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

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策配合理论是一种整体均衡分析方法。政策配合理论将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划分为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从理论上说,政府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均衡通过汇率自发调节而实现。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币贬值,通过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得到改善,从而使国际收支回复到平衡状况。

四、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

政策配合理论是一种整体均衡分析方法。它将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经济平衡联系起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同时实现宏观经济的国内经济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与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相比,它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问题,而不只是分析经常项目收支。与货币分析法相比,它强调了利率因素对国际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克服了货币分析法的致命弱点。该理论早期由蒙代尔(1963)和弗莱明(1962)在继承传统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即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 Model),后经许多经济学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1)

政策配合理论将宏观经济总体平衡分为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内部平衡要求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这时意味着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适度增长。外部平衡则要求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根据著名的丁伯根法则,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要实现n个独立的目标,至少要使用n种独立而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因而,要实现内部和外部的综合平衡,就要注意多种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而言,能够经常运用的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工具只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那么,如何通过这些政策的搭配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正是政策配合理论的要义所在。政策配合理论将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划分为三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这三个市场的均衡条件分别用IS曲线、LM曲线、FE曲线表示,该理论将这三个市场综合起来,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考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1.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财政扩张时,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则取决于FE线的斜率。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被称为收入效应。即当财政扩张时,收入增加,从而导致进口增加和经常项目逆差。

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被称为利率效应。当财政扩张时,总需求增加,因而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资本内流,改善了资本项目收支。

从图21-2中可以看出,财政扩张使IS0向右移动至IS1,这意味着利率和收入提高,利率上升促使货币的需求量等于可获得的货币供应量。这时经济在E1达到新的平衡。收入增加使E1点向FE线的下方移动(即逆差方向),而利率上升使E1点向FE线的上方移动(即顺差方向)。由于图中FE线的斜率大于LM线的斜率,因此El点在FE线下方,即国际收支恶化。如果FE线的斜率小于LM线的斜率,则E1点在FE线上方,即国际收支改善。因此FE线与LM线斜率的相对大小是决定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关键。当财政紧缩时,其影响正好相反。

img159

图21-2 财政扩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img160

2.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货币政策扩张时,收入增加,因而导致进口增加和经常项目逆差。而利率下降,一方面引起资本外流,使资本项目恶化;另一方面,引起投资增加和收入增加,这又使经常项目收支更加恶化。

从图21-3中可以看出,货币扩张(从LM0至LM1),导致货币的过度供给和利率下降(从i0至i1)。当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得到满足后,促使收入迅速增加(从Y0至Y1)。这样,增加的货币供给通过利率下降和国民产出提高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而消化。这时经济在E1点达到新的平衡,而E1点位于FE线的下方,即国际收支逆差。

img161

图21-3 货币扩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img162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宏观经济平衡时表现出显著差异。财政政策在调节内部平衡时并不一定与调节国际收支相冲突,而货币政策在调节内部平衡时,与调节国际收支冲突较大。只有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任何目标——既解决内部失衡问题,又解决外部失衡问题。

图21-4显示的是通过政策配合调节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情形——高失业率和国际收支逆差。在初始状况A点,所对应的利率为ia收入为Ya,这时经济处于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状态。首先通过财政扩张使收入超过充分就业时的水平,收入的快速增长引起利率上升,但B点仍然位于FE线的下方,即国际收支逆差状况。这时配合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利率升高至ic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的收入下降正好抵消由财政扩张引起的收入过度增长倾向,这时经济就能达到完全的均衡水平E点。从这个调节过程可以看出,仅仅靠一种政策的调节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必须依靠两种政策的有效配合。由于财政政策在调节国际收支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而货币政策对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就形成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工。即,财政政策的任务是使国内经济在没有过度通胀的情况下,达到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的任务是调节国际收支。这就是蒙德尔的“指派法则”。

img163

图21-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消除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

(二)浮动汇率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从理论上说,政府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国际收支的均衡通过汇率自发调节而实现。这里假定马歇尔—勒纳条件得以满足。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只能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国际收支总是平衡的。因此,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任务就是实现国内经济平衡。

1.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情况较为复杂。当财政扩张时,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这会增加进口,使经常项目恶化。同时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本国利率升高,吸引资本流入,从而改善资本项目收支。如果利率效应超过收入效应,则国际收支顺差,这时本币将升值,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引起出口减少,使国际收支又恢复到平衡状态。如果收入效应超过利率效应,则国际收支逆差,这时本币将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提高。通过扩大出口,一方面改善经常项目收支,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另一方面使收入进一步增加。

2.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条件下,当货币扩张时,由于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使收入增长;同时由于利率下降引起的投资性货币供给增加,使收入增长,引起经常项目逆差。同样,利率下降造成资本外流和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币贬值,通过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得到改善,从而使国际收支回复到平衡状况。而这时由于货币贬值效应,使收入又上升一个台阶。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

单独实施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内外均衡,然而二者对于利率和收入的影响却有较大差别。扩张性货币政策促使利率下降,同时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恶化,本币贬值幅度比较大,贬值对收入的扩张效果非常明显;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利率提高,经常项目收支恶化的同时资本项目收支改善,即使国际收支恶化,本币贬值的幅度也比较小,从而削弱了贬值对收入的扩张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