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金融发展的状况与特征分析

上海金融发展的状况与特征分析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上海金融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集聚地。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上海金融机构的总体规模、实力和影响稳步上升。世界黄金协会认为,未来亚洲的黄金交易中心一定是上海黄金交易所。  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银联,目前在中国境内设有36家分支机构,在十多

  1.金融机构在上海的集聚效应明显

  上海金融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集聚地。目前在上海,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期货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总数超过1 000家(见表4.1)。银行机构总数超过200多家,是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也是不良资产最低的地区之一。2010年,上海中资银行继续稳健发展,外资银行也已成为上海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3月29日,汇丰、渣打、东亚、花旗4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获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首次取得中国企业法人地位,2009年以来,上海新设外资法人银行4家,分别是三井住友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盘谷银行、正信银行。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品牌功能区,当前注册在浦东新区的外资法人银行18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115家、资产金额1.09万亿元,分别占到全国外资银行总数的54%、分支机构总量的85%、资产总额的72%,成为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集聚地。

表4.1上海金融业单位数(2008~2009年)单位:家

指 标

2008年

2009年

金融业单位数

689

787

 银行业

124

133

 保险业

291

307

 证券业

94

93

 外资金融单位数

159

170

  说明:金融业单位数统计中,银行业统计至市分行;证券业统计至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市场机构和登记结算机构;保险业统计至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市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此外,金融单位统计包括各金融监管部门。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2010)》。

  目前注册地在上海的证券公司有14家之多,此外,几乎所有的国内券商都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开设了营业部,外地券商在上海开设的营业部近300家,另外有58家境外券商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截至2010年9月30日,上海共有31家基金公司,占全国全部61家基金公司的一半。全国35家合资基金公司中,上海独占22家之多;从份额占比来看,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上海辖区的基金份额以7 856亿份稳居全国头把交椅,占比32.77%。公募基金总净值达7 607.63亿元,占全国基金总净值的31.88%。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占全国的60%,管理资产占全国保险业资产的一半左右;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QFII、QDII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也主要集中于上海,其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2010年,新型金融机构在上海不断涌现。人保、太保获保监会批复在沪建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将带动航运保险业务集聚上海;上海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6月12日正式开业;农银金融租赁公司获批;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4月末,全市18个区(县)共有45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43家正式开业,注册资本总额为37.7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笔数4 600余笔,金额约77亿元;村镇银行已有3家开业,2家获批;上海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海市再担保公司等相继挂牌成立;继兴业银行之后,广发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也相继把资金营运中心放到上海;股指期货上市后,新湖期货等纷纷把公司总部迁至上海;国际最大的专注资产管理的银行纽约梅隆与西部证券合资成立的基金公司也落户上海。上海金融机构的总体规模、实力和影响稳步上升。

  2010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910家,其中,银行业140家,证券业138家,保险业320家,全国2/3的法人银行落户上海,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数达到173家。

  2.上海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表4.2描述了主要年份上海要素市场交易情况和资金拆借情况。2009年上海银行间市场成交总额达到1 375 659.38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24.2%,其中拆借市场成交额为193 504.97亿元,债券市场成交额为1 182 154.40亿元。2009年黄金交易所成交金额为11 0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也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2009年保费收入达到665.03亿元(见表4.3)。

表4.2主要年份主要要素市场交易情况和资金拆借情况

2000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银行间市场成交总额(亿元)

23 191.99

133 964.21

451 425.65

390 643.62

712 948.82

1 107 857.42

1 375 659.38

拆借市场成交额

6 728.07

14 555.52

232 104.37

21 503.11

106 465.68

150 491.81

193 504.97

债券市场成交额

16 463.92

119 408.69

219 321.28

369 140.51

606 483.14

957 365.61

1 182 154.40

回购交易

15 781.24

94 367.54

159 007.00

265 912.71

447 924.95

581 205.24

702 898.67

现券交易

682.68

25 041.15

60 133.14

102 563.93

156 043.39

371 157.71

472 699.35

远期交易

663.87

2 514.80

5 002.66

6 556.39

年末资金拆借余额

289.00

280.28

431.12

500.35

1 258.98

1 788.90

1 911.03

黄金交易所成交金额(亿元)

796.21

1 168.43

2 245.50

3 324.65

8 995.48

11 030.63

钻石交易所成交金额(亿美元)

3.68

4.10

5.73

10.02

13.07

15.21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表4.3主要年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

年份

原保险保费

收入(亿元)

其 中

原保险赔付

支出(亿元)

其 中

赔付率

(%)

人身保险

(亿元)

财产保险

(亿元)

