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区域大城市群,加速区域城市转型与创新

构建区域大城市群,加速区域城市转型与创新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推动中心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竞争能力差,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支持东北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东北地区草原生态安全,实施东北地区天然草原保护项目。

四、构建区域大城市群,加速区域城市转型与创新

(一)发挥中心城市拉动作用,健全城市发展体系

相对于一般城市而言,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上有着十分重要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力的城市。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中心城市往往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大量的物流,大量的人力资本及银行资本及发达的社会分工,使得中心城市成为决策协调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拉动作用,健全城市发展体系可以加速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从而使城市群内各城市能够摆脱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市场不足的弊端。此外,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的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这样,由于整个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整个地区整体效益都得到提高。

(二)推动东北中心城市群的形成,构建第四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20]先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群对区域发展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中心城市群的形成。中心城市群的作用表现在:首先,由于中心城市群集中了各种熟练的劳动者、技术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各种文化教育组织、科研组织,它们的创新能力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技术和知识的扩散与传播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周围区域的人力资本质量。其次,中心城市群产业结构进化速度较快,在结构转换的过程中,中心城市群的某些产业转移到周围地区,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中心城市群聚集的雄厚资本,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会向周围地区输出大量资本,带动其发展。最后,中心城市群的服务业高度发达,通过其发达的流通网络、交通通信和信息网络,可以为周围地区提供各种服务,促使周围地区的发展。通过推动中心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发展。

(三)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城市经济创新

由于地理环境、初始条件和资源约束条件的差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有别于其他地区,必须改变原有的发展思维,进行发展理念上的创新。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约束:一是国际环境约束。东北亚地区既是亚洲实力最强的地区,又是最复杂、最多变、最不好把握的地区,许多因素掺杂其间,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二是国内环境约束。过去东北地区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是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而现在不仅面临国外跨国企业的强有力威胁,同时也面临国内其他企业,包括一些民营企业的挑战,竞争程度空前激烈。三是资源性约束。过去东北地区许多城市都是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主的城市,现在却普遍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如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有10个城市与煤炭、矿产石油资源的开发有关,现在已经有8个城市到了资源枯竭期,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考验。四是体制性约束。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众多,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债务包袱、人员包袱和社会包袱沉重。五是市场约束。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竞争能力差,产品市场占有率低。这些约束条件都决定了东北地区必须抛弃现有的发展思维和模式,根据新的形势和特点,创新地区的发展模式。

对于一些以资源性发展为主的城市,要加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鼓励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和水平。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矿山破产关闭、职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资源性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从体制上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大型贫矿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循环使用率以及木材的综合利用率,鼓励资源的二次利用。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依法关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矿山。做好沉陷区、露天坑的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在偿还资源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欠账的同时,发展新型生态环境产业。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研究天保工程实施方案调整和后续政策等问题。支持东北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和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东北地区草原生态安全,实施东北地区天然草原保护项目。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继续实施扎龙湿地补水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支持东北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促进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支持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设施的节能改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