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宇宙初始物质从无形到有形的演化

宇宙初始物质从无形到有形的演化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宇宙初始物质的早期演化为由无形物质中子云聚集为有形物质中子星。中子星初始为不发光的暗星,之后由于星体内部能量剧烈增加爆炸而成为变星。笔者认为宇宙初始演化为无形的中子云聚集成有形的中子星,与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生一”相对应。
宇宙初始物质从无形到有形的演化_宇宙演化论

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宇宙的初始物质称为“道”。在第一章中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将宇宙的初始物质称为“无”。

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对“道”做了解释,老子认为宇宙初始之物是惟恍惟惚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对“恍惚”和“无”做了进一步阐述。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将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一、二十一、十四章中讲的连贯起来,概括地说,老子将“道”称之为惟恍惟惚的,无色无味的见不到的无形物质。老子将“无”称之为无物,其意为“无”有形之物。总的来说,老子认为宇宙之始有无形之物,无有形之物。

本文提出宇宙初始物质为中子组成的中子云。中子云为无形物质。中子云中不存在有形物质。这与老子将宇宙初始称为“道”存在无形物质,“无”有形物质相一致。

宇宙初始物质为中子云。按牛顿定律,中子无电性,具有质量效应,受万有引力作用,在初始宇宙空间分布的中子云会出现无数的聚集中心,在聚集中心中子互相吸引成团块,团块相互碰撞成为更大的团块。最终聚集成高密度质量巨大的、不发光的,相互之间距离遥远的中子星。

根据天文学资料,中子星不仅包括不发光的中子星,而且也包括射电脉冲变星。至今已发现的射电脉冲星有2.8万多颗。其中,如典型的鲸鱼座,直径约为太阳的390倍,亮度变化范围从1.7星等至10星等,周期为320—370天,平均332天。这颗星一年之中有半年亮度在6星等之下,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另外半年,逐渐变亮,最亮时可达到1.7星等,亮度相差约2000倍。

宇宙初始物质的早期演化为由无形物质中子云聚集为有形物质中子星。中子星初始为不发光的暗星,之后由于星体内部能量剧烈增加爆炸而成为变星。中子星频繁的脉动式爆炸抛射出恒星云团,后来发展成为拥有成千上万颗围绕自身旋转的恒星的银河星系中心天体,成为宇宙万物的最早母体。这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所述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笔者认为宇宙初始演化为无形的中子云聚集成有形的中子星,与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生一”相对应。“道生一”中的“道”为中子云;“一”为中子星。“道生一”的寓意是中子云聚集成为中子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