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经济活动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生产法采用增值法统计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收入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社会活动成果的数量指标,也是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生产与收入整体状况的数量指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总和。广义的国民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指标构成了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所说的国民收入核算即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正确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地域上来看,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说明既包括本国(本地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本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例如,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中国的GDP。而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的工资,则不能计入中国的GDP。

(2)从时期上来看,GDP测算的对象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①测算时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2012年售出2011年建成的商品房,则该部分商品房价值不能计算在2012年的GDP中,而应计入2011年的GDP。②测算时不止是计入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2012年某企业共生产了价值100万元的商品,但当年仅销售了80万元的商品,剩余的20万元库存,也应计入2012年的GDP中。

(3)从产品上来看: ①GDP测算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指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在实际经济中,许多产品既可以是中间产品,也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使用,区分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在测算中为避免出现计算错误,可以不直接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通过计算每一产品环节增加值的方法来计算GDP。②GDP中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例如,提供旅游、教育、金融、卫生、保险等服务时产生的价值应计入当年GDP中。

(4)GDP是指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市场价值=产品数量×产品价格。这说明GDP的测算不仅与最终产品的数量有关,也受产品的现期价格影响。

二、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2011年GDP是用201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乘以产量然后加总得来的。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在进行国民经济分析时,不同年份的GDP要进行比较,就需要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用名义GDP就无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历史的比较。为了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剔除价格表动的影响,就需要以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为基准,各年的GDP都按照这一价格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基年,基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谓的不变价格,按基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各年最终产品的价值就是实际GDP。例如,如果以2001年为基年,2012年GDP等于2012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产量乘以这些产品和劳务对应的2001年的价格然后相加得到的总和。

表9-1中,假设国民经济中只有两种产品X和Y。2001年X和Y的价格分别是1元和2元,2012年分别是1.5元和3元,则可以计算出2001年和2012年的名义GDP分别是400元和1350元。如果以2001年为基年,则2001年和2012年的实际GDP分别是400元和900元,而这才是真实的比较。

表9-1 实际GDP和名义GDP(以2001年为基年)

既然实际GDP是剔除了不同时期价格变化的影响而比较产量变化对GDP的影响,那么如果用同一时期的名义GDP和实际GDP相比,就可以比较出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的情况。而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值称为GDP的价格指数,也称为压缩系数、紧缩系数或平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GDP反映的是某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其新增的财富量。那么,如何来计算这些新增的财富?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将各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进行加总。第二,考察这些产品的去向,即“谁”最终“拥有了”这些产品,然后把每个“人”“拥有”的产品的价值进行加总。第三,考虑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总是要投入一定的要素,如资金、劳动等,所有这些投入要素都有一个“所有者”,每一个“所有者”都会为自己投入的要素主张权利,进而新增产品的价值最终都会被一分不剩地分解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反过来,我们将所有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加总即得到了该时期新增产品的价值总和。以上三种思路,即是三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是按照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

国民经济活动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生产法采用增值法统计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增加值是销售产品和劳务得到的总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和劳务而购买中间产品的支付之间的差额。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法统计。其中,卫生、教育、行政等无法计算增加值的部门则按照该部门职工的工资收入来计算,以工资代表他们所提供的劳务价值。

(二)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支出法或产品流动法。其基本原则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根据最终产品的定义,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该分为四大部分,即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1)个人消费(C): 即居民家用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彩电、汽车、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旅游、理发、教育等)。

(2)投资(I): 即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企业存货。

固定资产投资是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总支出,因此分为企业固定投资和居民住房投资。

存货投资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存货投资是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例如: 某企业在年初存货为100万元,年末为150万元,则存货投资为50万元。注意,存货投资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

(3)政府购买(G): 即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例如: 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路桥、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组织,没有市场交换的过程,不产生新的价值。

(4)净出口(X-M): 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的总购买量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入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同时,出口则应加入本国的总购买量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该值可能为正,可能为负。

综上所述,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为:

GDP=C+I+G+(X-M)

(三)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为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用该方法核算GDP,应包括以下项目:

(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工资,包括工作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利息,指人们通过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其中政府公债和消费信贷利息只被当作转移支付; 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租赁及专利、版权等的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分红和未分配利润。

(4)资本折旧: 指为维护原有资本存量所发生的支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所以也应计入GDP。

(5)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会通过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是对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和周转税。

综上所述,用收入法核算GDP的计算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资料链接

我国GDP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讲,我国的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再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就显得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陷,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