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没钱也可以幸福

没钱也可以幸福

时间:2022-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个问题也许和人类起源一样久远了:我们所拥有的,能让我们幸福吗?针对19个国家的30个民意调查显示,如果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财富无法带来更多幸福。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定期的全球调研表明,在富有的社会中,人们无疑更为满足,但当财富增加时,幸福曲线不再有明显变化。是不是挣了大钱、开上了好车、住上了好房,就一定能给中国年轻人带来幸福?当然,即使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上升,你也未必会更幸福。

有个问题也许和人类起源一样久远了:我们所拥有的,能让我们幸福吗?

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一则关于收入与幸福之间关系的学说。针对19个国家的30个民意调查显示,如果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财富无法带来更多幸福。25年后,安德鲁·奥斯瓦德提出,收入的增长的确会对主观满意度产生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这一观点与欧洲社会学家路德·魏荷文的理论相悖,后者的研究表明,那些收入不断增加的国民会更幸福。

2010年,一项耗时22年、在37个国家(包括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进行的研究,完全证实了多年前伊斯特林的理论。

之后,柏林自由大学的三位教授韦恩曼、奈博和舒恩撰写了一本新书。基于自己的研究,他们认为,在“幸福名单”中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健康、家庭和朋友,并无“金钱”。

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定期的全球调研表明,在富有的社会中,人们无疑更为满足,但当财富增加时,幸福曲线不再有明显变化。比如在德国,人均实际收入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2万欧元增加到现在的3.4万欧元,但这对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明显影响,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要求和期望也增加了。

根据我的所见所闻,中国现在的情况也有几分类似。我的好友张海花在其著作《中国人的思维》中写道:“60年代,在中国没人会不服从工作分配。”她的妈妈“为在一家进出口公司为人民服务了20多年而感到光荣和骄傲,每周上班6天,没有年假,月工资约100元”——这对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简直无法想象。

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否真由挣钱多少决定?是不是挣了大钱、开上了好车、住上了好房,就一定能给中国年轻人带来幸福?和许多国家一样,不断上涨的房价在当今中国已成为人们巨大的负担。如果钱是自己生活和建立家庭的关键,那么挣钱当然很重要。

近些年通过在中国的旅行,我们注意到,中国地方政府越来越看重民众的幸福度。“和谐社会”的定义虽仍有些模糊,但没有一定的满意度,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因此,便有了中国各省份、各城市间有关“幸福指数”的竞争,这对中国的民生发展而言,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即使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上升,你也未必会更幸福。那么,我们如何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坦然面对你周围的世界,带上一个微笑和一份好心情。这就像回声一样,你这样对别人,就会收获别人同样的微笑。美国一本极为流行的畅销书《秘密》中说,越是积极地对待每一天,我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概率就越高。很多情况下,你喜欢一些人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向上,而与诉苦和抱怨的人为伍,你也将会被拖垮。《秘密》建议我们,不管上天会不会给我们所有想要的,我们都要试着每天去感谢那些我们所拥有的。

身边总有让人担心的事,学生会担心考试,工作的人会担心业绩。但如果能怀着“我能搞定它”的积极心态,你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一星期前,我和丈夫走访了四川遂宁。在和一家半导体企业的高管交谈时,我问他,中国的年轻人找工作是不是真的那么难?在他看来,太多年轻人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而很少注意那些虽小但正在上升的城市中的机会。曾有100万人离开遂宁到外地打工,现在他们中的50万人又回来了。因为在家乡,他们也可以有不错的工资,还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还能享受亲情,满意度当然高了。

生活并不容易,但带着微笑对待生活,却并不太难,只要你愿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