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太效应·财政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马太效应·财政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衍生出“马太效应”的说法。马太效应关于导致不同地区发达程度趋同的设想,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观点之一。学习、借鉴马太效应这一经济学原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宁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南部山区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

第五节 马太效应·财政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马太效应的基本理论

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基督教《圣经》语云:“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由此衍生出“马太效应”的说法。“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又如,人才危机将是一个世界现象,人才占有上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现: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此外,在科学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二、马太效应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马太效应关于导致不同地区发达程度趋同的设想,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观点之一。学习、借鉴马太效应这一经济学原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涵义是,立足于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统一考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各地区共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实施了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要实现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区域发展,核心是在共同发展中解决地区差距,地区差距要在发展中缩小。又要发展又要缩小差距,有较大的难度,特别对相对发展缓慢地区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高屋建瓴地强调,“宁夏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国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这是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来解读宁夏跨越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我们研究区域协调的指导思想。宁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宁夏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为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二是大力促进相对经济社会发展较慢的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宁夏范围内实现协调发展。宁夏要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省区之一,在中国经济体系大格局中成为日益重要的角色,必须重视区域协调发展。

宁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南部山区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土地面积占宁夏土地总面积58.8%,人口占宁夏总人口的44.8%,其中回族人口占宁夏回族人口的65%,真正是宁夏的半壁河山。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调整思路,发挥区域优势,从宁夏大局出发,制定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战略,标志着宁夏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战略转移。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认真执行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注重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内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工作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彭阳县小虎洼、庙台等地区进行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结出的生态扶贫和综合开发开发相结合、“输血”扶贫和“造血”扶贫相结合、整合资源、项目带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产业和劳动力培训,对贫困群众直接受益项目倾斜等经验,得到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有的经验已在其他省区推广。

要加快实施以泾源县为核心区的六盘山肉牛基地项目建设,以西吉县为核心区的马铃薯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带动、基地和农户联动,使贫困农民的收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劳务产业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要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实施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快现代节水灌溉建设。启动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加快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要认真解决好山区路、电、水、能源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实事,加快山区能源建设步伐,扩大沼气工程覆盖面。增加山区交通道路建设投资,在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力争绝大部分自然村通公路。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续建配套工程。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今年力争使中部干旱带15万人用上安全的饮用水。治理农村环境,启动实施“千村整治工程”,营造整洁、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加快南部山区危旧窑洞和危房改造。

三、宁夏的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

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努力缩小地区财政能力差距,缩小因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而反映出来的财政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保证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平衡供给,实现公共服务可获得性和基本的均等化。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保障,制定了吸引带动社会投入的新政策新措施,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形成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渠道,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大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川济山、以工哺农,推动城乡、山川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为提高基层财政资金效率提供体制保障。从财政体制角度来看,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地区不均衡能够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的一个重点。要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调整转移支付结构,扩大均等化转移支付占比,完善计算方法,增强其缩小地区间作用力度。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强化监管提高效率。在宁夏使用三种方法。

一是实行均衡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一要吃饭”的问题,均衡县市财政之间的基本保障水平,实现公平优先的目标。

二是实行政策性转移支付,体现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贯彻党委、政府的政策取向,保证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导向作用。

三是实行激励性财政转移支付,根据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财力保障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比较,按照主观努力程度及效果,将一定比重的资金作为激励性转移支付,成为财政的可用财力,统筹安排使用,促进各市县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减少财政供养系数。实践证明,对提高基层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