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这里走出,在世界冠军奖杯上镌刻梦想

从这里走出,在世界冠军奖杯上镌刻梦想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UG团队从2002年创建后捷报频传,几乎年年获奖,令人咋舌的成就,让世界看到地大学子的风采。据徐寅介绍,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团队准备自己制作人形机器人,这将是一次飞跃,也是团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从这里走出,在世界冠军奖杯上镌刻梦想_地大人2010

从这里走出,在世界冠军奖杯上镌刻梦想

——记我校信息工程学院CUG机器人团队

这个团队是一支光荣的团队,这支团队让每个地大人为之骄傲,已成为我校展示学生课外科技水平的一个窗口;这支团队,让地大学子的风采展示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几年来曾荣获世界冠军2项,亚军5项,季军9项,全国比赛获奖无数;这支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次次载誉而归;这支团队,3位老师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一路上荆棘遍地,沟壑纵横,常人看来枯燥异常、极其艰难的程序设计,他们甘之如饴。面对繁杂琐碎的细节,他们一丝不苟。累累硕果,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他们就是信工学院CUG机器人团队,他们是一群在科技的浪尖上翩翩起舞的人。

这一路,风雨兼程

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成功之花都是由失败的泪水灌溉而出,这一路,风雨兼程,这一路,荆棘丛生。一路上,有明媚的阳光,也有凄冷的风雨;有鸟语花香,也有泥泞坎坷,而他们,从未止步,如武士般负剑前行。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统中视觉部分、通讯部分、决策部分、控制部分缺一不可,在视觉部分、通讯部分、控制部分建立基础上,还要改进决策部分来提高机器人执行比赛任务的效率,每个部分都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很难通过一个部分的改进来提高机器人比赛的成绩,但一个程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机器人项目的失败。

整项研究是一个繁复而艰难的过程。没有人知道,制作一个完备的程序,要经过团队多少次的摸索,又有多少次在探索的征途上走进了死胡同。老师为团队指引了一条前进的方向,剩下的要靠队员自己的努力。“指导老师罗忠文教授在技术指导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当队员遇到问题时,他从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步步追问,直至最核心之处,既开拓了大家的思维,也解决了问题。”队员贺巧龙回忆说。他们坚守着团队的信念,因为他们明白: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既然决定了做这个项目,就要认认真真地做下去,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曾经奋斗过。

风雨过后总会出现彩虹,而老师们就是那折射出彩虹的阳光。队员徐寅回忆说:“比赛时最辛苦,但最辛苦的其实还是老师,那次在青岛比赛,晚上我们调试程序到两三点,大家累了,都休息了,但罗老师为了看器材一晚上没合眼。”

这一路走来,也许艰辛,也许困苦,但背后却渗透着团结的喜悦,共勉的乐趣,队员间的友谊,老师们的关怀,足以消弭黑暗中所有的阴霾。前进,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细节决定成败,汗水换来进步

队员徐寅谈到,“比赛前要根据对手的情况调整机器人,调整战略,在学校里可能要花几个周调试的程序,赛前就得一晚上完成,时间真的很紧,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在收获成功之前,往往要经历一次次失败和打击。2007年11月,他们代表我校参加了2007年“银泉杯”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一场半自主11对11的4进2的比赛中,因为在比赛前看了对手和其他球队的比赛情况,大家觉得要打败对手有点难度,于是决定更改策略,对程序进行了更改,更换了几个角色,改完后时间太晚,没有进行调试。第二天正式比赛时,机器人的控制出现了问题,完全不能按照决策执行,结果与成功失之交臂。甚至有一次,团队的机器人,由于受对方的无线干扰而无法控制,造成比赛失利。

成功虽然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尽力了便无怨无悔。曾经沉痛的教训,让这群年轻人低下了高昂的头,却没有削减昂扬的斗志。伤痛的存在,时刻提醒他们,他们似一群刀尖上的舞者,不断地旋转,有时哪怕只是一个脚尖点地的错误,却足以付出惨痛的代价。

2008年7月,团队踏上美丽的青岛,参加即将于7月22日至25日在那里举行的2008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夏季的青岛,气温很高,在比赛前一天晚上,他们下了火车直奔赛场,立刻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机器人的工作,一直到凌晨两点多,一整晚都在比赛大厅,困了就在地上打个盹,六点钟起来继续准备当天的比赛。为了让机器人的功能更加完备,他们一连三四天都在调试程序,甚至连洗澡都顾不上,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紧张的比赛,我校CUG代表队获得了全自主仿人形机器人足球3对3冠军、半自主人形机器人足球3对3亚军、遥控仿人形机器人足球3对3亚军、仿真5对5季军、仿真11对11季军的喜人成绩,这标志着我校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科研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面对成绩,团队成员徐寅一脸的淡定和从容,“有时候觉得真的挺枯燥的,要想取得好成绩不难,但要拿世界冠军却很困难,一定要注重细节,从硬件到软件,不能放过一个细节,可能要花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有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一点头绪”。他们用汗水和激情小心翼翼地培育自己的梦想,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个周末和节假日,但他们无怨无悔,只想在世界冠军的奖杯上镌刻下地大的名字。

img156

地大CUG团队

成功,又一个起点

唯有经过凛冽的寒冬,梅花方能胜雪一段香。CUG团队从2002年创建后捷报频传,几乎年年获奖,令人咋舌的成就,让世界看到地大学子的风采。面对收获的荣誉,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虽然已是硕果累累,但每一次备战,大家都会认真思考、积极忙碌,几乎到了忘我的状态。据徐寅介绍,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团队准备自己制作人形机器人,这将是一次飞跃,也是团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从一穷二白到硕果累累,从一无所有到无人能比,这一群追逐梦想的少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惊叹,还有感动。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以肯定的是,有了先行者的技术积淀,追随者的脚步将不再踌躇。如今,他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即将开始新的扬帆远航,相信怀着地大人求真务实精神的他们,定能一往无前。

(校团委《第四纪》媒体记者:杨伟龙 孙程 陈华洋)

编者按:2010年10月27日,北京大学迎来由全国高校选拔的首届“李四光奖”获奖者。在这个光辉的舞台上,经历奋斗的磨难,有这样一位获奖者,他是全国获奖的4位本科生之一,是11位获奖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就是工程学院勘察专业大四学生——詹志发,鲜艳的花朵总归于辛勤的汗水所浇灌,如今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的詹志发依旧在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