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虽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但是它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要比商品资本大得多。商业资本的活动与商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消极作用。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利润。加价只是商业资本家取得利润的方式,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

第二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1.商业资本的形成

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是一种古老的资本形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他们积累了一定货币财富,形成了早期的商人资本。到了封建社会,商人资本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大商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对封建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它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商人资本有着根本的不同。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形式。我们在分析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时,假定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职能全部由产业资本家自己完成,他不仅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和管理生产,还要将所生产的产品直接卖给广大消费者。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那时生产规模不大,生产的产品数量有限,资本家完全可以自己销售,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商人代为销售。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商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品销售业务日益繁重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业资本家仍然实行自产自销,那么产业资本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商业事务,还需要建立庞大的产品营销网络,从而很难专注于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使流通资本大大增加,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因此,客观上要求产业资本家把商品资本的职能交给商业资本家去完成,从而专门从事商品生产。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独立化为商业资本,不仅有客观的必要,而且也具有可能性。第一,商品资本的职能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本来就是可以分离的,这就有可能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工,产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的销售和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二,从全社会看,总有一部分资本和一部分人员经常处于流通领域,从事商品买卖。商品资本运动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也使商品资本有可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处于流通过程中的资本的这种职能独立起来,成为一种特殊资本的特殊职能,并且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由分工给予特殊种类资本家的职能,商品资本就成为商品经营资本或商业资本。”(2)

可见,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是商品资本一部分的转化形式。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即使在商业资本形成以后,还是有一部分商品实际上是由产业资本家自行销售的。所谓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是指商业资本不再是产业资本的构成部分,而是产业资本以外的一个独立资本形式,并在流通中独立地发挥作用。其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销售商品的职能不再由产业资本家承担,而是由专门的商业资本家来承担。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的这种社会分工,使商业从产业中独立出来了。第二,商业资本家有自己独立的投资。第三,商业资本有自己独立的运动形式。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是W′—G′,而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这就是说,商品资本的运动只表现为商品的销售,也就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而商业资本的运动则表现为商业资本家用自己垫支的货币资本购买产业资本家的产品,再将产品出卖。第四,商业资本家有自己独立的目的,那就是要获得与投入商业的资本数量相适应的平均利润。

2.商业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从产业中分离出来以后,它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之后,对产业资本家来说,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完成,但是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仍没有最终实现。只有当商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时,W′—G′的过程才算真正完成,商品资本的职能才最终实现。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最终实现商品资本,这一职能在商品销售困难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一旦商品滞销,商业资本家就开始少进货或不进货,产业资本家就会因为商业资本家不再购买他的产品,而使W′—G′的过程无法完成。这种情况证明了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3.商业资本的作用

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虽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但是它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要比商品资本大得多。第一,节省流通资本。商业资本家同时为许多产业资本家销售产品,这要比由各个产业资本家自产自销所需要的资本少得多。从整个社会看,会减少流通领域的资本,增加生产领域的资本,从而能间接地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第二,加快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商业资本独立从事商品买卖业务,产业资本家不再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只要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就行了,这就可以大大缩短产业资本的流通时间,加快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另外,商业资本家同时为许多产业资本家销售产品这一点同样有利于加快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第三,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在流通领域经营商业,对市场销售情况和商品流通渠道比较熟悉,与产业资本家自行销售商品相比,商品流通时间更少,商品流通速度更快。

商业资本的活动与商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消极作用。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购买商品,对产业资本家来说,商品资本变成了货币资本,但是,商品本身并没有实现最终销售,而是暂时停留在商业资本家手中,从而产生了生产与消费脱节并有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尤其是盲目的、畸形的发展,随着流通环节增多,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行为有可能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在虚假繁荣的背后,虽然商品已经过剩,但表面的繁荣还会继续刺激产业资本家盲目地扩大生产,其结果必然使生产过剩进一步加剧,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利润。但是商业资本家在流通领域内进行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并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那么,商业利润从何而来呢?表面上看,商业利润是来源于流通中的加价,即来源于商品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然而,商业利润的本质不是这样的。加价只是商业资本家取得利润的方式,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只能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因为商人资本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所以很清楚,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如前所述,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销售对产业资本家有好处,既能够节省流通资本,又加快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因此,产业资本家愿意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商业利润转让给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以低于生产价格的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二者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正如马克思所说:“商业资本之所以能实现利润,只是因为产业资本在商品的价格中实现的并非全部剩余价值或利润。因此,商人的出售价格之所以高于购买价格,并不是因为出售价格高于总价值,而是因为购买价格低于总价值。”(4)

