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Biber的模式对中美两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该书共有英语作文100篇,选自1996年《科技英语学习》杂志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征文。总体上,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比较多。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形容词的数量显著高于美国学生的作文。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

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1]

马广惠

摘要: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九个语言特征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较多的第二人称代词、语篇虚词、连词和形容词;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比较长,使用了较多的because状语从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和说服动词。总体来说,中国学生的作文反映了征文的特点,具有信息性和正式性;美国学生的作文表现出更强的口语体修辞特征,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和先主后补的特点。

关键词:英语作文、语言特征、对比分析

1.引言

为了研究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Biber(1988)采集481个样本,对其中的67个语言特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归纳出7类功能维度(functional dimensions),用于描述英语语篇的各类变体。这7类功能维度为:信息性/参与性、叙述性/非叙述性、文内性/文外性、说服性、抽象性/非抽象性、即时补充性、学术性[2]。每一类维度都有对应的语言特征。

国外的一些对比修辞研究应用了Biber的研究成果(Grabe&Biber,1987;Dantas-Whitney &Grabe,1989;Connor,1995)。Connor用Biber的模式,对英国、新西兰和美国三个国家中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对比分析。她发现,与其他两国学生的作文相比,美国学生的作文具有较多的参与(involved)特征,有大量的“that”从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缩写和从句。而英国和新西兰学生的作文用词比较丰富,这体现在他们作文的词比(type/token ratio)比较高。另外,美国学生作文的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国学生。

利用Biber的模式对中美两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采用Biber的理论模式,对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解释。

2.研究方法

2.1 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包括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共98篇,其中美国大学生英语作文49篇,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49篇。美国大学生的49篇作文取自王秋海(1999)编《美国大学生作文选》。该书49篇作文“是从美国数所大学中的大量的学生作文中精选出来的”(王秋海,1999:前言)。作文涉及校园、人物、人生、社会、生活、自然、文化等各方面的话题。中国大学生的49篇作文来自毛荣贵和Houston(1997)编著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一书。该书共有英语作文100篇,选自1996年《科技英语学习》杂志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征文。内容同样涉及校园、人物、人生、社会、生活、自然、文化等各方面的话题。本研究从中选取了49篇,办法是隔一选一。本研究采用的是书中的原文。

2.2 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

研究变量包括66个语言特征(表1)。除变量“句长”之外,其他65个来自Biber(1988:222—245)和Biber开发的语言特征标注器(tagger)。在用标注器对98篇作文逐篇做了语言特征标记之后,用配套的统计软件对标注结果进行了统计;然后用SPSS1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0.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表1)显示,中美学生的英语作文在9个语言特征上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其余57个语言特征则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总体上,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4个语言特征(表1:9、17、36、60)上显著高于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即第二人称代词、语篇虚词、连接词语和形容词(t=-2.507,p=.014;t=-2.016,p=.047;t=-3.734,p=.000;t=-2.210,p=.029)。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5个语言特征上(表1:3、16、65、52、43)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它们是作文长度、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动词宾语从句,以及说服动词(t=5.917,p=.000;t=2.50,p=.014;t=3.575,p=.001;t=2.122,p=.036;t=3.04,p=.003)。中美学生在其中3个特征——词数、第二人称代词和句子连接词语——上的差异,与作者过去一项研究的发现一致(马广惠,2001)。

表1:语言特征表(N=66)

