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措施

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措施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是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想模式,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对宁波民营企业而言,“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还算是新生事物,众多的民营企业缺乏经验,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将单个企业的投资行为转变为群体的投资行为,将对单个企业的政策鼓励转变为对企业群体的政策扶持。

第三节 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措施

从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是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想模式,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一、政策支持: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

对宁波民营企业而言,“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还算是新生事物,众多的民营企业缺乏经验,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将单个企业的投资行为转变为群体的投资行为,将对单个企业的政策鼓励转变为对企业群体的政策扶持。

1.畅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采取的是审批制,有利于监管,但也增大了企业交易成本,更多时候由于审批手续的繁琐而贻误了投资时机,层层报批的管理办法也不利于企业尤其是“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投资活动的顺畅进行。所以为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政府应制定一些专门保护产业集群的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同时简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审批效率;放宽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

2.畅提供金融政策支持

“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单个企业的“走出去”,还需要一笔集群公共资金,以维护集群的公共形象,而集群内企业是相互独立的,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又少,有可能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导致商业良机的流失。所以相对来讲,集群公共资金的筹集相对较难。

所以应完善国内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及担保等服务;通过银行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关联企业或者在同一产业链的民营企业群提供信贷;借鉴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即准许对外投资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从应税收入之中抽取一定比例投资额的资金当作风险准备金,在其积累年限之内用于弥补风险损失,在期满后,准备金金额按比例逐年计入应税收入中纳税,以帮助“集群式”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问题,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3.畅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

宁波民营企业比较发达,但地方性色彩较浓厚,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开放性不高。虽然民营企业是“集群式”走出去,而不是单枪匹马对外投资,但“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更需要遵守各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更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东道国政府投资政策,了解国外市场的供需状况、合作伙伴资信、行业市场准入等各种信息。所以政府应在信息咨询方面支持“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比如成立“产业集群国际商务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信息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宁波地方财政可以对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尤其是对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制定税收支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成立集群内企业互助组织,通过联合形成集体力量,共同抵制市场风险,解决投资过程中碰到的诸如技术、市场、人才等困难,维护民营企业自身的权益。利用社会力量,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管理、法律政策、市场信息等服务的社会化体系。

二、选择合适模式: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杨立强、卢进勇[15]根据“集群式”走出去的主体、载体和集聚方式的不同,将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归纳为五种:一是产业链紧密集群模式。即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核心企业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集群内企业之间紧密联系,它只限于存在产业链生产协作关系的企业加入集群。二是财团式紧密集群模式。财团成员之间围绕银行、综合商社、核心制造业企业形成跨行业的企业联盟,而进行的集群式对外投资方式。该模式除了具有产业链联系外,还具有财团性质。三是社区化半园区模式。“以文化社交纽带和产业链为主要集聚动力,在各种形式的投资促进和服务机构的推动下,形成以相似文化背景企业为主的企业社区化集群。”[16]其特点是集群内不仅有生产制造集群,还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有大企业,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四是园区开发招商模式。主要是指“由专业的园区开发和运营商或类似机构‘走出去’到境外从事园区开发、运营、服务等活动,在一定行业导向和战略定位指导下定向吸引境内外企业入园生产经营,从而形成境外企业集群”[17]。其主要推动力是园区开发商,实质是园区开发商的境外房地产开发运营。五是社区化松散集群模式。主要是指中小企业以文化社交纽带作为主要推动力而形成的境外松散企业集群。其集聚的动力是文化社交,主要以中小企业集聚为主。

合适的“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有利于更好地从国际环境和企业的现实出发,发挥企业优势,根据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制订最佳投资方案,有利于提高“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根据宁波民营企业的特点,借鉴国外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实践经验,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有以下三种可以选择。

1.畅产业链紧密集群模式

这类集群模式是把一个大企业作为核心企业,而众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周围而形成的。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就是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凭着技术、品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起带头示范作用,而周边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跟随。宁波中小型民营企业较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又不足,采用产业链紧密集群模式比较有利。关键是培育集群内龙头企业,带领其他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发展。

民营企业跟随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可以通过龙头企业获得信息服务,可以根据自身竞争优势,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向,在龙头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下,生产某种零部件或提供专业服务,与大小企业合作形成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专业优势。民营企业还可以享有龙头企业的销售渠道,获得龙头企业的技术援助等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得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如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已成功地“走出去”,如何围绕着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这个“关键企业”带动宁波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为其配套生产,形成密切而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是宁波众多有意向“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的一个途径。

2.畅园区开发招商模式

在我国,园区开发招商模式主要是指在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模式,即在境外设立生产和贸易的场所,各类企业在经营业务上互相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的新平台。为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商务部在2006年决定筹资200亿元在国外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具体做法由商务部牵头,和国外政府达成协议,由国内某个企业为建设经营主体,并由其与国外政府签约,在国外建设经济贸易合作区。然后由该企业进行对外招商,吸引相关企业进园区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利用园区开发招商模式“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境外的经贸合作区,降低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服务风险,可以借用这个平台,争取有利的合作条件和优惠政策,可以利用集聚效应,分摊成本,形成良性的竞争和促进机制,可以围绕园区的主导产品,寻找新的商机,促进企业有效发展。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很好途径。2007年“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成功中标,将由吉利控股集团下属的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负责建设“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这是宁波民营企业中标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项目。该合作区在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后,年产轿车将达30万辆,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北美市场,还可以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避可能发生的种种国际贸易壁垒。宁波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借助“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合作区为平台,做好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准备,“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

