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标准化的含义和作用

商品标准化的含义和作用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化的对象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从一个企业角度看,企业的经济活动、技术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具有“重复性”,都可以进行标准化。所谓“重复性”,是指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或重复多次运用,如同一产品的反复生产,同一检验方法的反复多次运用,同一管理事项的重复进行等。

8.2.1 商品标准化的含义和作用

1)商品标准化的含义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对象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从一个企业角度看,企业的经济活动、技术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具有“重复性”,都可以进行标准化。所谓“重复性”,是指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或重复多次运用,如同一产品的反复生产,同一检验方法的反复多次运用,同一管理事项的重复进行等。这些事物和概念的多次重复活动便产生了按统一标准进行的客观需求。在反复进行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全部企业活动也就失去了统一的衡量准则和尺度,企业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管理活动。

所谓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它是商品标准的制定、发布、贯彻实施和修订的整个动态实践的过程。商品标准化是发展经济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质量和全社会效益的重要工作。

2)商品标准化的作用

(1)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前提,是巩固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基本条件。科学技术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规模就越大,社会化专业程度和技术要求也越高。社会各生产部门和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协作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高,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必然要求以技术上高度统一和广泛协调为前提,单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标准化来实现这种统一和协调,使得各部门、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2)标准化是建立最佳秩序,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又必须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实现管理机构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现代化。通过建立符合生产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设备动力、物资、劳动、质量、安全等科学管理制度,最后形成管理业务的标准化。标准化原理是科学管理的四大原理之一,不搞标准化,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就会产生混乱,也就无法获得最佳的生产秩序、技术秩序、经济秩序、安全秩序和管理秩序等。

(3)标准化是提高商品质量和合理开发商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技术保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标准化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管理目标,商品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具有法律的效力,必然成为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技术保证。在商品的设计中贯彻标准化,可以消除多余的功能或低功能的商品品种,通过系列化以最佳的品种结构满足广泛的需要;通过组合化,能用最少的要素组成较多的新品种等,这对于合理开发新产品,提高竞争和应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4)标准化是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增产节约、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商品标准,是根据我国的资源和自然条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使用安全的原则制定的。标准合理,就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标准化,节约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贯彻实施环保标准,实施安全和合格标志,可以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标准化是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的桥梁。标准化是商品研究、开发、生产、使用之间的连接纽带。一项科研成果,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研制成功后,一旦经过技术鉴定,并被纳入相应标准,就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强制性,得到迅速地推广和应用。同时,标准又是各种复杂、先进技术的综合,贯彻执行标准,实际上也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