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纺织业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占全国出口额比重也持续下滑。目前,中国纺织业发展所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劳动力和融资成本。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因而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中国纺织业发展困境,虽然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纺织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不足。中国贸易顺差自2007年高峰以来,一直呈现下跌趋势,反映了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疲弱。

姚宏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级国际贸易学)

摘 要: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最早开放的行业,纺织业被认为入世后会受益最多,因为出口配额会被取消。但随后,这个劳动密集产业经历了很多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浪潮,饱受依赖贴牌为主的出口模式、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困扰。

关键词:纺织业;对外贸易;产业升级

一、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

在2001~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由15.67%上涨至30%以上,是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商品。但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导致国际需求疲软,市场订单量消减,部分订单外流,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有所回落。201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9%,但出口商品价格增长19.3%,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仅为0.5%。纺织业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占全国出口额比重也持续下滑。

二、中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成本上涨,导致订单外流

目前,中国纺织业发展所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劳动力和融资成本。2011年9月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棉花价格震荡下跌。然而,国内纺织业却未从中受益,究其原因,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征收高额滑准税等政策。根据WTO协定,中国每年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实施1%的优惠关税;配额以外的进口,要征收5%~40%的滑准税。中国国内棉产量与纺织业棉花需求有近300万吨的缺口,这就造成了中国有超过200万吨棉花必须通过缴纳滑准税进口。

在纺织业,用工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不断增加的工资支出,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纺织企业为了留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被迫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增加了用工成本,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当前,中国的贷款担保条件高,保证金高,纺织企业融资困难。在银行贷款,就要接受承兑、贴现等捆绑条件,银行的高额利息。纺织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主要是信用体系的缺失造成的。绝大部分企业需抵押固定资产获得贷款,但中国纺织行业九成以上是中小企业,拥有的房产设备较少,获得的支持金额有限。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中国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升级改造受到影响,融资更加困难。

2008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在这三大市场的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下降。2012年1~3月,中国出口日本的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长约7%,而日本自越南、柬埔寨等国进口的同类产品同比增长却超过40%。而且,耐克、阿迪等品牌服装的原产地由中国变成了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

(二)缺乏自主品牌

中国纺织业增速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前期不利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纺织业长期缺乏自主品牌,处于“V”型国际产业链利润曲线的最低端。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设计研发,另一头是服务销售,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间,中间是加工生产,利润率只有5%。

(三)国际市场需求减少

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欧债危机的持续升级,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欧美等作为国际商场消费主体的发达经济体疲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低迷的消费信心制约着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四)人民币升值

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因而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人民币汇率盯住一篮子货币,美元权重比较大。虽然,近几个月以来,美元指数走高推动人民币贬值,在外需低迷、欧债危机前景难定的形势下,央行或允许人民币在适度的范围内有节奏地贬值,以支持出口部门。如果下半年欧债危机有所缓解,中国经济趋稳反弹,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空间,升值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五)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纺织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消耗高、排放高、效率低的特点并没有改善。绿色贸易壁垒增加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成本。比如,要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就必须建立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管理体系。而且,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影响下,新型工业化国家也效仿愈加严格的技术、环保标准,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更加严峻考验。

三、对策及建议

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但这个大国是用低成本、低利润和高能耗换来的。而且,欧美国家也在通过技术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纺织业面临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两头夹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业必须坚持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节能减排,为纺织强国奠定基础。

(一)政策引导,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金融危机后,纺织业已开始进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企业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本、技术装备、优良资产,提高管理水平,注重营销策略,也将为企业的成长和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技术升级后,产品生产阶段的技术和质量控制,也能够减少进入国际市场后,绿色壁垒的压力。同时,政府也要在政策、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产业升级。

(二)产业内移促进中国纺织品出口

纺织业的内移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有效解决中西部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在中西部建立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还可以扶持当地相关企业发展。同时,西部地区也要为承接东部沿海企业完善投资环境,相互促进发展。

(三)加大人才培养,提高技能

中国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13%,高技能人才占劳动技能者的5%。而且,高技能人才年龄大、断档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企业已行动起来,探索了订单培训、现在学徒制度等企业培训办法。依靠培训使员工提升,给员工发展的平台,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四)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纺织业发展困境,虽然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纺织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不足。当前,中国纺织企业大多数赚取的只是中间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产品附加价值低。如今,外贸企业也认识到需减少对单纯贴牌加工的依赖,增加对品牌和设计的投入,使产品渐具独特、惟一、不可替代性。因此,企业转型的关键是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质量。

(五)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市场

中国贸易顺差自2007年高峰以来,一直呈现下跌趋势,反映了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疲弱。过去10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国家中,非洲占据了6席,其中加纳在2011年以13%的增长率位居第一。而且,2011年,中国有11%的出口到了非洲和南美洲。积极开拓非洲、中东、南美洲等在内的纺织品出口新兴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对增长乏力的西方市场的依赖,也有助于中国与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平衡。

(六)建立缓冲库存,降低原材料成本

目前,国内外棉花差价大,国际棉花资源充足,应抓住时机扩大棉花进口,建立缓冲库存,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此外,为了保证棉花供给能够满足纺织业发展的需要,还要加大棉花产业的政府投入,提高棉花单产,也可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种植棉花,返销国内,保证国内对棉花的需求。同时,加大纺织材料的科研投入,推广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使纺织业具有更多的可替代原料。

参考文献

[1]朱镇斌,朱重生.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2年第2期,P71

[2]肖文,林高榜,蔡尔津.过度竞争与比较优势——以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为例[J].浙江学刊,2008(2),P168

[3]王兵,李亚培.金融危机期间中越两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比较分析[J].兰州学刊,2012年第7期,P58

[4]段姗,宁建荣.浙江纺织业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J].行业观察,2011年第2期,P14

[5]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