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山农村合作银行“惠农快车”案例研究

江山农村合作银行“惠农快车”案例研究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江山农合行多年来扎实的信用工程建设体系更是促成了“惠农快车”的应运而生。江山农合行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三部曲跨越,完善了信用工程体系建设,为日后江山农合行“惠农快车”贷款等支农产品的创新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江山农村合作银行“惠农快车”案例研究[14]

浙江江山农村合作银行是一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成立于2008年6月,其前身为浙江省江山市信用联社,现下辖营业网点39个,分布于江山市的21个乡镇(街道)、部分社区,员工478人,是目前江山市最具影响力、市场份额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居民普惠度最高、公众满意度最高的区域性银行。近年来,江山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江山农合行)坚持以“零距离”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己任,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不断寻求产品突破口,打造出一系列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的特色金融产品,解决融资难问题,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构建出普惠制的金融服务体系,真正发挥了金融支农扶小主力军作用。

至2011年10月末,江山农村合作银行存款余额66.7亿元,贷款余额47.8亿元,存贷款总量均位居当地各金融机构首位,涉农贷款余额42.3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达到88.5%,小企业贷款余额16.23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达34%。2010年,江山农村合作银行获得江山市服务业“最满意单位”的殊荣,这是江山社会公众对江山农合行满意度的最有力评价,其中支农支小产品之一的“惠农快车”贷款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2011年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称号,并荣膺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金融产品博览会“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和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验交流峰会“服务三农最佳创新成就奖”。

“惠农快车”贷款是江山农合行以扎实的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依据农户资信、林权、农村住房等状况进行综合评定授信,对贷款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后,直接到柜台发放(10分钟办妥)的创新支农产品,具有办贷快捷、普及面广、利率优惠等特点,对农户来说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快车”。截至10月末,“惠农快车”贷款授信额度达27.51亿元,贷款余额达12.91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7.01%,占涉农贷款余额的30.52%,普惠农户82658户,占全市农户总数14.6万户的56.62%。不良率仅为0.6%。

一、为什么要做“惠农快车”?

江山一直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受市场经济不发达、债权保障制度和信用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影响,农民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的“两难”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土地无所有权,农房无抵押权等原因让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愈加明显,影响了农户创业致富的资金输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江山农合行在地方党政和人民银行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发挥部门优势,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于1999年9月份启动了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体系,开始探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解决了大部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10年的时间,日趋成熟的信用工程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农信社的前列,极好地培育了广大农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极好地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农村信用环境。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原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又暴露出贷款额度小、贷款速度慢、信用奖惩机制缺陷和风险保障脆弱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如何深化信用工程建设、创新信贷支农模式,为农户提供更为便利、更为实惠的支农服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我行提出的新要求。

特别是在2008年信用站进行规范清理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部集中到柜面办理,当时全市8万多户的农户有贷款需求,而江山农合行当时的信贷员总数仅为70人,人均管户数达1000余户,一时间网点业务压力倍增,同时集中性地在网点柜面办理小额信贷也影响了客户们正常的业务办理需求。本着“农村市场和农户有什么需求,我们的服务就努力创新跟进”,为此,江山农合行针对当时的客观实际,开始思考在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及建立更为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氛围基础上,如何简化贷款流程,如何普惠更多农户,如何满足现代农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等。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江山农合行多年来扎实的信用工程建设体系更是促成了“惠农快车”的应运而生。

二、怎么做“惠农快车”?

“惠农快车”产品从前期的信用基础工作到惠农“专列”的开通,再到产品内涵的丰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信用工程建设初具雏形

1.9年9月,江山农合行开始信用工程建设的步伐,当时在全市选定12个行政村开展“信用户”评定试点工作,2000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得到实施推广,当年共评定信用户5489户,授信总额达3992万元,比前年净增3723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793万元。

2001年年初开始创建“信用村”,当年6月成功创建的第一个“信用村”———岩下村,由江山市委书记亲临现场授牌,时任衢州市委书记的茅临生同志也肯定了岩下信用村的成功做法,指出:“金融部门要借鉴江山市须江镇岩下村开展‘信用村’活动的经验,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支农信贷工作,为种养大户、贩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方便有效的信贷支持。”该村未评定信用户及信用村前,贷款11户,贷款余额3.8万元,逾期率达60%,该村人均收入仅为1900元;信用体系建立之后的2003年,贷款户数增至95户,贷款余额78万元,逾期贷款为零,人均收入达3500元;2010年,该村的贷款户数为102户,贷款余额达410万元,人均收入6900元。应该说,信用村、信用户的推进不仅满足了农户传统农业生产和小额消费的需求,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002年,江山农合行在总结信用户评定工作及信用村创建的经验基础上,又进行了“信用乡”创建工作试点工作。江山农合行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三部曲跨越,完善了信用工程体系建设,为日后江山农合行“惠农快车”贷款等支农产品的创新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机制,提升信用工程建设体系

