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了1838种职业,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劳动者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能全面、严格地贯彻落实。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重视,未将其与工资及福利待遇挂钩。

四、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是指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从而可以从事该职业的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有关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作出评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专业(工种)知识、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对技术考核合格的劳动者,由劳动行政部门按规定核发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或《高级技师合格证书》。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雏形是20世纪50年代在工业体系中实行的八级工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旧的考核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国家资格认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83年,制定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1993年,原劳动部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开始建立技术工人技能水平考核鉴定的国家体制。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随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相继出台,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了1838种职业,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促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还少量地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二)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劳动者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能全面、严格地贯彻落实。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民办企业尚未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由此引起的事故每年层出不穷。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重视,未将其与工资及福利待遇挂钩。

2.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既有国家认证的,也有地方认证的;既有劳动或人事部门认证的,也有行业协会认证的;既有国内认证的,也有国外认证的。例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既有科技、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组织考核颁发的,又有微软等企业组织制定考核的;又如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五种之多。根据有关部门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所有依据国家单项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条例设置的职业资格占全部职业资格总数的20.8%,依据部门和省市文件设置的职业资格占51.2%,其他事业单位、协会、企业等设置的职业资格占28%。如“职业经理人资格”一个项目就有多达19个协会等机构重复设置,这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多方认证与管理,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与统一性,导致认证标准不统一及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等问题的产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技术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一些职业考核标准略显滞后,不能适应实际生产技术的需要。根据1999年颁布的《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的职业划分为1838个,但到目前为止早已突破了2000种,而实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数量与之相差甚远,很多新增加的职业尚无相应的考核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