几天会形成一个“旺市”,主力会借此机会进行拉升。不过这种报表公布前的行情常会来去匆匆。等到报表公布了,拉升操作也就结束了。除非出现公司实际业绩大幅好于市场预期,那样在报表公布后还会有一段剧烈变化的行情。我国会计年度分为四个季度,第二季度报表作为半年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报表效应更为明显一些。但报表效应并不能改变股票的本质。所以投资者在利用报表效用的时候注意控制风险,注意只有那些市场预期好的公司的股票才有报表效应,那些业绩亏损的股票报表效应往往是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