2.商业利润的量

商业资本家不仅要获得利润,而且要与产业资本家一样,获得平均利润。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和生产阶段一样,是形成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也必须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一样,提供平均利润。”(5)商业资本家参与利润的平均化,是通过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资本在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实现的。如果商业利润率高于产业利润率,一部分产业资本就会转移到商业部门,其结果是,一方面产业资本减少,可供销售的商品减少;另一方面商业资本增加,从事销售的资本增加。产业资本家就会利用这种有利的态势,抬高出厂价格,从而导致产业利润增加,商业利润下降。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一部分商业资本就会向产业部门转移,结果是产业资本增加,商业资本减少。商业资本家也会利用这种有利的态势,压低出厂价格,从而使商业利润增加,产业利润下降。资本在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反复转移的结果,就使得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双方按照新的平均利润率取得平均利润。

假定整个社会一年中垫付的产业总资本为720亿元(c)+180亿元(v)=900亿元,剩余价值率是100%,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那么,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720亿元(c)+180亿元(v)+180亿元(m)=1 080亿元,产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是20%。假定为了销售这些商品,需要投入商业资本100亿元,社会总资本也相应增加到1 000亿元。由于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一样,都要获得剩余价值,因而平均利润率就下降到18%。按照这个平均利润率,产业资本家应该得到900亿元×18%=162亿元的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100亿元×18%=18亿元平均利润。因此,产业资本家应该按照720亿元(c)+180亿元(v)+162亿元(m)=1 062亿元的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1 062亿元的出厂价格(也就是商业资本的进价)再加上自己应得的18亿元平均利润,共计1 080亿元的生产价格卖给消费者。由此可见,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出售商品,从商品的进销差价中获得的,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商业资本家在进行商业活动时,除了需要预付一定数量的商业资本用于购买商品外,还需要在流通过程中支付各种各样的流通费用。对于商业资本家来说,这些费用也是他的投资,同样必须从流通中得到补偿并取得相应的利润。

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与创造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流通过程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流通,另一方面又是价值的流通。前者表现为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向消费者手中的转移,后者则表现为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和价值实现过程。与商品流通的二重性相对应,商业流通费用也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部分。

1.生产性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引起的费用称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保管费、包装费、运输费等,它们都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个部分。如保管费可以分为保管过程中的不变资本消耗和保管人员的工资;运输费可以分为车损、油耗等不变资本支出和运输人员的工资;包装费可以分为包装材料等不变资本支出和包装人员的工资。为了把使用价值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需要进行运输、保管、分类和包装等活动。这些和使用价值变化有关的活动,与使用价值的生产同样重要,都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这些活动就其性质来说,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运输人员、保管人员和包装人员的劳动属于生产性劳动,其具体劳动将生产性流通费用中不变资本的消耗转移到产品中去;其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包括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通过商品的销售得到补偿并带来平均利润。

2.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由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费用称为纯粹流通费用,包括广告费、簿记费、商业信息费和商业职工工资等。纯粹流通费用同样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个部分,其中的物质消耗为不变资本,相关人员的工资就是可变资本。纯粹流通费用也是商业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些费用只是用于销售商品,使价值从商品形态变为货币形态,相关人员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既不能转移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也不能创造新的价值。也就是说,这些活动并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都不会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上去。这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要的费用。”(6)

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补偿。因为,商品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其中,不变资本价值是用来补偿产业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不能用来补偿纯粹流通费用;可变资本价值要用来补偿产业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支出,也不能用来补偿纯粹流通费用。因此,只有剩余价值才能作为用于补偿纯粹流通费用。马克思说:“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7)

假定商业资本家在预付100亿元商业资本的基础上,再追加100亿元投资作为流通费用,其中,生产性流通费用60亿元,纯粹流通费用40亿元。生产性流通费用60亿元中,不变资本35亿元,可变资本25亿元。假定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创造剩余价值25亿元。这样,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就增加到205亿元。由于40亿元纯粹流通费用要从剩余价值中扣除,因而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的剩余价值总额应为205亿元-40亿元=165亿元,平均利润率为165亿元÷(900+100+100)亿元=15%。产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为900亿元×15%=135亿元,商品的出厂价格为720亿元(c)+180亿元(v)+135亿元(m)=1 035亿元。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为200亿元×15%=30亿元,商业资本家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为1 035亿元+100亿元+30亿元=1 165亿元,商品的总价值较前例增加了85亿元,这是因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60亿元价值和创造25亿元剩余价值的结果。商业资本通过将商品的销售价格从1 035亿元提高到1 165亿元,收回了纯粹流通费用并得到了相应的平均利润。必须指出的是,加价只是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的方式,并不涉及来源问题。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观点看,纯粹流通费用完全是一种虚耗,只能从剩余价值中去获得补偿。而且,这种加价的程度只能根据社会平均必要的纯粹流通费用来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