人身保险

(亿元)

财产保险

(亿元)

1990

8.99

2.22

24.7

1995

44.04

17.08

26.96

12.75

29.0

1996

58.10

28.64

29.46

15.00

25.8

1997

87.72

58.13

29.59

19.10

21.8

1998

102.92

70.50

32.42

28.67

27.9

1999

115.28

81.53

33.75

39.46

34.2

2000

127.23

92.14

35.09

36.44

20.56

15.88

28.6

2001

180.25

140.30

39.95

38.82

19.61

19.21

21.5

2002

237.61

193.30

44.31

49.97

28.38

21.59

21.0

2003

289.93

232.50

57.43

61.97

34.87

27.10

21.4

2004

307.11

231.30

75.81

70.86

36.79

34.07

23.1

2005

333.62

245.76

87.86

87.46

40.20

47.26

26.2

2006

407.04

305.72

101.33

91.31

46.14

45.17

22.4

2007

482.64

363.22

119.43

139.82

86.79

53.03

29.0

2008

600.06

468.27

131.79

184.09

104.57

79.52

30.7

2009

665.03

513.22

151.81

176.74

98.24

78.50

26.6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上海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表现出较强的融资能力。2009年市场融资额达到4 817.67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70家,发行股票数16 659.50亿股,流通市价总值达到183 801.67亿元(见表4.4)。全球金融危机对上海金融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2008年上海证券市场成交额同比萎缩,但金融要素市场间相互补充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而且在2009年又回复到441 875亿元。在这个过程中,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2007年和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成交额分别为305 434亿元和180 430亿元(见表4.5),位列全球第七、亚洲第二。同时,位于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债券流通余额13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七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部分产品也列入世界前列,其中天然胶成交8.7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铜成交10.1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位。上海外汇市场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定价市场。

表4.4主要年份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概况

指 标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上市公司数(个)

572

864

870

上市股票数(个)

614

908

914

上市证券数(个)

657

1 184

1 351

股票发行股数(亿股)

2 032.42

15 410.38

16 659.50

 A股

1 947.35

15 289.19

16 535.96

 B股

85.07

121.19

123.54

股票市价总值(亿元)

26 930.86

97 251.91

183 801.67

 A股

26 596.32

96 875.32

182 952.14

 B股

334.54

376.59

849.52

流通股数(亿股)

648.99

4 916.04

11 575.37

 A股

563.92

4 794.85

11 451.83

 B股

85.07

121.19

123.54

流通市值(亿元)

8 481.33

32 305.91

114 197.82

 A股

8 146.79

31 929.32

113 348.30

 B股

334.54

376.59

849.52

市场筹资额(亿元)

919.95

3 294.91

4 817.67

 首次发行A股

591.18

733.54

1 251.25

 再次发行A 股

325.13

1 504.62

2 091.91

 首次发行B 股

3.64

 债券

1 056.75

1 474.51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表4.5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总额(2006~2009年)单位:亿元

年份

合计

股票

其中

基金

债券

权证

A股

B股

2006

91 912

57 817

57 245

572

1 024

18 130

14 941

2007

380 026

305 434

301 960

3 474

4 298

20 400

49 894

2008

271 842

180 430

179 762

668

3 700

28 091

59 621

2009

441 875

346 512

345 443

1 069

6 549

39 806

49 008

  资料来源: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2010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数达到1 500只,比2005年增长40.3%。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达到39.84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7倍,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0.4万亿元,增长14.8倍,股票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位。2010年,保费收入达到883.86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09年已经凭借全年成交4.35亿张合约、同比增幅高达210%的成绩,一举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在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中位居第二位,占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总量的18.81%。2010年末,上海期货交易所各品种总成交金额达到123.4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7.9倍(见图4.1);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规模更是自2006年开始就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世界黄金协会认为,未来亚洲的黄金交易中心一定是上海黄金交易所。2010年末,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达到2.02万亿元,增长16.3倍,黄金现货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一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达到41.07万亿元;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成交金额达到179.82万亿元;2010年1~10月,上海钻石交易所的钻石交易额突破20亿美元,达到了21.77亿美元,已经比2009年全年增长了43%。

Image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系列专题分析报告,2011年。

图4.1 上海要素市场2010年与2005年对照

  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银联,目前在中国境内设有36家分支机构,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代表处和分支机构,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400家成员机构。发展至今,中国银联境内银行卡联网商户、联网POS刷卡机、联网ATM取款机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银行卡发行量达21亿张,居世界首位;交易规模位列世界第三;刷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由银联成立前的2.7%提升到30%以上。