3.畅市场依托招商模式

市场依托招商模式主要是指借助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体方式是商贸企业到国外设立商品专业市场,如温州企业在巴西开设了“中国商城”,海宁的民营企业在莫斯科建立“海宁皮革专业市场”,宁波的企业也在巴西设立了“巴西中国经济发展中心”,在非洲贝宁设立了“贝宁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心”。2012年11月中旬,宁波金帅进出口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资868万美元[18]打造了中国品牌商品展示分拨中心。该商品城主要展览展示家电和建材商品,其中贸易、办公,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商品展示和贸易中心。这些市场和经贸中心得到了东道国政府和我国商务部的大力支持,成为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依托。而且通过开办商品城和展示中心“走出去”也成为宁波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新亮点。

以市场为中心的“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之一是利用我国商品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但如果要在国外投资成功,按其他国家商贸企业的经验是采取本地化措施。这就给商贸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带来难题,如果采用本地化措施,民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就难以发挥,如果坚持国产化原则,必然遭遇国外贸易壁垒,国外政策的抵制,所以商贸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目前非洲、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商品流通体系还不够发达,宁波民营企业进入难度相对较小,但当地政府也会出于种种原因保护其本国市场、本国企业,其市场开放度和市场的准入门槛也会出现变化,所以虽然专业市场可以为民营企业解决产品销售,但风险依然比较大,所以民营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特点,在正确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以后,还要不断地增强国际经营能力,提升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三、选择优势产业: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

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可以根据投资的战略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产业。

1.畅资源产业

我国资源相对匮乏,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国际市场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一些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较多,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所以宁波民营企业可以采取“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到资源相对丰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2.畅国内相对过剩的“夕阳产业”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出现相对过剩,如从事纺织服装业和家电业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仍有技术优势,所以选择这些产业进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是宁波民营企业在现阶段比较理想的产业选择。一方面它有利于国内的资源整合、集约使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转移国内过剩的产能,并使“夕阳”产业重新开始生命周期,重新获得发展优势。

3.畅成熟产业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制造业发达,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有些加工制造业拥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技术,如自行车、摩托车等产业相对于有些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通过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将这些成熟产业与东道国低廉的劳动力或者较丰富的资源相结合,就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能力提升: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要在海外开拓市场,在国际市场高手林立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提高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跨国经营能力。

1.畅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集群品牌

民营企业无论选择哪种模式的“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都要有一个或几个规模较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带领其他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国内很多集群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集群内的企业虽然多,力量大,但也存在着力量分散的弊病,如果集群内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集群内的若干企业形成的可能只是空间的集聚,企业之间无法产生协同效应,集群也就“名不副实”。所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集群品牌,打造集群竞争力尤其重要。

在集群内培育龙头企业,重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宁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体系培育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如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多渠道的融资平台等措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龙头企业的名牌效应,来提高整个集群产品的质量,通过集群的群体效应,品牌和商标的宣传,来提高整个集群的知名度。

2.畅提升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

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的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就在于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提升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必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投入。资金投入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一个基本保证。对于集群“走出去”的企业,需多方面筹集资金保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可以利用国内对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也可以想法成立集群内民营企业技术开发基金等途径保证研发的投入。二是走合作创新之路。由于是“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各个企业齐心协力,集中突破技术难关,也可以分工协作,单个企业致力于某一个环节的技术突破,然后依靠各自的创新资源,和其他企业的创新技术嫁接、合作互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合作创新,没有人才、资金优势的民营企业利用集群的集聚效应,克服创新风险较大的危险,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三是发挥企业优势再创新。宁波的很多民营企业虽然缺乏现代高端技术,但还是拥有不少成熟的适用的技术。在国际市场,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习惯,以及收入水平的变化,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宁波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国外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创新源,生产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细分群体的消费者需求,投资少,见效快,充分发挥中小民营企业灵活性的优势,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就会提升,也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畅引进、培育集群内的跨国经营人才

民营企业缺乏人才,“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尤其缺乏跨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市场,仅凭单个民营企业的力量去吸引国际人才,可能性确实较小,吸引力不大。但集合集群的力量、集群的优势,就有机会吸引一些有战略眼光,并精通管理的国际优秀人才。所以宁波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要注重集群整体形象的树立,获取东道国政府的支持,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了解当地的产业政策,通过繁荣地方经济,可以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等途径来吸引国际上的高素质人才。

除了吸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外,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大力度在集群内培育跨国经营人才。一是在集群内做到人尽其才,人得其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既有利于特长的发挥,也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处理好集群内众多平行企业之间的分配问题,遵守双向选择的原则。三是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比如组织培训、开办讲座,更多的可以利用集群的优势,增加集群内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出一批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

【注释】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朱志泰、陈良璧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韦伯:《工业区位论》,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版。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页。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

[8]綦建红:《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式”投资———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想模式》,《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9]赵优珍:《基于企业集群和网络能力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马有才:《中小企业集群式国际市场开拓研究》,《商业研究》2005年第9期。

[11]曾永珍、洪秀华:《基于产业集群的跨国经营探讨》,《亚太经济》2006年第4期。

[12]张昕:《“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新途径》,《技术经济》2005年第6期。

[13]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05年第6期。

[14]李明武:《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研究》,《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15]杨立强、卢进勇:《跨国公司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中国冶金报》2012年6月21日,第C02版。

[16]杨立强、卢进勇:《跨国公司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中国冶金报》2012年6月21日,第C02版。

[17]杨立强、卢进勇:《跨国公司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中国冶金报》2012年6月21日,第C02版。

[18]《“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宁波网,http://www.cnnb.com.cn,2012-12-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