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林论“封钱勿出”

张林论“封钱勿出”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林,东汉章帝时的真定令,经皇后兄窦宪荐为尚书。为解决朝廷财用不足,曾建议以布帛为租,盐利归官和恢复均输之制,“封钱勿出”也是他的一个主张,多被采纳。元和中,太尉郑弘奏他附阿窦宪,不宜处位,后因贪赃抵罪。西汉币制自王莾改革后,一直不稳,“百姓皆不便之”。东汉初,经济凋敝,物价腾踊,建武十六年陇西太守马援上书,道:“富国之本,在于食货,宜如旧铸五铢钱。”

一、张林论“封钱勿出”

张林,东汉章帝(76—88)时的真定令,经皇后兄窦宪荐为尚书。为解决朝廷财用不足,曾建议以布帛为租,盐利归官和恢复均输之制,“封钱勿出”也是他的一个主张,多被采纳。元和(84—87)中,太尉郑弘奏他附阿窦宪,不宜处位,后因贪赃抵罪。

西汉币制自王莾改革后,一直不稳,“百姓皆不便之”。东汉初,经济凋敝,物价腾踊,建武十六年(40)陇西太守马援上书,道:“富国之本,在于食货,宜如旧铸五铢钱。”光武帝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复铸五铢,天下以为便,章帝时,“谷帛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言:‘今非但谷贵也,百物皆贵,此钱贱故尔。宜令天下悉以布帛为租,市买皆用之,封钱勿出,如此则钱少物皆贱矣(63)。”又《汉书·朱晖传》有同样的记载:“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于是诏诸尚书通议,尚书仆射朱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资治通鉴》记有此事,在章帝元和元年(84)十一月七日(乙丑)皇帝回宫之后。

由上所记,我们知道张林认为当时物贵,不啻是谷帛贵,而是百物皆贵。因此得出钱贱的结论,即物贵的原因在于钱贱。要解决钱贱的问题,他提出“封钱勿出”,或说“可尽封钱”,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实行通货紧缩政策,不再向市场投放钱币,不再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便实现钱少物贱的目的。孰不知以布帛为租,即等于以实物代替钱币,则减少了钱币回笼的主要渠道,如果说只是封死了钱币回笼的主要渠道,而钱币投放渠道依然故我,则钱币多的矛盾将愈形恶化,百物皆贵的状况不啻得不到缓解,且会愈发突显。此其一。其二,张林的意思是要以部分实物货币取代钱币,即租税上缴尽用布帛,民间交易仍然通行钱币,只会将完整的货币流通搞得乱七八糟,混乱不堪。

张林的上书当时未得到章帝的准奏,事后却有陈事者重复他的前议,“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在没有见识的馊主意被采纳推行后,无异给经济的伤口上又添了一把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