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_改革涌春潮_教育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_改革涌春潮_教育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_改革涌春潮_教育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 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一、研究背景和依据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是指我国中心、特大中心城市所属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关注并致力于解决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_改革涌春潮_教育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开展研究 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研究背景和依据

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是指我国中心、特大中心城市所属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中心城市积极投资高等教育,以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一时间,各中心城市举办的以专科层次为主的高等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崛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地方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类型、层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又应运而生,大有异军突起之势。然而,这些中心城市的本科高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诸如究竟如何科学定位并在众多的本科院校中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办学历史和经验、办学实力和基础条件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怎样确立和实施科学地发展战略,以便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如何科学地确定人才培养类型,怎样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以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等。教育界虽就广泛意义的上述问题有所涉猎,但对中心城市本科高校的特殊状况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少量的研究也往往停留在具体、浅层次和零散的状态,缺乏系统和深入。基于此,本课题组研究人员自江汉大学筹建以来,特别是2000年10月至今的四年多时间里,紧紧抓住中心城市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并结合江汉大学的办学实践加以探索。

二、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依靠教育的方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注重在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在注重成果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成果的使用价值,努力使研究成果能够在中心城市高校的改革、发展的宏观决策和教育管理中实际应用,为科学咨询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跨越式发展,为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服务。(www.guayunfan.com)

本课题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主要采用了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归纳法、访谈法、研讨会等方法。特别是2001年4月,举办了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有关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始终关注并致力于解决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课题组主要成员既有长期从事高教理论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又有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既有处于学校决策层的领导干部,又有处于学校管理层的执行者,他们对解决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紧迫性有切肤之感,大家坚持深入钻研,努力实践,配合默契,保证了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新进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成果主要反映在公开发表的20篇系列论文之中。可概括为:

(一)关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如何科学定位,怎样办出特色问题的研究:本课题分析了在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定位问题上存在的既有在层次上盲目求“高”,也有在层次上任意压低的认识误区。前者表现为不顾条件的“升格热”,后者表现为贬低这类高校现有的办学水准,怀疑是否应办本科,甚至认为只能办成高职为主的社区学院。课题组据此阐述了中心城市本科高校需要加强科学定位与分类指导的至关重要性,阐明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需要真正实现大学各居其所、各安其位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了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就整体而言,要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或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专科和高职教育。努力坚持并维护了教育部对这类高校定位的批示。深刻指出,不顾条件盲目追求升格,脱离实际固不可取,而任意贬低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有可能造成可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样会造成危害。同时本课题又强调要在高校如林、强手如云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走“特色立校,特色治校,特色取胜”之路。进而提出明确服务宗旨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科学定位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核心,努力发挥学校的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并对中心城市本科高校除各自办学特点外,已逐步形成的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论证。

(二)关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如何确定发展战略以及怎样实施发展战略的研究:本课题认真分析了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大多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较差、处于相对劣势的状况和中心城市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的特殊环境,深刻指出,中心城市本科高校要想在短时期得到长足发展,有效地肩负服务中心城市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发挥应有的作用,务必确定并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逐步形成跨越式发展风格。进而提出了中心城市高等学校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性、紧迫性,跨越式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措施等若干战略思考。

本研究强调,中心城市本科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学科的融合和优化,按照“同类合并,理工结合,学科渗透”的学科调整思路,重点扶持地方急需的学科专业;要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扬长避短,积极发展应用学科;要变竞争强手为合作伙伴,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立等方面,实施“高位嫁接”、“借船出海”战略,聘请重点高校知名教授指导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以迅速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要以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为重点,形成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立项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开展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应连接。

(三)关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类型,怎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研究: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成为中心城市本科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难点。本课题研究提出,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应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培养介于学科型、技能技艺型之间既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第三种类型的人才。强调指出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既不能盲目追求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能满足于高职高专技艺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应沿着第三种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进行不懈地实践探索。在教学单位的建构上要有利于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倡导通识教育,科学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强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要彻底改变大学课程设置的过分专门化、大学课程内容过分单一化、大学情商(EQ)教育的旁落化的现象以及综合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天然融合论的观点等。本课题还试图从融合的误区分析中积极探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最佳切入点,避免实践的盲目性。

(四)关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治校理念、加强管理的研究:提出中心城市本科高校要抢抓机遇,积极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壮大自己、发展自己。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灵魂,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龙头,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以德立校,以学兴校,依法治校。提出在教育创新中要切实解决好创新与继承、创新与规范管理、创新与加强基础、创新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系,以创新精神解决合并组建的中心城市本科高等学校存在的观念性差距、体制性缺陷、结构性矛盾、历史性包袱等问题。

