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着。传统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反映。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监督就是依据这些价值指标进行的。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所谓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精辟的论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的“簿记”指的就是会计,这里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这段话包含两个意思:(1)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我国会计界通常把“控制”理解为监督,把“观念总结”理解为反映(或核算),也就是说,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核算)和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两项职能。

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内容、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着。传统的会计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会计的职能也有了新的发展,具有了新的特点。

(一)会计的反映(或核算)职能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与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比较,与传统的会计相比较,现代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就必须广泛地利用综合价值形式,以计算生产资料的占用、劳动的耗费、收入的取得和利润的实现、分配等。所以,主要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观念总结”就是指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数量反映。此外,根据需要,会计有时也利用非货币量度提供一些非财务信息。

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传统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一个企业为谋求有效的经营,不仅要随时了解其经营现状,检查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还要周密地规划企业的未来。为此,不仅要求会计如实地提供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情况,还要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以此作为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控制依据,并通过信息反馈,为会计控制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

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所谓完整性,是指凡属会计反映的内容都必须加以记录,不能遗漏。所谓连续性,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当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登记,而不能有所中断。所谓系统性,是指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而不能杂乱无章。只有依据完整的、连续的和系统的数据资料,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考核其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会计的反映职能与其他经济核算的反映职能相比有了鲜明的特点。

4.随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会计反映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更为完善,更加及时、灵敏、准确,更能满足多方面、多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的监督(或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其特点是: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前已述及,会计反映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一系列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以及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会计监督就是依据这些价值指标进行的。例如,利用资产指标,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结构,考核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果;利用成本指标,可以综合考核各项生产费用支出情况,控制各项消耗,防止浪费的发生;利用收入、利润等经营成果指标与成本、费用、资产指标对比,可以考核劳动耗费和物质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等等。通过这些价值量指标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控制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经常地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此外,根据需要,有时也利用实物量度进行实物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会计部门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费用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事后监督,则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准绳,通过分析已取得的会计资料,对已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同时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及各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需要指出的是,实行会计监督固然有监督各单位在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范围内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任务,但是,会计监督也是各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各单位自我约束的一种机制。也就是说,它应当把贯彻执行本单位的经营方针,实行最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作为重要任务。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的关系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没有反映职能提供的信息,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因为没有会计反映提供可靠、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监督的客观依据,也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而监督职能又是反映职能的保证,没有监督职能进行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证,就不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就不能发挥会计管理的能动作用,会计反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但从二者在会计职能中所占的地位又可看出,会计反映居于主导地位,而会计监督则寓于会计反映的过程之中。

(四)会计基本职能的延伸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会计的新职能不断出现。目前,在国内会计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六职能”论。这一理论认为,会计具有“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六项职能,并认为这六项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其中两项基本职能是四项新职能的基础,而四项新职能又是两项基本职能的延伸和提高。

二、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目标的含义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运用会计的目的是要借助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并考核评价经营责任,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由商品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的不同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有限等之间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不同经济主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不利用会计这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目标概括来讲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在很多情况下特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或者说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二)关于会计目标的两种学术观点

1.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特鲁彼拉特委员会(Trueblood)在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该委员会在1973年提出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二项财务报表的目标,其基本目标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所需的信息”。决策有用观的主要观点是,根据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会计的目标是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计计量除了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外还包括其他计量属性。

2.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普遍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委托人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接受委托后即承担所托付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受托责任。受托责任观或称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鸠雄士(YujiIjiri)、恩里斯特·帕罗科(Ernest J Parlock)等,其主要代表文献有井鸠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受托责任观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承担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2)资源的受托方承担如实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结果的义务;(3)资源受托方的管理当局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如保持企业所处社区的良好环境、培养人力资源等。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为了真实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会计处理上,可靠性胜过相关性。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受托责任观重在受托者向委托者报告受托管理情况,这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来谈的,而决策有用观是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谈的。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都暗含了“会计信息观”,即会计目标是提供信息。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目标是向资源委托者提供信息;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但向资源委托者,而且还包括债权人、政府等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两者侧重的角度不同,受托责任观是从监督角度考虑,主要是为了监督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信号角度,即会计信息能够传递信号,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会计目标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1)提供信息,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共同需求;(2)信息用途,具体包括两点:一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会计目标的确定综合了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的核心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