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管理心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主要标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因此常用美国管理心理学概况来代替其发展历史。其中的工业社会心理学实际上就是管理心理学。目前,尽管许多人认为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但至少在研究方向上,组织行为学比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更加综合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已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但管理心理学的起步较晚。

第五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西方管理心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主要标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因此常用美国管理心理学概况来代替其发展历史。在美国,管理心理学原来并没有统一的名称,最早称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以后又称为“组织心理学”,也曾有人用过“管理心理学”的名称,只是随后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即“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美国早期的管理心理学,围绕职工的士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等传统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局限于工业企业的组织管理。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把工业心理学分为人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和工业社会心理学三个方面,这种划分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其中的工业社会心理学实际上就是管理心理学。

1961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了第一篇综述评论,标题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由著名工业心理学家弗罗姆(V.H.Vroom)和社会心理学家梅尔(R.F.Maier)撰写。该文指明,工业社会心理学应根据两个基本模型,即个体与社会系统这两个分析单元来研究管理中的社会心理问题。这一学科由工业心理学(以个体为分析单元)和组织心理学(以工作组织为分析单元)所组成,因此,合并称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1964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了第二篇综述,标题是“组织心理学”,作者是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黎维特(H.J.Leavitt)等人。这篇综述介绍了1954—1964年组织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这篇综述中可以看到,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初期有下述特点:

其一,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限于产业组织。

其二,研究人员以心理学家为主体,但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开始加入到研究团体中来,研究队伍在不断扩大。

其三,研究工作还局限于少数单位,主要在一些大学的心理学系和商学院

其四,研究的课题在逐步扩大,从开始研究人员选拔、培训等问题,逐步发展到研究职工士气对生产率影响等问题,进而扩大到研究组织中的信息沟通、决策、人际关系、组织结构设计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力劳动在社会劳动结构中所占比重的迅速增加,管理心理学也发生了如下几方面显著变化。

(一)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研究人员迅速增加

据美国心理学会统计,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学会的会员在1960年为734人,而1991年增加到2 481人,目前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专业人员在3 000人以上。据统计,这些人员大约有36%在大学和研究部门工作,有57%在工业、商业、政府、军队和咨询部门从事实际工作,还有一些人在其他部门工作。到1989年,美国有88所大学培养管理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46所授予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学位、42所在大学商学院授予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另有26所大学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这些研究机构至今比较稳定。

(二)研究课题日益广泛、深入

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在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其研究课题包括:劳动力的变化、组织特征、组织文化和组织气氛,培训体制、劳动团体及其效率、工作激励理论与实践、新工作场地技术的挑战、组织中的权力和领导、用模拟方法开发管理才能、管理中的妇女与少数民族问题、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现场压力的管理措施、员工的适应和良好状态项目规划、行为的组织背景和群体背景、绩效评定中的认知过程、雇用与吸引力、绩效标准、培训需要分析、培训设计的认知模型、训练迁移的促进、开发的经验与辅导等等。此外,新的研究领域也正在不断开辟。例如,总体系统的布局、工会的社会化、失业人员的过渡组织、多样化的管理,以及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信息沟通系统、组织研究中的多水平影响、职业经历中的晚期生活转变和全面质量管理等问题。

(三)研究方法更为科学

过去的研究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现在则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过去研究工作主要采取实验室实验方法,现在则逐步向现场研究、行为研究、参与观察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转变。从统计方法论来看,近些年来也有很大发展。除传统的统计技术外,又开发出一些较新的技术,如结构均衡模型、项目反应理论、元分析、事件历史分析以及其他研究变革的方法。

(四)研究方向逐渐趋于综合化

过去研究人员主要是心理学家,现在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等都参加到研究队伍中来,使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成为跨学科性质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目前,尽管许多人认为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但至少在研究方向上,组织行为学比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更加综合化。

二、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和朴素的认识上。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1935—1937年周先庚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与陈立合作,在北平南口机车厂进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1935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撰写并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第一次从环境、疲劳、休息、工作方法、事故与效率,以及工业组织、激励与动机等重要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已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但管理心理学的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正在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部门感到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心理学界也感到需要开展有关生产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管理心理学才逐步得到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管理心理学的起步。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迄今为止各省市基本上都成立了行为科学学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有两个工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经济与心理行为研究中心(原名工业心理研究室),另一个是浙江大学的工程心理学(原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专业)。它们均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的兴起,全国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从事管理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以管理心理学领域作为学位论文的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较有影响的著作,如薛恩(Shein)的《组织心理学》(薛恩,1987)、马斯洛(Maslow)的《动机与人格》(马斯洛,2005)、麦考密克(McCormick)等人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麦考密克,伊尔根,1991)以及一些以“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命名的其他著作。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由我国学者卢盛忠编写的《管理心理学》教材,随后,又出版了许多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俞文钊的《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陈立的《工业管理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徐联仓、陈龙的《管理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和王重鸣的《劳动人事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类著作逾百种。在这个领域内,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激励、人员测评、岗位胜任特征、工作业绩评价、管理培训与发展、领导的CPM理论、变革型领导、管理决策、跨文化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组织公民行为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我国在研究和从业人员数量、成果的数量和创新性、社会影响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

(一)传统取向的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心理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时勘,卢嘉,2001)。

(1)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

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受权变理论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多种领导理论。在组织变革中,管理决策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个体层面上,管理心理学比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面上,管理心理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利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用。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还有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它们也成为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2)管理心理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管理心理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相应的管理心理学研究由原来的局部、分散转变为整体、系统。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于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3)管理心理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管理心理学家把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来看待和研究,研究领域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

(4)管理心理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管理心理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如果工作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是很难实现高生产率的。相反,高的生产率是拥有改善工作生活质量所必需资源的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二)积极管理心理学的兴起

传统管理心理学更多地关注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等负面障碍问题的解决,例如,研究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研究更有效地解决冲突、压力和工作倦怠;改进不良的态度和对组织变革的抵制。积极管理心理学的提出弥补了传统管理心理学的不足。

此理论基础源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成果。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塞利格曼和席克珍特米哈依(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受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鲁森斯(Luthans,2002)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 Behavior)的概念。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被认作是积极组织行为学有关积极心理能力的典型代表。

本章小结

本章从管理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地介绍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包括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和具体方法),管理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科中的地位以及行为科学这一综合学科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探讨了当今管理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和新课题。

重要概念

心理学 组织管理 管理心理学 心理技术学 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 信度 效度 积极心理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