  3.上海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开放程度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又一个标志,上海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是我国内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国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在上海设立各类营运中心,包括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等世界金融巨擘在内的3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占在沪金融机构总数的44.1%,上海近一半的金融机构属于外资。其中,有17家外资银行将境内总部设于上海,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的2/3。5家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将境内总部设在上海,占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总数的5/7。另外,全国一半以上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集中在上海。上海还吸引了境内众多中外资银行的资金管理中心入驻。

  2010年,境外三类机构获准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投资,上海人民币在岸市场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取得突破,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债券发行批文,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成为继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之后第二家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法人银行;同时,上海推出了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业务,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打下基础;国内首家合伙制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凯雷复星(上海)股权投资企业]、首家合伙制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上海欣创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已经成立,确立了上海在股权投资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发行债券的相关制度安排正在有序推进;沪港、沪台金融合作取得成果,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香港签署了《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已经推出。

  4.上海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国际经验表明,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国际金融中心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创新最为集中的地方。上海也十分注重金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金融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上海更是先行先试,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上海目前已成为我国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方。2005年12月20日,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英国德利万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首家货币经纪公司。2006年9月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一举改写了我国金融业没有专业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所的历史。2010年,上海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部际协调机制,坚持金融改革创新,迈出先行先试实质性步伐。

  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基本确立上海在全球的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地位。目前,扩大跨境贸易结算范围和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内容。2009年7月6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上海诞生,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从计价货币提升到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2010年6月,央行在前一年上海、广东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基础上,又将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业务范围扩大至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境外地域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目前,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扩大。2010年7月,时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一周年之际,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累计达到52.16亿元,成为沪上首家成功突破50亿元大关的商业银行。上海在人民币对外投资、人民币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取得先发优势。除了不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0年上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对丰富和完善人民币对外汇交易的产品序列产生重要影响。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扩大,则进一步方便了个人本外币兑换的需要。

  前不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通知》,明确批准上海可以试点推出期货保税交割。这一金融创新将大大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定价权,并推动更多国际客商在上海洋山港等保税区里建交割库,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在金融创新方面,上海值得书写的还有: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全国有11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其中上海券商有5家。截至2010年12月15日,融资融券交易上线8个半月之后,沪深市场两融余额已经达到114.2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14.07亿元;两市日融资买入额维持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水平;在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方面,上海同样取得突破,交银租赁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亿元金融债券。

  5.上海金融发展的溢出效应显著

  在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上海已经具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完备的金融体系,上海的金融开放程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其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日益强大(见表4.6)。2010年,上海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 93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5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7%。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7.3%提高到11.5%。2010年末,上海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22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贷款余额达到3.42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

表4.6上海金融业发展情况

年度

金融业增加值

(亿元)

增加值增速

(%)

金融业占第三产业

比重(%)

金融业占GDP

比重(%)

2000

667.09

18.53

28.95

14.66

2001

529.26

-20.66

19.39

10.16

2002

584.67

10.47

21.22

10.81

2003

624.74

6.85

20.64

9.99

2004

741.68

18.72

20.80

9.96

2005

675.12

-8.97

14.61

7.37

2006

825.20

22.23

15.74

7.96

2007

1 209.08

46.52

18.87

9.92

2008

1 442.60

19.31

19.63

10.53

2009

1 804.28

25.1

20.2

11.2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金融业在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优化中的核心作用已经确立,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资金流动尤其频繁,其规模、流向已对长三角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综观世界各国,纽约绝不是仅服务于纽约这个城市,伦敦金融城的覆盖范围则遍及欧洲和全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不仅是服务上海。长三角是全国经济总量占比最大的地区,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腹地经济基础,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紧密的经济金融交易关系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必然要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目前,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在上海的集聚已经较好地实现了向长三角以及全国的辐射,发挥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最主要的标志。以上海金融市场发行的股票、国债、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和企业短期融资融券为统计口径,200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占国内融资比重约为17.7%,2006年达20%,2007年达25.2%。2008年,即使证券市场深幅调整,直接融资较大回落,但是上半年直接融资额占比也达到了14.4%。2002~2007年,在上海直接融资的国内企业融资总额达到了2万亿元,其中95%的融资额是兄弟省市企业的,可见其服务全国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这是反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机构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十五”期末,上海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截至2007年底,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60.48万亿元,上海就占了6.94万亿元,约为全国金融总资产的11.5%。

  近年来,上海银行业积极推进改革开放,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率连续7年实现“双降”。截至2008年末,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55.6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比年初下降0.66个百分点(如图4.2所示)。

Image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9年。

图4.2 上海市中资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