江山农合行在多年的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及信用村星级管理模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设置统一的评定量化指标,信用户的评定主要根据农户的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状况、经济实力、偿还能力等方面设定五大项18小项量化指标,不仅综合考虑农户经营能力、经济收入、还债能力等经营性指标,更将乡镇党委、村两委关心的同时也会影响农户信誉的指标纳入其中,包括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参与赌博、是否有不良嗜好、是否有道德败坏行为、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是否诚实守信等等,使评定小组人员的评定能够更具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使评定结果更有据可依、更为公平公正和真实可信。

第二,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即对信用户、信用村及信用乡镇等信用共同体实行信用激励、信用预警、信用惩戒、信用淘汰机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对信用良好的信用户授予荣誉,给予资金额度倾斜,利率优惠,向社会公示等手段,激发激励农户加强诚信守信建设的机制;通过对有失信行为的农户据其失信程度分别采取防范、提示、降级、吊销枟农户贷款证枠、停止发放贷款、列入“信用黑名单”等惩罚性措施,形成信用自律的良好机制。通过对信用村授予相应星级的牌匾,给予该村信用户授信额度提高、利率优惠等政策,激励村两委与农户加强信用规范不断争评信用村;通过对实行信用村年检制,对贷款无逾期、配合我行收回不良贷款、村两委信用工程工作积极等行为给予加分;对于辖内信用户被吊销枟农户贷款证枠及不良贷款产生率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扣分,严重的将撤销“信用村”荣誉。通过对信用乡镇的年检,对辖内信用村比例降到一定比例以内的、不良贷款余额达一定比率的等给予扣分、撤销等惩戒。

第三,建立信用修复机制。鼓励信用缺失的信用户、信用村(社区)及信用乡镇(街道)在一定的期限内主动实施整改,自我纠正失信行为,解封失信不良记录,形成信用自治的修复机制。

第四,创新信用村星级管理机制,打破“信用村”终身制。不同星级的信用村所在信用户贷款利率实行差别化管理,如信用村的AAA级信用户贷款授信与非信用村同级信用户相差2万元,最多的相差4万元,利率相差最高可达40%。

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真正提升了江山农合行的信用工程建设体系,使万千农户真正得到“惠”和“提”:“惠”是农户根据信用等级及所在信用村星级标准享受差别化利率优惠,最低的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提”是信用户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断地提高,从最初的几千1万到后来最高的6万元,再到现在最高可达12万元,比原最高额度3万元放大了4倍之多。

(三)流程改造、柜面发放,让农户办贷更“快”更“便”

2008年年底,信用站规范清理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集中到网点办理,柜面压力的增加给农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江山农合行开始对原有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流程再造,进行网点柜台化直接办贷的试点工作。到2009年3月,开始全面推进该项工作,实现全行所有经营网点设立专柜开办“惠农快车”贷款业务,即农户凭枟农户贷款证枠等证件,与江山农合行签订枟最高额农户小额信用借款合同枠,在授信额度及期限内,到江山农合行所辖网点柜台便可直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

流程改造后的“惠农快车”让农户办理小额信用贷款更为快捷更为便利。“快”是通过改造优化原小额农贷办贷流程,前移了签订合同、录入审批的环节,减除了农户实际用款仍需重新办理手续的繁琐,农户直接到柜台的办贷时间不超过10分钟,真正实现了像取存款一样的方便、快捷。“便”是“惠农快车”贷款通过与农户签订2年期的最高额借款合同,农户可根据用款需要在合同期限内随用随借、随借随还,一改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仅是指对信用农户贷款的授信两年内有效,实际用款时还需办理相关手续的流程,从而实现了从授信到用信“循环使用”的跨越发展。

(四)对接IT技术,实现纸质化与电子化并轨运行、功能兼容的突破

2009年6月,省农信联社推出“丰收小额贷款卡”,江山农合行成功对接全新的IT技术,在原纸质业务的基础上,成功嫁接了电子业务,集循环小额贷款、存款、资金汇兑、电子缴费、农民直补发放等功能于一体,一举实现了“惠农快车”贷款在我行所有网点的通借通还、在全省农信系统通存通兑,并且可在POS机进行消费及任何有银联标识的ATM机办理取现业务等的功能提升,突破了原来只能在指定网点办理业务及非营业时间不能办业务的局限。同时,原纸质“惠农快车”仍可同时使用,实现了纸质化与电子化并轨运行、功能兼容。

