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

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竞争力是指国家法规、教育、技术层次的竞争力;微观竞争力是指与企业取得市场和增加利润相关的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是与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生产类型、外部性等相关的竞争力。因此,结构竞争力就代表了总体经济层面的国家竞争力,但它是由经济与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共同组成的。瑞典目前也有不利于结构竞争力的因素,包括其赋税体系、极高的工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的过度管制。企业层次的竞争力的研究是国

2.1.3 竞争、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

竞争力(competitiveness)的概念源自于竞争(competition)。竞争的概念出现甚早,达尔文在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中即强调,竞争主导了物种演化的方向,物种之间通过竞争来争夺其生存必需之资源,而只有具有优势者才得以生存,而不被环境淘汰。之后,竞争的概念也被扩大应用在社会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广泛地被用以描述个体、群体、组织之间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竞争最初源于生态学,指在一个群落中生活在一起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生物的需要时对同种资源的利用,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夺取其所共同需要的对象而展开较量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竞争给出了一般定义:“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多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 国内学者张金昌认为“一个竞争成立最起码需要有三个要素: 一是利益独立的竞争主体,即谁和谁竞争;二是竞争对象,即竞争什么;三是竞争结果,即利益或对象最后是如何分配的。” 因此,竞争指由于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及利益主体的理性人假设条件下,处于不同生态系统下的经济活动的主体为获得最大利益,而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等进行的斗争。

尽管竞争的意义看似简单,竞争的行为却很复杂,依其目的、范围、对象、方式或规则不同,都有不同的含义,可能是人与人的竞争、物种内或物种间的竞争、组织间的竞争,其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方式与规则也有所不同。而无论是何种竞争,要在竞争过程中取得有利的结果,则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即竞争优势。Ansoff(1965)认为竞争优势是由个别产品/市场之独特资产所带给企业的一种强势竞争地位。Hofer and Schendel(1978)强调竞争优势是组织透过其活动领域与资源展开的决策,发展出相对于竞争者的独特地位竞争。而Porter(1986)则认为竞争优势是通过竞争策略规划所产生有利竞争且可支持性高的态势条件。

竞争力即是延续竞争优势的概念而来,两者在概念上相当接近,但相对于竞争优势一般专注于探讨企业的优势,竞争力的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界定。就经济学界开展研究的领域而言,竞争力的概念具有层次性,涉及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经济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不同范围的竞争力。可以说,凡是存在竞争,关系到此消彼长的领域,竞争主体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考虑,都开展了与竞争力相关的研究,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目前对竞争力的分类,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1992)将竞争力区分为宏观竞争力(macroeconomic competitiveness)、微观竞争力(microeconomic competitiveness)和结构竞争力(structural competitiveness)。宏观竞争力是指国家法规、教育、技术层次的竞争力;微观竞争力是指与企业取得市场和增加利润相关的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是与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生产类型、外部性等相关的竞争力。

学者Jessop(2000)则提出“结构竞争力”的概念,认为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因为强调创新、工作弹性和终身学习,其经济领域必须以经济因素加上经济以外的制度形式、资源、关系和价值等因素,而共同组成结构竞争力,以达到前述的经济长期、一致和稳定的成长。有鉴于此,Jessop等(2000)引用了OECD 组织对国家竞争力的定义,提出结构竞争力的概念。他们对国家竞争力定义如下:“当一国的企业竞争力明显地反映了企业家或企业执行者的成功管理时,其竞争力也就源自于国内经济生产结构之实力和效率、技术、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决定企业所在的外部其他因素。这也就是说,竞争力其实源自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架构与现象,而都能相当程度地刺激或阻碍一国之内企业的生产与竞争。”因此,结构竞争力就代表了总体经济层面的国家竞争力,但它是由经济与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共同组成的。缘于此结构竞争力的概念,Jessop等(1993)研究发现,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是以个别企业的成本与价格竞争力为取向,其目的在于排除市场中自由移动的限制,也希望通过技术及技术移转,得以与政府产业政策相互结合,而得到竞争力。换而言之,英国较强调企业的成本竞争力(Cost Competitiveness)。而在瑞典,其思考则不仅限于企业成本的竞争力,而是如何得到整体的结构竞争力,此结构竞争力是通过国家、资本和劳方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而达成,而且瑞典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重视小区和社会的发展。瑞典目前也有不利于结构竞争力的因素,包括其赋税体系、极高的工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的过度管制。为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瑞典现在为了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而走向自由化与解除管制,但其资本、劳动和国家三者之间,必须要发展出新的互动形态。

