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钴潭西小丘记

钴潭西小丘记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得西山后八日②,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③,又得钴钅母潭④。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描摹了钴钅母潭西边一座小丘的胜景,抒发了激赏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压抑人才的社会现实的愤懑,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沣、镐、鄠、杜,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附近的四个地名,是当时豪门贵族居住之地。

img277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西)。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严谨。山水游记文笔明丽峻洁,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主张文以明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现存六百多篇诗文作品,散文成就大于诗。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钅母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氵营氵营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img278,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img279,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img280?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 释】

①作者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后,写出了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此篇是其中的第三篇。描摹了钴钅母潭西边一座小丘的胜景,抒发了激赏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压抑人才的社会现实的愤懑,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既以巧妙的剪裁再现了小丘之“貌”,又运用比拟手法活画出小丘之“神”。

②得:发现。西山:在永州城西。

③寻:沿。道:用做动词,在道路上行走,即步行。步:古代五尺为一步。

④钴钅母(ɡǔmǔ)潭:潭名,因其形状似熨斗而得名。钴钅母,熨斗。

⑤湍(tuān):水流很急。浚(jùn):水深。鱼梁:捕鱼的水堰。在河中间用土石堆成,中间留有鱼可以通过的缺口,缺口处装上鱼笼即可捕鱼。

⑥突怒:形容山石突起耸立的样子。偃蹇(yǎnjiǎn):盘曲高耸的样子。

⑦负土而出:冲土而立。

⑧嵚(qīn)然相累:高耸重叠排列的样子。嵚然,高耸貌。累,累积,重叠。

⑨冲然:直立的样子。角列:像兽角排列的样子。

⑩罴(pí):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泳,也称马熊、人熊。

⑪笼:用做动词,装进笼子。

⑫货而不售:要卖但没卖出。

⑬怜:喜爱。售:买下。

⑭李深源、元克己:作者的两位朋友,当时同被贬到永州。

⑮铲刈(yì)秽草:铲割掉杂草。秽草,杂草。

⑯举熙熙然回巧献技:全都高兴地表现出巧妙的姿态,献出高超的技艺。举,全部。熙熙然,和谐欢乐的样子。回巧,指山峦回环、云水萦绕貌。

⑰效:呈现。兹:这。

⑱枕席而卧五句:铺上席子、枕头躺下,于是清冽的景色跃入眼帘,潺潺的水声传入耳鼓,恬淡空灵之境融入神思,深沉幽静之气沁入心灵。清泠(línɡ):形容景色清幽。氵营(yínɡ)氵营:溪水潺潺之声。谋:接触,思索。渊然:静默沉思状。

⑲不匝(zā)旬:不满十天。匝,满。得异地者二:发现两处风景奇异的地方,指钴钅母潭和小丘。

⑳致之沣(fēnɡ)、镐(hào)、鄠(hù)、杜:(把小丘)放到沣、镐、鄠、杜等地。致,弄来,弄到。沣、镐、鄠、杜,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附近的四个地名,是当时豪门贵族居住之地。

img281则贵游之士争买者:那么王公子弟会争相购买。贵游之士,还没有官职的豪门王公子弟。

img282贾:同“价”。

img283遭:际遇,机缘。

【名句集录】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封建论》)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说》)

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记》)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梓人传》)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评议集录】

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何焯《义门读书记》)

柳州山水诸记,能引人入胜,千载之下,读者立觉当时之人与地宛在,而已若有物焉。导向使与相会,因而古今人物彼己,都汇而为一。引吭微诵,其文字字沁人心脾,感受一种无言之妙。柳记人人道好,好处应即在此。(章士钊《柳文指要》)

【问题思考】

1.本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2.举出文中运用比拟手法的例子,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3.如何从风景的描绘中看出作者的心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