(五)创新“三联评、四联信”信用体系,丰富“惠农快车”内涵,分层次多元化满足客户需求

2011年,为破解因农村要素市场难以流转、普遍缺乏抵质押条件、信息不对称等而导致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江山农合行在原信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三联评、四联信”的工作思路,将农户的农房抵押、林权抵押纳入评定标准,激活了农民的“沉睡资产”,丰富了“惠农快车”贷款产品内涵。“三联评”即以农户诚实守信为基础,以房权、林权有效资产为切入点,对农户的信用、林权、房权有效资产综合联评,确定信用等级;“四联信”即按照抱“物”增信的思路,根据“三联评”结果,以“惠农快车”贷款授信为龙头、携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丰收贷记卡进行“一揽子”贷款授信,确定农户贷款综合授信额度。开展“三联四信”信用工程,把林农手中的“青山”变成了“金山”,盘活了农民的沉睡资产———农房,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创业创新的资金需要。据不完全统计,江山市仅林业用地面积就达220万亩,占全市区域总面积303万亩的72.6%,森林蓄积量达600.9万立方米,粗略估计价值达30亿元。而江山农合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推出让这部分沉睡的资产逐步得到激活,为农民贷款额度的提升、贷款途径的突破打开了融资大门。

同时,江山农合行为扩大农户的受惠面,还不断细分农村客户市场,创新推出了多类支农扶小信贷产品,如“丰收粮农直通车”“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大学生村官创业”“下山脱贫创业”“农村青年创业”“农家女创业”等贷款产品,把“实惠”送到了千家万户;为适应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实际需要,还创新推出了“金伙伴动车”贷款。其中“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助推的“规模肉牛养殖”项目荣获第二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创新项目银奖,并被陈加元副省长作了肯定:“省银行业推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既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应予肯定和支持。”

三、“惠农快车”取得什么实效?

(一)普惠面广

“惠农快车”现已成为百姓有口皆碑的支农支小特色产品,以其“资金倾农、手续便农、利率惠农、对象普农”的优势,惠及千家万户,自推出至今,累计投放32.54亿元资金,贷款余额12.91亿元,惠及全市56.62%的农户,成为农民及个私企业主生产生活、创业创收的好帮手,让惠及的客户犹如持有金融“绿卡”一样灵活方便。1998年,江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3元,农业总产值为13亿元;创建信用工程体系后的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1元,农业总产值14亿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45元,农业总产值达29亿元。可以说,江山农合行在推动江山市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信用工程体系的建设为江山农村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资金活力。

(二)农户增贷途径有突破

随着“惠农快车”贷款内涵的不断丰富和信用体系工程的不断创新,不仅实现了“扩面增量”,更通过如房权、林权、粮食订单等多种融资渠道满足了全市不同层面、不同创业途径的农民朋友的需求,农户贷款额度不断提高,农户惠及数不断增加,有效满足农户从零散、小额的融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融资需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转变,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白沙村是个移民村,2003年就被淤头信用社评为“信用村”,受惠农户共178户,占总农户的89%,当年共发放信用贷款356万元,至2008年累计发放信用贷款金额达2840余万元。2008年7月,江山农合行挂牌成立,迅速对白沙村信用户重新进行规范评定,目前全村评定信用户299户,授信总额达1424万元,实际受惠农户220户,贷款金额达960万元,进一步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同时,为解决白沙村发展木材加工业、白菇种植业、来料来样加工业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又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增加专项贷款,支持农户种植白菇、木材加工和增购机器设备等,该村从2002年人均收入3150元增加到2008年的8561元,走在江山市人均收入前列。

(三)营造了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

该产品的推出,极大地推动并形成村委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信用自律环境。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使农村信用文化更为健康和谐,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切体味到信用的价值所在,被评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感到十分光彩,“信用户”已成为农村市场经济中的资信证明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村、信用乡(镇)”牌子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可以说信用户、村和乡镇的评定营造出农村良好的争评争创氛围。

同时,良好的激励、奖惩和修复体系又让村委与农户、农户与农户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自律氛围。没有被评上“信用户”或“信用村”等的从农户到乡(镇)村干部都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村两委因此更加重视信用工程建设工作,更为积极地改善村风村貌,宣讲信用有价的观念,对村民形成一定的制约和激励作用;而村委自己也发挥表率作用,更加守信、履约,可以说村两委和农户之间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制约关系。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制约和监督尤为明显,如评上信用村的行政村因为个别信用户不守信、不履约的行为而致使信用村星级下降甚至撤牌的,其他农户的信用额度和贷款利率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导致额度降低、利率提高,使所有农户对这部分失信农户的不信任度和不满意度增加,这样便促使所有农户都最大可能地尽好本分,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该贷款产品在2012年9月份喜获全国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称号和2012年11月份荣膺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金融产品博览会“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后,2012年12月又荣获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验交流峰会“服务三农最佳创新成就奖”,中央电视台、枟人民日报枠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及省、市各级新闻媒体也多次聚焦江山,专题介绍“惠农快车”方便快捷、流程清晰、多方共赢的产品特性。