img10

续 表

img11

续 表

img12

4.讨论

4.1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

总体上,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比较多。语篇虚词(discourse article)指“well,now,anyway,anyhow”等一些用于保持会话连续的词,它们很少用于口语体之外的文体。在Biber的模式中,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同属于信息性/参与性这对功能维度中参与性一方的语言特征,反映出语篇的互动性。也就是说,EFL或ESL作文中存在较多的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表明其有一定的口语特征。但是,从写作策略的角度说,EFL或ESL作者使用较多的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有可能说明他们有意或无意采取了一种和潜在读者进行心理交谈的写作策略,用以弥补其语言能力的不足,使之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能保持思路的不间断和写作的连贯。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连接词语的数量显著高于美国学生的作文。连接词的作用是明确表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它们是比较正式的文体特征,常用于精心构思的语篇(Ochs,1979;见Biber,1988:239),如学术文章、官方文件和专业信件(见Biber,1988:242)。在Biber的模式中,连接词列在第五个功能维度的语言特征中。第五个功能维度体现语篇的信息性和抽象性特征。由此可见,本研究所选的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经过精心准备,符合征文的特点,也反映出这些作文具有一定的信息性和正式性特征。另外,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较多地使用连接词,可能与他们作文中的主导句型是简单句有关,也可能与EFL教师强调在EFL写作中使用连接词有关(马广惠,2001)。

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使用形容词的数量显著高于美国学生的作文。无论用形容词做定语或是做表语,中国学生的作文都高于美国学生的作文。但是产生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做定语的形容词。从表1的第28项可以看出,中美学生作文之间在做定语的形容词上接近显著性差异(t=-1.908,p=.059)。在Biber的模式中,做定语的形容词分别出现在第一个维度的信息性语言特征和第二个维度的非叙述性语言特征中。这说明本研究所选的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有一定的信息性特征。Biber认为,定语形容词用于解释名词信息,寥寥数语就可以表达较多信息,因此比表语形容词和定语从句更多地用于进一步细化名词信息。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同时表现出互动性和信息性、口语性和正式性的不同特征呢?通过对四个语言特征的分布(表2)进行分析发现,这是由不同作者之间的个体差异(variations among writers)造成的。

表2显示,第二人称代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2/3的中国学生作文使用了第二人称代词,说明有一定的普遍性。按照传统对比修辞理论,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第二人称比较多,是一种文化修辞的迁移。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修辞文化中,人们可能比较倾向于在语篇中使用较多的第二人称,所以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出现了修辞迁移。情况是否如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中文的第二人称属于哪一种功能维度的语言特征,也是有待研究的问题,不能用英语的功能维度机械地解释中文语言特征的功能。

表2:EFL作文中的四个语言特征的分布(N=49)

img13

表现出EFL写作者个体差异的是“语篇虚词”。只有1/3多一点的中国学生作文使用了语篇虚词。这一部分作文导致了中美学生作文之间在“语篇虚词”特征上的显著性差异,并使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总体上有了一些互动性和口语性特征。

4.2 美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

上面讨论的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显著多于美国学生英语作文的那些语言特征,下面讨论美国学生作文中显著多于中国学生作文的语言特征。

首先,美国学生以英语为母语写作,其作文长度长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跟选样也有一定关系(马广惠,200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Leung,1984;Raimes,1985;Reid,1993;Ferris,1994;马广惠,1998),作文长度往往与作文评分的相关程度比较高。虽然作文的长度不是质量高的充分条件,但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作文有一定长度至少说明写作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Reid(1993:196)指出,有长度的EFL作文不一定没有语法错误,不一定读起来像英美人写的作文,“但是,作文有一定的长度,常常表明段落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Ferris(1994:56)更进一步指出,“长度影响文章的整体论说质量。也许这是因为文章越长,作者越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充分:(1)阐释他/她的论点,(2)用相关和恰当的论据支持其论点,(3)估计可能会出现的不同观点并加以反驳,(4)有根据地表明论点是如何支撑论点的。换句话说,短篇文章不能涵盖有说服力的论说文的所有组成部分,也就是对文章的整体质量评分证明有显著影响的那些组成部分。”马广惠的研究(1998)表明,EFL作文长度可以解释EFL作文评分59.8%的变异,即EFL作文分数的差异大约有60%是作文长度不同造成的。

以前的研究表明,美国学生英语作文的主导句型是复合句(马广惠,2001)。本研究进一步显示,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主要在三种从句上显著多于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Biber指出,过去的研究表明,because引导从句主要出现在口语体中。because从句出现在第一个功能维度的参与性语言特征中,说明它是与口语体相关的。Biber的解释是,because从句是时间限制的产物,即无论是交谈或写作,当有时间限制时,人们就倾向于使用because从句来说明因果关系。书面体则较多用as引导原因状语从句(Biber,1988:236)。

