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冷门艺术品种,为什么也可以走热

冷门艺术品种,为什么也可以走热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艺术品市场寒潮里,赵无极作品仍然是中国油画市场的中坚力量。2008年11月30日,他的《HOMMAGE A TOU-FOU》在“香港佳士得”以4546万港元成交,为目前个人最高价格纪录。如今,赵无极与美籍设计师贝聿铭等,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在法国,他是与长城和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符号。新世纪以来,赵无极作品在“香港佳士得”多次创造中国油画价格纪录,20件千万元级作品中,成交于该拍卖行的达15件。

☆认识误区之10:“赵无极的抽象绘画,难以顺利登陆内地市场”

☆投资必备要诀:如果发生购藏攀比,再冷门的艺术也能成为热门。

☆阅读关键词汇:赵无极·抽象绘画·消费外部性·攀比效应

很多艺术品投资者以为,只有大众熟知的品种才值得投资。我们以抽象画家赵无极为例,完全可以颠覆这种看法。

赵无极是以“抽象”画风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他拥有华人油画家的两顶市场桂冠:截至2011年9月,他以作品总成交额17亿868万元、千万元级作品49件,位居“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和“中国油画家千万元级作品数量排名”两榜的榜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艺术品市场寒潮里,赵无极作品仍然是中国油画市场的中坚力量。2008年11月30日,他的《HOMMAGE A TOU-FOU》在“香港佳士得”以4546万港元成交,为目前个人最高价格纪录。在2011年春拍,他的1959年作《2.11.59》和1963年作《14.11.63》分别在“香港佳士得”以4098万港元、3874万港元成交,为目前其个人价格纪录的第2位、第4位。

然而,不论在海外还是在内地,赵无极被市场接受都不一帆风顺,因为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很另类。

赵无极于1948年赴法国后,很快就与巴黎“皮埃尔画廊”签约,但到1953年,他把本来很好卖的具象画变得抽象后,在该画廊竟一年半卖不出一幅。幸运的是,赵无极的性情恰好与西方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响应,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东方的想象,正像批评家阿兰·儒夫瓦在法国《艺术》杂志中所说:“赵无极的作品,清楚地表明中国人的宇宙论成为全球性的现代观点。”由于他的好友米肖等人的大力推介,尤其他1957年与“法兰西画廊”签约后,被长期投资运作,他作为“将中西方艺术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人”融入了巴黎。至1970年代,他成为法国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为许多世界级博物馆收藏。如今,赵无极与美籍设计师贝聿铭等,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在法国,他是与长城和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符号。

赵无极绘画在国内市场,先兴起于台湾,然后火暴于香港。

1990年代初,台湾成为华人西画拍卖中心。1990年代中期,台北、台中两地画廊相继推动抽象画展,使市场上出现一波抽象绘画潮,赵无极和朱德群等的行情在1998年后一飞冲天。2001年,“佳士得”将台湾的西画拍卖移至香港,西画拍卖以大陆和海外华人作品成效突出。新世纪以来,赵无极作品在“香港佳士得”多次创造中国油画价格纪录,20件千万元级作品中,成交于该拍卖行的达15件。

赵无极绘画在海外和港台市场的行情跃迁,很好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消费外部性”特征。

所谓“外部性”,是指在商品消费中,个人的需求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消费的外部性类型之一是“攀比效应”,通俗地说,就是赶时髦消费。由于消费者发现很多人购买某种商品时,会增强自己对该商品的购买欲望,从而使该商品的总需求量大大增加。因为艺术创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尤其是比较前卫的艺术潮流,往往会超出大众的现有接受习惯,所以,批评家和商业机构往往成为新艺术风格的推介者,成为接受趣尚的引领人。抽象绘画在西方的蔚然成风,赵无极在海外、港台的成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但赵无极在内地被认可,比在法国和港台都曲折得多。

赵无极1979年受邀为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创作壁画时,送去托裱的作品竟被直接放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1982年饭店举行揭幕仪式,一位经理竟自负地说:“赵无极这样的画,我也会画。”一年后,赵无极应文化部之邀,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个展,尽管众多中国美术界大腕出面捧场,仍有很多观众议论:“这画的是什么呀,分明什么都不像嘛。”直到上世纪末,赵无极的地位终于在中法交流中凸显出来。1998年朱镕基总理访法,希拉克亲自登门向赵无极求画,作为国礼。不久,“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在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先后展出,成为中国艺坛的一大盛事,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展览题词:“氤氲化醇,融合创新”。

有元首的称道,市场自不怠慢。

表10-1 赵无极作品拍卖价格前10位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2011-10-12)

图10-1 赵无极作品2000~2009年成交量(单位:件)

近年来,伴随着抽象艺术展在京沪等城市遍地开花,伴随着抽象绘画价格在港台的节节攀升,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已经顺利登陆。在2008年5月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他的1981年作《1.12.81》以1098万元成交,首次在内地突破千万元。2010年12月,他的1961年作《5.12.61》在“北京匡时”以1288万元成交。2011年6月,他的《25.5.2001》、《2.10.89/22.3.90》分别在“上海天衡”、“上海泓盛”拍出1000余万元的好成绩。

在逼人的“外部性”购藏潮流中,不仅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其他不为大众熟知的艺术品同样能够走热。

图10-2 赵无极作品2000~2009年总成交额(单位:万元人民币

图10-3 赵无极作品2000~2009年最贵价格(单位:万元人民币)

相关资料链接:

1邢晓舟《赵无极艺术历程寻踪》《美术观察》1998-10

2刘阳《论中西文化交流的个人媒介——以程抱一、赵无极与米修为例》《当代外国文学》2005-01

3孙菱《三十年前和中国农民互画肖像,“新浪潮”代表人物热拉尔·弗罗芒热专访》《北京青年报》2005-01-21

4陆彦《画家赵无极在法国的日子——讲述刻骨初恋与幸福晚年》《外滩画报》2009-01-22

5陈惠黛《华人西画拍卖市场的发展沿革》罗芙奥《艺术与投资》2003-9

6朱晴《曾遭冷遇的赵无极》《书摘》2004-12

7陈波《欧洲第一华裔画家赵无极》《青年参考报》2002-06-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