(五)关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某些共性问题的研究:1.本研究阐述了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切实解决好四个方面事实上、而非口头上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误区问题。即:关于高等教育是崇高的社会事业与产业属性事实上的界限不清、定位不准;在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与义务教育事实上的界限不清、定位不准;关于在高等教育公平与否问题事实上的界限不清、定位不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责任主要在学校还是主要在政府和社会,也存在着事实上的界限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并指出应当如何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对这些问题认识偏颇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左”的思想的影响。2.本研究还探讨了如何优化人才培养途径问题:提出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改革、优化的主要障碍:第一,受传统维持性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某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导致思想观念的陈旧,对于要不要深化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缺乏思想准备和应有的认识。这是教学内容改革、优化的最大障碍。第二,缺乏深化改革、优化教学内容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又一障碍。第三,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修订更新速度太慢,这是教学内容改革、优化的另一障碍。提出优化教学内容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辩证地处理好现代内容与经典内容、教学内容统一性与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复合化和专业化、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改革、加强领导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五个关系。

四、研究成果的应用及影响

本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在高校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对促进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研究成果运用于江汉大学办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本课题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得到江汉大学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办学实践中得到采纳。由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江汉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江汉大学确定学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适当发展专科和高职教育。同时将“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进而明确要瞄准世界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前沿,贴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努力把江汉大学办成地方一流综合性大学。

二是坚持跨越式发展战略,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在短短几年中,完成了由四校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以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的实质性跨越;学校占地由600余亩扩大到2100余亩,学生由8000余人发展到17200余人。由没有重点学科发展到有11个学科列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5个学科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所获科研项目、获奖数量、规格,都超过了原四校历史上总和的最高水平。2003年学校被命名为湖北省文明单位。

三是坚持培养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按照同类合并、理工结合、学科渗透的原则,科学设置了学校院系、学科专业。特别是将理科和工科结合建立学院,分别建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学校积极开办由教育厅批准的5个创新培养模式试点班,还积极探索“3+1”、“2+2”产学研结合模式,“2+2”五型合一模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三年,江汉大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等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25项,省特、一、二等奖12项。毕业生就业率今年9月底已达90%以上。

四是坚持科学的治校理念,加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学校仅用16个月时间,完成了新校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校园在美丽的三角湖畔拔地而起,创造了被媒体和社会称道的“江大速度”。专家评价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教育部专家组认为,应在新的高等教育史上写上一笔。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参观新校后致信学校校长:“对江汉大学的定位明确与擘划宏图,十分赞赏;尤其是新校区基建的规模速度,叹为观止。”

近几年江汉大学的建设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许,李岚清、吴官正等中央领导来校视察、几百所大学和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来校参观指导工作,全国数十家媒体对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报道。江汉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研究成果的检验。

(二)课题组成员发表的近20篇科研论文,有一半以上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其中有些论文还应邀参加学术会议交流,有的还获奖。比如关于中心城市高校定位问题论文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5期,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学中心在广州召开的专题会议并作会议交流;又如,《略论我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误区及其对策》应邀参加了2002年由两岸三地联合主办、在香港召开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并作会议交流。2002年7月25日《科技时报》全文转载。2003年被收入由清华大学主编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一书。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再如,《发展高等教育当前亟待解决的几个认识误区》在《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课题组组长李进才应邀参加2003年11月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召开的有国内外许多著名学校参加的大学校长论坛并作大会发言。2004年4月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在“高等教育发展与资本市场研讨会暨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中,还引用了该论文中有的主要观点。

《中心城市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在大连主办的新建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由中央电视台摘要播发。

由李进才同志任主编的《高等教育世纪观》一书,于2001年6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报》发了出版书讯,《中国高教研究》发了书评,2003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述多篇论文发表和专著的出版,在包括中心城市本科高等学校在内的全国高教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好评。

(三)组织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高教界和高教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2001年4月14日至15日,由江汉大学(筹)联合有关单位主办的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河北、浙江、厦门、海南、贵州、武汉等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参加。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志仁等教育专家在会上作了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问题,从高等教育思想及观念变革、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如何办出特色、高等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特别是紧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合并、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大众化、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代表《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专家鉴定会上的报告,2004年10月14日。李进才为课题组组长,与朱现平、张丽萍、邓传德、范雄飞共同完成。课题成果获2005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