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涵与特性

内涵与特性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6年11月2日,英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放电视节目,同时也开始播出电视新闻。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往往过分重视新闻的形象性,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只有影片新闻才算是真正的电视新闻。对电视新闻的体裁或分类,尚存在不同的说法。而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论电视、报纸、广播都是具有真实性的传播规律的,可见,“真实性”不是电视的特性。

第二节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广播新闻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在广播新闻的声音符号体系中,又包含有声语言和音响两大部分。仅从运用声音符号体系表现内容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按是否运用音响,分为口播体裁和录音体裁两大类。口播体裁指单纯运用有声语言表现内容的新闻体裁,一般先按口头表达的要求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转化为声音并经由电波传送出去;录音体裁指除运用有声语言外,兼用实况音响材料表现内容的形式。

从综合运用广播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广播新闻体裁又可具体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对话等。

侧重从播出技术特征着眼,还可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2.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早期的电视新闻经历过以口播新闻为主和以影片新闻为主两个发展时期。1936年11月2日,英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放电视节目,同时也开始播出电视新闻。最早的电视新闻由电台、通讯社供稿,采用广播新闻播念文字稿的形式,有时配有相应的图片或图表。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电视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1939年4月30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所属的实验电台电视播送了纽约世界博览会,并实况播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博览会上的讲话,被认为是英国和美国最早的有声音和图像的电视新闻。1947年,电视新闻开始借助16毫米摄影机和电影胶片进行报道,进入了以影片新闻为主要报道形式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往往过分重视新闻的形象性,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只有影片新闻才算是真正的电视新闻。影片电视新闻借助摄影机和胶片摄取图像,后期制作中配以解说词及音响,再通过电视播出,制作周期长、时效慢,表现手法也较为电影化。中国拍摄的第一条影片电视新闻,1958年6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主题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创刊”。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录像设备和录像带小型化取得进展,新开发的便携式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为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突破性的科技手段革命。小型、轻便的摄录设备由一两个人就可以方便地带到任何地方进行新闻拍摄,而且再没有了胶片冲洗等环节,采集回来的画面与声音,很快就可以编辑成为正式的节目。同时,电子现场节目制作设备EFP也应运而生。

据史料记载,第一家决心用电子新闻采集技术来全面替代原有的全部使用胶片设备的,是1974年9月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一家电视台KMOX-TV。

在电视传输方面,1962年6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合作发射了“电星1号”卫星,首次成功地转播了电视信号,开启了电视传播全球化的新时代。1964年8月,美国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固定的、可以从事洲际电视转播的通讯卫星“同步3号”;1964年10月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便是经“同步3号”卫星将实况转播至美洲和欧洲各地。1964年8月20日,国际通讯卫星组织成立。1965年4月6日,国际通讯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国际商用同步卫星“国际电讯卫星1号”,又称“晨鸟”卫星发射成功,使国际卫星传播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11)

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和卫星通讯设备相结合,又产生了卫星新闻采集设备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为更方便、更广泛、更大量地实施跨区域、全球化电视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ENG、EFP、SNG被广泛应用于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跨地域、全球化同步报道。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明与迅速发展,数字新闻采集设备DNG(Digital News Gathering)以更小型化、集成化、便捷化、高性能化等优势,使电视新闻更表现出其快速、即时的特点,总览天下要闻,瞬间汇于荧屏,大大优于其他传播媒体,对社会公众形成愈来愈强的影响力。进入80年代,电子摄录设备更出现普及化、家用化的趋势,小型、方便、价廉的DV设备更广泛地成为各阶层人士日常使用的娱乐和信息工具。电视新闻也不局限于由新闻专业人员采制,而有可能由社会公众采制提供部分新闻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电视记者”变成现实,有力地延伸和扩展了电视新闻的报道视野和视角。

对电视新闻的体裁或分类,尚存在不同的说法。从综合运用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内容时所呈现的特征着眼,在实践中,已客观存在并被大家普遍认可的电视新闻体裁,大致可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解说与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其中,有些新闻体裁实际上又是互相交叉的。比如,主要特征是电视系列报道,但也可以是由一组电视新闻消息构成的系列报道,也可能是由一组电视新闻专题构成的系列报道。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专题在内涵上实质又是相通的。

侧重从播出技术特征着眼,还可分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口播新闻、字幕新闻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

(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性。

关于电视的特性,也存在过不同的认识与表述。有人说电视的特性是“真实性”、“迅速性”、“及时性”;有人说电视的特性是“同一性”、“现场感”;有人说电视的特性是“兼容性”、“现场性”、“介入性”、“参与性”;有人说电视的特性是“传播及时性”、“形象纪实性”、“观众参与性”、“艺术综合性”……