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一)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农户贷款持续扩面增量

“惠农快车”贷款是江山农合行经过多年的积淀、实践、总结和提升而催生的产品,经过几年的运行,目前已比较成熟,成效也较为明显。江山农合行接下来将巩固创新成果,做好“信用村”“信用户”复评工作的同时,完善和提升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户的普惠面,增加农户的受惠数,提高农户的受惠金额,支持“三农”及小企业发展。一是要给予该套体系和模式提升和完善的空间,不断结合新农村的实际情况,使信用评定办法、业务流程、产品特性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二是要融入计算机的手段,建立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建立计算机评定信用村、户的模块,用科技的手段支撑起传统的体系;三是要适合农村新变化,不断细化客户市场,增多融资渠道,实现进一步的扩面和增量。

(二)创新探索新型支农模式,不断转变提升服务思路

江山农合行在做好原产品的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努力适应“新三农”的需求,积极探索全新的支农扶小模式。如对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支持,可通过农户联保,规模农业的订单贷款,在农户种养、购、销链中寻找相互制衡关系进行组织贷款支持等方式,实现贷款途径的突破;还可以不断完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新推出一系列的支农产品来实现农户贷款受惠面的扩大、受惠群体的增多和受惠对象的多样化。

(三)积极开辟微小客户市场,微贷战略诠释“普惠”理念

以“惠农快车”为车头的江山农合行车系贷款产品,满足了当地大多数农户创业创收和中小企业主发展壮大的资金需要。长期以来,街边的小摊贩,家庭的小作坊一直被银行信贷服务所遗忘,因其起步低、无担保和微创利等因素无法通过有效、便捷的途径得到金融支持。针对微小创业者贷款难的现状,江山农合行秉持“普惠”经营服务理念,果断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这一领域,于2011年开始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率先试水微贷业务。

2011年3月下旬,江山农合行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展开课题合作并于2012年3月下旬合作研发新产品“小营生早班车”微贷,以期能给“边缘化”“弱势化”、离乡离土的微小创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机会。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微小贷款项目组的指导下,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相继完成两期微贷培训生招生与培训,成功培训了13名微贷客户经理,组建了微贷中心、健全了制度体系,并基本形成了微贷技术自主复制能力。2012年年底由微贷中心自主实施的第三期微贷培训生培训拉开序幕,目前理论培训已结束并进入见习和实习阶段,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江山农合行微贷中心自成立以来,禀持“微小贷款=弱势群体+零隐性成本+可持续发展利率+强势服务=‘微笑’贷款”的理念与技术,在县域农村金融微贷体系建设、业务拓展、管理创新及系统建设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浙江省银监局2012年度全省“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截至2013年2月20日,江山农合行微贷中心累计受理调查“小营生早班车”微贷637多户,投放338笔,支持微小经营客户323户,金额5703万元,笔均16.8万元,余额4217万元。投放微贷客户中,115户完全没有信贷经验,是第一次在金融机构办贷款,占比达36%。办理的微小客户中,个私经营户贷款168笔,金额3355万元;失地或离地农民贷款80笔,金额523万元;微小生产型企业75笔,金额1825万元,凸显出微贷不走寻常路、独特的草根“门槛”及助微扶弱的特性。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吸收与消化,微贷先进技术已在江山合行成功落地生根,开始本土化和优化发展。

江山农合行微贷中心2013年度预期实现微贷规模3亿元,在服务城郊微小、个体经营户基础上,加大对微小生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实施市场化运作方针,一方面,主动出击,从源头上开拓微小客户市场;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在微贷产品创新及管理服务提升上作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本土化创新。适应江山经济金融环境的多变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在微贷业务种类及还款方式上冲破现有体系实现一个新的突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争在有限的制度体系下寻求多种业务形式。如“阶段性分期还款法”的运用,开发针对信贷需求30万~100万元的微小生产型企业“小营生早班车”小贷产品等。

第二,管理服务提升。一是实践“总—分中心”信贷管理模式。江山农合行微贷市场实践从多方面证实了在微小客户市场推行微贷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013年江山农合行将在三期培训基础上,适时向支行网点派驻微贷小团队(分中心),更好地贴近市场、引入团队竞争机制,丰富基层网点金融服务功能,支撑合行微贷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二是推进微贷管理系统开发工作,2013年4月,初步建立起集客户资源整合、操作流程自动化、办公环境人性化、信息汇总、行业分类及辅助决策于一体的江山农合行微贷业务管理系统。

第三,人才力量储备。招收、引入社会年轻力量,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和实践,让这些新生力量迅速成长为合行所需要的专业化微贷业务人员,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绩效考核,实施动态上岗和淘汰机制,发掘出合行全体微贷从业人员潜能,形成一股向上冲的正能量,推动江山合行微贷事业冲上一个更高的全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