结合Connor(1995)和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看出,在写作中比较多使用that引导的从句是美国学生的修辞习惯。这种修辞习惯表现出的是即时化、口语化和个性化特征。在Biber的模式中,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均是第六个功能维度的语言特征,反映语篇是在匆忙和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形成的,是相对没有充分构思的语篇。Biber指出,第六功能维度中的语言特征,反映的是在非精心构思的语篇中对信息的后续补充说明。在有时间限制、无法对话语或语篇进行充分准备的交际环境中,信息断续地产生和发出(fragmented production)。在这种交际环境中,时常需要立即对已发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elaboration),因此就会较多地使用that引导的从句。由此可见,用比较多的that定语从句,反映出美国学生先主题后补充的修辞模式。由于口语交际往往有时间限制,口语语篇中常常有这些特征,所以这些特征在书面体中的出现使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有了口语化特征。另外,Biber还指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常常用于补充说明与说话者个人立场有关的信息,如I wish that...,It is amazing that...,I am happy that...,因而使语篇的内容有了个人情感的色彩。

美国学生作文中,说服动词的数量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的作文,也是由个体差异造成的,因为只有1/3的美国学生作文使用了说服动词。说服动词包括agree,arrange,ask,beg,stipulate,suggest,urge等一些表示督促的动词,暗示将来要产生某些变化(Biber,1988:242)。在Biber的模式中,说服动词属于第四个维度的语言特征,主要功能是表现说服性(persuasion)。

5.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说,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样本反映出征文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信息性和正式性特征;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样本表现出更强的口语体修辞特征、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和先主要信息后补充说明的特点。

本研究的结果对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有如下启示:(1)要鼓励我国的EFL学习者写有一定长度的英语文章,以充分表达思想,并借此提高英语交际水平。(2)借助IT技术、语料库、语料分析和统计软件,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人员可以对EFL学习者语篇语言特征发展状况作历时研究。可以收集EFL学习者不同时期的英语作文,对它们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他们英语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和规律,将之用于指导写作教学。(3)在对比修辞研究或英语写作研究中,不能简单、盲目地认为EFL作文中不同于英美人士作文之处就是错误的、不地道的或不得体的。语篇变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语域、体裁、文化、社会、历史、修辞和写作者个人风格等一系列因素,所以需要全面看待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差异。(4)最后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写作者的信息,如写作者的英语水平、在校级别、写作学习情况和写作环境因素(写作时间、写作地点、限时与否、限字与否等)。以后的相关研究应该尽可能地收集这方面的数据,有助于全面地分析和解释EFL写作中的各种现象。

参考文献

马广惠,1998,《中国大学生的母语写作能力、英语分项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的系统影响》[D]。南京大学: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马广惠,2001,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J]。《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第12期。

毛荣贵,Houston,D.S.1997,《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王秋海,1999,《美国大学生作文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Biber,D.1988.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Cambridge:CUP.

Connor,U.1990.Linguistic/rhetorical measures for international persuasive student writing[J].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24,67-87.

Connor,U.1995.Examining syntactic variation across three English-speaking nationalities through a multi-feature/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A].In Composing Social Identity in Written Language[C],edited by D.L.Rubi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Dantas-Whitney,M.,and W.Grabe,1989.A comparison of Portuguese and English newspaper editorials[A].Paper presented at the 23rd Annual TESOL Convention,San Antonio,Texas.

Ferris,D.F.1994.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student persuasive writing:Differences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J].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28,45-63.

Grabe,W.,and D.Biber,1987.Freshmen student writing and the contrastive rhetoric hypothesis[A].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Forum,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eung,Lily,S.K.198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1and L2writing[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2.

Raimes,A.1985.What unskilled ESL students do as they write:A classroom study of composing[J].TESOL Quarterly,19,229-258.

Reid,J.M.1993.Teaching ESL writing[M].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

【注释】

[1]原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2]Biber(1988)的最后一个维度实际上是一个不十分确定的因素(pp.114—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