本书认为,在研究电视特性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明确“特性”的概念,在严格的“特性”的概念前提下,来分析和揭示电视的特性。

根据《辞海》的解释:“特性——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性质”。所谓“特有的”,自然是为他物所不具备。顺理成章,电视的特性,当然应是只有电视才具有的性质。无论电影也罢,报纸也罢,杂志、广播也罢,统统不再具备。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前面所述关于电视特性的各种概括,是否准确、严密,就比较容易清楚了。

先看“真实性”。在这里提出的“真实性”,无疑是就新闻传播工具而言的。在新闻学的范畴中,“真实性”的概念,是新闻与文学艺术等相比较而产生的。而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论电视、报纸、广播都是具有真实性的传播规律的,可见,“真实性”不是电视的特性。

又看“迅速性”、“及时性”,或“传播及时性”。在这点上,广播完全可以与电视相提并论,所以,也不能说是电视特有的性质。

再看“参与性”。所谓电视具有“参与性”的含义,是说电视在节目形式上,可以把观众拉入到节目中,并使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成为节目演出中的一员。比如说《电视论坛》等节目,观众在屏幕上抒发自己的见解,成为节目的主人。又如,在电视上记者就某一问题采访公共场所的观众,由观众充当主角,进行阐述。再如,由于现代电视技术的发达,双向互动电视使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可与各个家庭里的电视观众直接通话,让观众随时自由地参与到正在播放的猜谜、智力竞赛等等节目中来。诚然,电视为观众——(用大众传播学的术语来说)传者为受众——所提供的这种“参与”的充分程度,是其他大众传视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这种“参与性”仍然并非只属电视独有。在广播中,这种“参与性”现在也是表现得引人注目的。由电话线所构成的广播电台与听众之间的传播环形回路,同样可以使听众随时参与到正在播出的节目中来。

至于电视具有“兼容性”、“艺术综合性”的特性等说法,是讲电视可以把电影、戏剧、广播、音乐,戏曲等各种传播媒介及传播形式等交叉、融合在一起,综合各种艺术。但是,对于这种意义上的“兼容性”和“艺术综合性”,如果我们翻开电影艺术理论研究的著作,就会看到大量的、对电影具有这种“兼容性”、“艺术综合性”的论述。在电影中,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也是无一不被综合。即便是从新闻传播的领域来讲,电影也并非是完全绝缘。新闻纪录电影则是一例。

那么,电视的特性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电视的特性是“即时形声传播性”(相近的表述也可以为实时形声传播性、同步形声传播性)。因为,只有这一点是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所不具备、无法企及的。

拿与电视亲缘最近的广播、电影来比较,广播是具即时传播性的,然而却不具“形象”。电影是具有形声传播性的,然而却没法“即时”。除电视以外,在即时传播性上,广播绝对胜于报纸、杂志、电影等大众媒介。因此,广播得以诞生。在形声传播性上,电影因其远比幻灯、摄影、戏剧、舞蹈等更能逼真于生活本身的运动形式,所以,电影得以生存。而人类之所以在广播、电影之后,还要不遗余力地促使电视问世,正在于电视“先睹为快盖电影,声画并茂胜广播”。

(2)电视媒介的优势。

要扬电视独家优势,也绝非是仅仅要发挥电视“即时形声传播性”的特性,还要注意发挥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相比较时的优势。我们认为,电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当我们将电视的特性与电视的优势结合起来认识的时候,就能清楚地看到,在电视传播中,注意发挥电视的特性,将会使电视传播发挥和体现出最大的绝对优势,使其他传播媒介望尘莫及。

例如,要发挥电视的特性,使电视传播发挥和体现出最大的绝对优势,我们就应当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电视现场直播等传播方式。尤其是对那些最需要而且唯有电视现场直播才最能迅速及时展示事物发展过程和风貌的事件,就应不遗余力地去实现电视现场直播,而非录制后播等传播方式。

基于电视特性的充分张扬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对奥运会的直播。人类最早对奥运会进行电视现场直播是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产生了压倒各种传播媒介的轰动性效果。由此,奥运会上用于转播比赛实况的电视技术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加,利用卫星实现全球性通讯后,更加促进了电视实况转播的发展。1968年,从墨西哥通过卫星,就把第19届奥运会实况广泛地转播到美洲、欧洲和亚洲。当时,墨西哥奥运会还编制了一套全世界统一的奥运会比赛实况电视转播节目,以供世界各国电视台转播的需要。到1972年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时,除有世界节目外,购买了电视转播权的各国电视台还能从奥运会现场向本国传送大量的节目,而在当年的奥运会运动场上,竟然也一下子涌进了130部彩色电视摄像机、27个流动电视台、11个电视传送室和70个播音室、84部磁带录像机和550部磁带录音机、80部电影摄影机。连有些体育设施也是根据电视的需要建设的。尽管受到某些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反对,游泳池还是安装了水下照明设备,并首次使水上运动电视化。

