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从事民事行为

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从事民事行为

时间:2022-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故,法定代表人对外的职务行为即为法人行为,其后果由法人承担。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个人并不会因其代表公司、履行职务的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情况往往是因法定代表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或违反忠实、勤勉义务而产生。但无论是法定代表人本人还是企业均应对法定代表人的法律风险有所认识。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我国法律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认为法人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为其唯一法定代表人,如公司为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或总经理。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法人在内部关系上也往往是劳动合同关系,故法定代表人属于雇员范畴。但对外关系上,法定代表人对外以法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时,其与法人之间并非代理关系,而是代表关系,且其代表职权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故无须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是故,法定代表人对外的职务行为即为法人行为,其后果由法人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代表人经内部确定后还必须经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登记,才正式取得法定代表人资格,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也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必须记载的事项之一,相应地,工商登记资料以及营业执照登记内容也是确认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主要依据。

通常而言,法定代表人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公司名义所从事的行为,即视为公司的行为,应由公司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换句话说,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个人并不会因其代表公司、履行职务的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法定代表人的特殊身份和职责,在一定条件下,法定代表人可能会就公司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往往是因法定代表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或违反忠实、勤勉义务而产生。但无论是法定代表人本人还是企业均应对法定代表人的法律风险有所认识。

法律风险一

1.风险名称: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或法人代表混淆。

2.表现形式:在递交文件或报告中,将法定代表人等同法人。

3.法律后果:混淆法律概念,影响公司对外形象。

4.防范技巧和方法: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而一些诉讼当事人常常会混淆两者的含义。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一是两者的概念不同,二是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三是两者组成的人数不同,四是两者的权限不同,五是两者变更的法律程序不同。

法律风险二

1.风险名称:挂名法定代表人。

2.表现形式:实践中,企业出于种种原因,有的股东或投资人并不愿出任法定代表人,而是利用他人的名义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

3.法律后果:(1)对企业,一旦该挂名法定代表人与实际股东或投资人发生矛盾或争议,整个企业将处于难以控制的风险之中。由于只需签名即发生法律效力,该挂名法定代表人直接以企业名义对外举债或进行担保的后果,将全部由企业承担。(2)对挂名者,如果实际控制人操纵公司时存在虚构出资、抽逃出资行为,或者在诉讼过程中有隐匿、转移资产,或未经清算擅自处分财产等行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要面临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若公司欠钱,在没有还钱的情况下,针对该欠款,法院可对法定代表人采取罚款、拘留、限制出境或限高消费等措施。

4.防范技巧和方法:股东/投资人借助他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必须慎重。就挂名法定代表人而言,风险在于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往往累及自身且其百口难辩,如当企业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法定代表人出境。因此不要轻易担任他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最低限度应签署明确责任的协议,这样在不参与实际经营管理的情况下,挂名法定代表人通常可避免承担刑事责任,但其他责任难以免除。

法律风险三

1.风险名称: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

2.表现形式:法定代表人超越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对其权利限制,以法人的名义与相对人签订合同,或在对外出具的文件上签字。

3.法律后果:除了强制性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外,法定代表人以公司的名义作出的代表行为均对公司具有法定约束力,公司必须承担该代表越权行为带来的不利风险及法律后果。

4.防范技巧和方法:强化公司财务负责人对法定代表人的制衡机制,保证财务负责人能事先制止法定代表人超越内部权力限制以公司名义作出的代表行为。实行公司印章分类管理机制,公司印章保管和使用分离,通过印章保管人对印章使用人的监督确保以公司名义作出的行为符合公司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