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黎气候大会与两美浙江

巴黎气候大会与两美浙江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黎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宣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如同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的激烈博弈贯穿于巴黎气候大会。比如,美国共和党对巴黎大会的解决方案就明确反对。可以说,这次协议的达成,中国政府作了很大的让步与妥协。《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问题历史上的里程碑,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势必受到此协议的约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巴黎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宣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称《巴黎协定》)诞生。协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国际公约,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来之不易。联合国气候谈判的机制是“协商一致”原则,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国家说不,协议就无法达成,达成协定难度之高可以想见。当然在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日趋紧迫的情况下,更高的目标无疑更具备吸引力和道德正当性,在强大的国际压力面前,谁也不想成为阻碍达成协议的一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谈判机制向“少数服从多数”靠拢。如同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的激烈博弈贯穿于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可以说受到的压力也最大。在大会谈判胶着议程接近尾声时,突然浮现了一个由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组成的所谓“雄心壮志联盟”,但不包括中国、印度在内,这样客观上使得中国和印度压力大增。如何在环境和发展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如何既能够维护中国发展的权利,又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承担国际义务,彰显大国责任,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的任务并不轻松。实际上,即便是减排呼声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内部在这一问题上也是分歧严重。比如,美国共和党对巴黎大会的解决方案就明确反对。这表明,协议达成的阻碍并不都来自中国。可以说,这次协议的达成,中国政府作了很大的让步与妥协。中国也有雄心壮志,只是中国希望协议更加切实可行,避免因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沦为一纸空文。

环境和发展问题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一两百年的发展道路,也曾长时期肆无忌惮地工业排放,也曾经历过严重污染的时期。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有接近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东南沿海地区,更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中国人民对于发展的渴求,以及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难以承担过高的减排任务,难以适应过高的减排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加强节能减排,解决中国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合作新时代,这不仅是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更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巴黎协定》的目标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是一致的。“两山”理念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8月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中,进一步阐释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问题历史上的里程碑,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势必受到此协议的约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旦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不力,中国在国际上将会非常被动,国家大力推动的各项重大政策,包括“一带一路”战略,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落实《巴黎协定》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国内经济更是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各级政府面临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的压力,也面临环保、减排的压力,地方政府要兼顾两个目标,必须作出一系列的调整,难度很大。从企业层面看,落实协定必然要增加环保投资,成本会有所增加,很多不合格竞争者也会被淘汰出局,短期的阵痛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政府层面与产业层面,做好一系列的制度和改革方面配套工作。当然,做好中国的减排承诺也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中国国内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认识正在转变,对原有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已经达成共识。二是中国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出现强烈的内生动力,支持的人越来越多,这对中国强化环保政策选择是一大促进。

浙江省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作为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沿海发达省份,近年来,浙江省委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富”、“两美”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811环境整治行动”等工作,对环境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整治,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现在,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在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上的雄心。

(本文发表于浙江在线/浙商网/经济评论/2015年12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