二、 虚假竞争力和真实竞争力

法滋玻(Fajnzylber)将竞争力区分为虚假竞争力和真实竞争力。虚假竞争力(spurious competitiveness)是指与低工资、汇率变化、补贴出口和高利润相关的竞争力;真实竞争力(real competitiveness)是与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相关的竞争力。

三、 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许多文献将竞争力分为企业、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等三个层次(Francis and Tharakan,1989;Nelson,1992)。就企业层次而言,公司在与产业内厂商竞争的过程中,若能通过独特的资源能力的培养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就可以使产品在价格或质量上优于竞争对手,进而有较佳的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公司整体的获利能力也会提升。就企业的层次而言,该公司即拥有较佳的竞争力。不过,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除了企业本身的因素外,也包括了来自产业与国家层次各种因素的影响(Porter,1990;Grant,1991),而企业竞争力的成果常用获利率、市场占有率或每股盈余等指标来加以衡量。企业层次的竞争力的研究是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但是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并不是单个企业竞争力的简单累加或者平均的结果。企业作为市场的微观主体,是研究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起点,没有强大的企业竞争力的支撑,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或者产业的竞争力。

产业层次的竞争力关注的则是一国之中某个产业在全球市场上是否具有优势,竞争的对象则是其他国家的产业。产业由企业组成,又存在于国家之中,因此影响产业层次竞争力的因素也同时包括了来自企业、产业与国家层次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而由于产业的竞争以全球为舞台,因此产业层次的竞争力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国际贸易上的表现(如Balassa,1966),一般衡量产业竞争力也多集中于探讨产业在进出口的价格、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表现。张金昌博士在《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一书中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内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从比较角度来看,它是产业内企业能力的差异、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条件的差异和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的反映,从产业自身来看,它是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的市场竞争结构、产业整体素质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反映。

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两种分支: 一是同一产业的国际间的竞争力研究,即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一是不同产业的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即产业间竞争力研究。两者的研究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产业间竞争力研究目的是找出在不同的产业之中,哪一个产业比其他产业更具有发展优势或者劣势,而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则限定为某一特定的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之,因竞争范围不同,产业竞争力有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区域产业竞争力之分,本书所讨论的产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产业竞争力可以直观定义为一国产业及各个产业领域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竞争能力,是不同国家在同一个产业领域国际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

竞争力的第三个层次即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含义相当复杂,不同学者间的看法也有其差异。Porter(1990)认为国家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过程中,是否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得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定义其实近似于产业竞争优势,但具有多层次的含义。而IMD则认为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创造附加价值,进而增进国民财富的能力。而一般探讨国家竞争力时,关心的焦点主要为经济成长及整体社会福利的提升,其衡量方式则较为复杂,通常将不同层次的指标分别加以计算后再加以整合,如WEF或IMD世界竞争力评比中计算国家竞争力的做法就是如此。

由此可见,竞争力虽然在不同的层次有其不同的意义,但由于竞争的本质是相同的,竞争力的概念其实都是希望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建立,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而无论何种层次的竞争力,其所强调的都是一种持久性的优势,亦是一个长期的观念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与技术的累积,才能加以建立与维持(Dunning,1993)。不过,由于企业、产业、国家三者其实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所以探讨任何层次的竞争力时,也不能忽略来自其他层次因素的可能影响,这更加深了探讨竞争力时的复杂性。

此外,张金昌博士认为,从竞争主体的角度,竞争力可以分为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利益共同体竞争力。从竞争对象的角度,可以将竞争力分为产品竞争力、价格竞争力、成本竞争力、生产率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出口竞争力等。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竞争力的研究一般包括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三个层次,当研究范围超出国界时,就产生了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