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时间:2022-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将造成西太平洋地区发生台风的频率增加。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气候变化将造成我国的作物品种尤其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华北的强冬性小麦随着寒冷期的减少将被半冬性小麦取代。而且,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还将更大。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目前广泛开展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大都以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区域水量平衡为基础,使用大气环流模式输出结果或假定的气候变化情景,探讨未来水文和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后,水资源供给状况会出现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江河流量区域性差距扩大

对于江河流量的变化,现在比较一致的预测是:高纬度地区和东南亚,年平均流量将增加;中亚和环地中海地区、南非和澳大利亚,年平均流量将减少。其他地区没有一致的流量预测结果。气候变暖会促使冰川消退和永久雪盖减少加快。预计到21世纪末,1/3~1/2的山地冰川将消失。中高纬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可能会因此而减少。受气候变暖影响,专家利用模拟研究表明,“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气候变化导致的年径流量变幅最大,其中淮河减少15%,海滦河流域的京津唐地区减少16%;辽河增幅最大,为17%;黄河上游增幅次之,为15%;松花江增幅最小,为12%。年径流量的增加和减少都是发生在春、夏、秋季,径流量减幅较大的月份发生在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情景下,径流量减幅可达降水减幅的4倍以上;径流量的增加发生在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的情景下,径流量的增幅与降水的增幅基本一致”。[68]

2.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大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缺水量虽然小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缺水量,但是中等旱年和特枯水年的缺水量严重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到2030年在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海滦河流域缺水量达252亿~477.6亿立方米,黄河流域为135.1亿~243.4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为36亿~159.2亿立方米。[69]“现有的研究还表明,气候变暖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趋于减少和(或)蒸发的增加大于降水增加的地区”。[70]

3.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增强全球大尺度水文循环,使全球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降水变率可能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71]近50年来,中国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冻土最大减薄了4~5米。到2050年,中国预计其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左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冰川减少不仅直接造成了山体滑坡、山洪暴发以及冰川湖外溢,同时也增加了河流年度内流量的起伏变化。由于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西北部冰川,冰川的迅速缩减将改变地表径流状况,从而影响中下游的水力发电、航行、灌溉等生产活动。由于降雪覆盖在冰川上可以保护冰不会融化为水,因此在高降水的年份冰川可以留住这些水;而在温暖或干燥的年份,冰川则会融化释放出多余的水来弥补降水的不足,因此冰川是江河水量的天然调节者。冰川日益融化使得夏季冰川变小,从而降低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并可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更频繁的水涝和旱灾。[72]

4.一些地区的水质将出现严重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一些地区的蒸发量加大,江河水量趋于减少,可能会加重江河地区的污染程度,特别是在中等旱年和特枯水年将会更加严重。在年平均流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气候变化还可能造成河水温度的上升,促进河流里的废弃物分解、污染物沉积,造成水质下降。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海岸带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我国沿海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近5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年报》指出,我国沿海海平面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2.6毫米/年。[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秋麟日前预测说,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趋势,20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0~40厘米,2050年将上升30~60厘米,2100年将上升40~90厘米。[74]

2.气候变化对海岸带资源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将受到侵蚀和污染的威胁,沿海滩涂被围垦的压力增大,海洋鱼类的种群平衡破坏将日益严重,河口盐水的入侵将影响整个河口的生态环境,对淡水资源和土地盐碱化造成威胁。同时,海平面上升将扩大对海岸的侵蚀。我国各三角洲在未来海平面加速上升以及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泥沙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受到侵蚀,甚至可能衰退和消亡,尤其是黄河三角洲面临的侵蚀危险最为严重。

3.气候变化加重海岸低地洪涝灾害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低地等脆弱区面临洪涝威胁甚至被淹没。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1 5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基面高程0.4米以下,约一半土地在0.9米以下,完全依靠海岸防护设施保护。海平面上升将会对洪水起顶托作用,加大这一地区洪涝灾害的威胁。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将造成西太平洋地区发生台风的频率增加。我国沿海地区发生台风、风暴潮的频率和强度都会有所增加,加重海岸低地的灾害程度。

(三)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对我国来说将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变化造成我国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制度改变

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75]气候变化改善了我国部分农业生产区的热量条件,但是水分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技术和资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76]全球气候变暖还将改变我国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制度,预计到2050年,目前大部分两熟制地区将被各种模式的三熟制取代,而两熟制地区将取代一熟制地区约25%的范围。

2.气候变化对我国的作物品种影响更大

气候变化将造成我国的作物品种尤其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华北的强冬性小麦随着寒冷期的减少将被半冬性小麦取代。南方占主导地位的水稻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强,将逐渐向北方稻区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77]

3.气候变化将对我国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不采取任何适应性措施的情况下,到2030年,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化可能下降5%~10%。而且,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还将更大。其次,作物生产率取决于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这两个过程的结合,温度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也直接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使作物产量大受影响。

4.气候变化使农业病、虫害、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增加农药和除草剂的应用

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尤其是暖冬频率的时长增加,“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越冬基数增加、越冬死亡率降低、次年病虫害发生加重,全国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期提前、危害加重,使农作物害虫迁入期提前、危害期延长”。[78]农业病虫害的区域扩大又导致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增加,这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将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持续性的污染,作物损害程度进一步加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