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1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黄土高原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主体是华北地台西部,另外还包括祁连褶皱系和昆仑—秦岭褶皱系东段。黄土高原地区内部的新构造运动也很活跃,其方式主要是大面积的间歇式抬升。此后,黄土高原所在区大部分又转为剥蚀区[3]。第三系为黄土高原的主要下伏地层,构成以晚第三纪早上新世含三趾马化石的红色粘土层为主,厚度80 m左右[4]。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_黄土高原地区农业

3.2.1 大地构造与区域岩性

黄土高原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主体是华北地台西部,另外还包括祁连褶皱系和昆仑—秦岭褶皱系东段。其内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包含内蒙地轴、山西断隆、鄂尔多斯台坳和贺兰—六盘台褶带(图3-3)。本区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为界,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断块运动。多数大断裂在新生代后还有较强的运动,尤其是祁连断裂群和秦岭断裂群,其活动引发第四纪以来本区的多次地震。

黄土高原地区内部的新构造运动也很活跃,其方式主要是大面积的间歇式抬升。第四纪期间抬升总量约150—300 m。相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普遍抬升,汾渭谷地及银川—呼和浩特平原在第四纪强烈下沉,堆积了厚达几百米至千余米的碎屑物质(图3-4)。

img7

图3-3 黄土高原地区大地构造

Fig 3-3 Geotecnics of Loess Plateau Area

img8

图3-4 黄土高原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

Fig 3-4 Distribution of New tecnic movement in Loess Plateau Area

黄土高原的构造基底华北地台自青白口期(约900 Ma)隆起就一直处于剥蚀状态,直至中石炭世(300 Mα±)后,大陆内部开始大面积下沉,地处西部的黄土高原海水入侵时间最晚,海相沉积极薄,大量的陆相沉积以杂色砂岩紫红、红色泥岩为主。三叠纪(235 Mα±)后,黄土高原所在的昆仑—秦岭以北地区已形成连为一体的大陆,仅南部边缘仍遭到局部海侵(天水、麟游、耀县等)。三叠纪的陆相沉积以陕甘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最好,总厚近2 000 m,中、下部为代表干旱气候的河湖相紫红砂、泥岩,上部以灰、灰绿砂页岩为主并夹煤层,代表气候已转为温带半湿润气候。这种沉积特征一直维持到白垩纪早期(130 Mα±)。此后,黄土高原所在区大部分又转为剥蚀区[3]。第三系为黄土高原的主要下伏地层,构成以晚第三纪早上新世含三趾马化石的红色粘土层为主,厚度80 m左右[4]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纪以前,本区地层中并无显著的风成沙漠物质沉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