比赛项目的安排也考虑到观众的兴趣。各种体育器械上都刷了油漆,以利彩色电视转播。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行。奥林匹克中心编制了10套联合节目,设3 800条线路,通过卫星向全球转播。到1980年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时,在奥运会现场进行电视转播的设备数量,几乎比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增加了一倍。到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购买电视转播权的国家达到130多个。其中,美国广播公司为争取国内转播权,不惜付出2.25亿美元。欧洲广播联盟付出1 980万美元。日本也花了1 800万美元。再从电视受众方面来看,1972年转播第20届奥运会的电视屏幕,吸引了全世界约1/3的人。1980年,收看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的人,超过了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到第23届奥运会,据估计,观众超过30亿人。现在,每届奥运会的电视实况播出规模与水平更是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毋庸置疑,从根本上说,正是电视的“即时形声传播性”,使电视具有如此巨大的传播威力。

再如,当我们注意电视具有传播形象化优势的时候,就要注意电视是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传播媒介。因此,要尽量运用电视图像来表现事物、揭示事理、传播信息,不要让观众认为还不如听广播或看报纸。

当我们注意电视具有传播及时化的优势时,就可以充分运用电视没有排版、印刷、发行和胶片冲洗、拷贝制作等过程的技术优势,在时效性上与报纸、电影一决雌雄。

而当我们知道传播内容广泛化也是电视的优势时,就可以将新闻、教育、教养、娱乐、体育等各种节目,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艺术统统兼收并蓄、汇于荧屏,使电视媒介格外具有变化万千的魅力。

至于电视具有传播形式多样化的优势,又使我们更有利于注意让观众介入、参与大众传播过程中“传”的环节和行为,由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的“传者”,或兼容“受众”和“传者”。同时,也进一步协调和密切了“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使电视的传播过程和方式呈现生动的多元的形态。

在很大程度上,电视媒介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决定着电视新闻的优势。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种,除具备一般意义上新闻的本质属性外,自身还有多符号性,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符号报道新闻事实,具有“即时形声传播性”、接近性、广泛性等传播特性与优势。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相比较,因其形声兼备、直观生动、现场感强,可把事实的本来面貌具体形象、细致入微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2.广播新闻的特性

通过对电视媒介以及新闻特性的分析,我们已不难把握对广播特性的认识。可以说,广播的特性是“即时同声传播性”。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现场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播给广大的听众。这也是广播最大的优势。如果不强调“即时”或“同步”传播,那么,广播就会等同于留声机或录音机了。毫无疑问,广播新闻的特殊传播优势,也在于集中体现广播媒介“即时同声传播性”的特性。

本章小结

img1广播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传播,是迄今为止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对现代人行为影响最重大、最深刻、最广泛的新闻传播。世界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证明,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哪一家主流广播电视台,无不是把广播电视新闻部门看作最核心的重要部门,把广播电视新闻视为电台电视台的旗帜。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无不是最早、最快凝聚和应用着人类最先进的高新科技结晶的领域。在我国,“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新闻性节目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骨干”。这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的特性和独家优势所决定的。

img2电视的特性是“即时形声传播性”。电视的特长至少表现在: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注意发挥电视的特性,将会使电视传播发挥和体现出最大的绝对优势,使其他传播媒介望尘莫及。为此,应当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电视现场直播等传播方式。注意发挥电视的优势,将会使电视在与其他各种传播媒介的相互比较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img3广播的特性是“即时同声传播性”。广播新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要尽可能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同步地传播有关新闻信息,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生动地传播新闻信息。

思考题

1.广播电视新闻为何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

2.广播新闻的定义?

3.电视新闻的定义?

4.广播媒介的特性是什么?

5.电视媒介的特性是什么?

6.认识电视媒介的特性与电视现场直播有什么关系?

【注释】

(1)〔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同上书,第8页。

(3)〔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4)〔美〕马克思韦尔·麦考姆斯、唐纳德·肖:《大众传播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参见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0页。

(5)达尔著:《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1999年版。

(6)〔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

(7)徐光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页。

(8)参见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v/2004-07-09/1646438908.html)。

(9)马庆平:《国际广播的起源与当今国际广播的特点》,载《世界广播电视参考》2005年第11期。

(10)〔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美国新闻史》(第8版),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320页。

(11)参见郭镇之著:《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