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速有所波动,总体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同时,结构不断调整,渠道不断拓宽。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依然是最主要和最稳定的来源和增长点。应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提出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目标。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四大攻坚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4-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951元增加到22580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71元增加至9102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率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呈直线稳步攀升态势。

城乡居民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速有所波动,总体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急速下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4%。2010年开始,受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特别是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实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连续4年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近两年,随着全省经济步入新常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所受影响较大,2013年增速9.9%,结束了连续3年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增长趋势趋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连续4年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按照目前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态势来看,如果宏观经济没有大的变动,实现收入翻番预期目标压力不大。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积极的作用。十年来全省城乡收入比(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低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与收入增长变动特征相符合。从相对差距来看,城乡收入比由2004年的2.51,达到2009年的“波峰”2.86,之后逐年回落到2013年的2.48,为十年来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4年的4780元,增至2013年13479元,收入“剪刀差”期间扩大2.82倍,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依然较大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收入结构不断调整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同时,结构不断调整,渠道不断拓宽。在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同时,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

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依然是最主要和最稳定的来源和增长点。近十年来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一直在60%以上,2004-2012年年均增长11.3%,对总收入增长贡献度为56.0%。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渐完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占总收入比重稳定在26%-31%之间,2004-2012年年均增长12.8%,对总收入增长贡献度为28.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增多,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2004-2012年年均增长27.0%,所占总收入比重由4.0%增至10.3%,对总收入增长贡献度为14.2%。随着利息、股息、红利、出租房屋收入等投资渠道的增多,财产性收入日益增多,由2004年109元增至2012年338元,年均增长15.2%。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显著。2011年开始,工资性收入取代家庭经营纯收入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9.6%,比家庭经营纯收入高出9.3%个百分点;2004-2012年年均增长17.4%,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度为58.9%。同时,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近年来所占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依然保持在40%以上。2012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为40.3%,2004-2012年年均增长7.0%,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27.8%。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占收入比重逐年提升。其中,转移性收入2004-2012年年均增长26.3%,所占比重由2.9%增至7.5%,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0.4%,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迅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有力的扶贫举措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扶贫重点县,2010年、2011年均为17个,2012年增加到42个,2013年增至56个。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最低的县,2010-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98元、2566元、3079元、3686元,分别为同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5%、36.0%、38.1%、40.5%,呈现稳步提高趋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扶贫攻坚工作效果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居民收入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过程。应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逐年减缓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主要增长点为工资性收入,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不高,2013年为4150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6%;近两年增速逐渐放缓,从2011年的12.3%,减缓至2013年的7.4%。虽然各级政府近两年积极落实增资政策,对城镇居民收入增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整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大背景下,2011-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放缓,由2011年的12.5%,减缓到2013年的9.9%。

(二)地区间收入不平衡

分地区看,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可划分为三个档次,唐山、廊坊石家庄收入较高,承德张家口收入较低,其他6市居中。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廊坊市比最低的张家口市高出6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承德市与最高的唐山市相差5711元,仅相当于唐山市的52.2%。受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区域间差距较大。

(三)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虽然增长迅速,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涞源县仅为368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16元,比全省最高的迁安市低12244元,仅相当于最高县(市)的23.1%。6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14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在5000元以下的有16个县,全部是贫困县。

三、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收入倍增目标的实现,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经济稳定较快发展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城乡居民增收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更为明显。应全面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打好四大攻坚战,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夯实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

(二)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实现全省工资性收入均衡增长提供有效保障。规范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动态调整和合理增长机制。积极指导建立企业工资政策增长机制,增强对企业薪酬制度的引导性、激励性,保障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加大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积极增加就业机会,多渠道保障和改善低收入、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农民收入作为“木桶效应”的短板,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对农民非农技能的培训力度和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促增收。围绕“一产抓特色”,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的产业效益,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三要落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民低保、养老保险的补贴标准,提高并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四要积极稳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土地健康流转。加强对农民投资理财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农民投资理财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翻番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对燕山—太行山片区的扶贫帮困力度,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谋划重点项目,实施项目、产业、科技、教育等全面扶贫战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撰稿:田 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