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状态,指某种客观现象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就能引起民事权利变动后果的法律事实。合法行为又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和准法律行为等。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这三者的效力虽然由法律直接规定,但是均以表示一定心理状态于外部为特征,这一点与法律行为极为相近,所以,学说上将此类行为称为准法律行为。

第二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一)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民事法律关系是因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而在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民事法律规范本身并不能在主体之间直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也不能改变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的条件:民事法律规范、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事实。其中,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条件,而法律事实则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民事法律关系才能产生,并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变更或消灭。

(二)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有时只需要一个法律事实为根据,有时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相互结合为根据。这种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总和,就是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例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就需要立遗嘱的行为和遗嘱人死亡这两个法律事实才能够产生。单有立遗嘱的行为或遗嘱人死亡的事实,都不足以引起遗嘱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主体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自然事实和行为两大类。

(一)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指人的有意识行为之外的,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自然事实包括事件和自然状态两类。

1.事件

事件,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就能直接引起民事权利变动之后果的法律事实。例如,人的死亡、物的灭失都属于事件,它们一旦发生就能够引起婚姻关系、所有权关系的消灭等。

2.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指某种客观现象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就能引起民事权利变动后果的法律事实。例如,自然人的下落不明、对物的持续占有、权利的持续不行使等均属于自然状态,都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行为

行为,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人的有意识活动。人的行为包括民法上的行为、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其中,以民法上的行为最为常见。

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行为可以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其他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合法行为又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和准法律行为等。

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法律事实。例如订立合同、立遗嘱的行为。其特征在于当事人有意识地要建立、变更或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并且通过一定的行为将内心的意思表达出来。

事实行为,也称为非表示行为,指不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件,行为的结果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行为。例如,遗失物的拾得、无主物的先占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准法律行为,包括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等。这三者的效力虽然由法律直接规定,但是均以表示一定心理状态于外部为特征,这一点与法律行为极为相近,所以,学说上将此类行为称为准法律行为。意思通知,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选择权行使催告等;观念通知,如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债务承认等;感情表示,如被继承人之宽恕等。

2.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指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包括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等。这些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法律的否定反应,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在行为人和受害人或其他人之间形成民事责任关系。

3.其他行为

其他行为,指除了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之外的行为,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