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_图书馆管理学

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_图书馆管理学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_图书馆管理学第一节 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财、物和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根据图书馆管理目标,把管理要素组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把图书馆中诸要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予以放大。

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_图书馆管理学

第一节 图书馆管理的系统原理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财、物和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系统原理不仅为认识图书馆管理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在图书馆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着统率作用。

一、系统原理所蕴涵的几对基本概念

1.系统与要素

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把系统界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1](www.guayunfan.com)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

从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具体的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元素、部分或环节)所组成;二是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三是系统整体具有确定的功能。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具体的系统。

要素始终是和系统不可分割地对应着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必要因素,即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或成分,是系统最基本的单位,因而也是系统存在的基础和实际载体。要素在系统中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三种:①不同数量和不同性质的要素可构成不同的系统;②相同数量和相同性质的要素仅由于结构方式的不同,也可构成不同的系统;③相同性质的要素仅由于数量的不同,也可构成不同的系统。

系统和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系统通过整体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其次,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特性和功能;最后,系统和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结构与功能

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也就是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贝塔朗菲把结构称为系统的“部分的秩序”。

所谓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系统功能体现了一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首先,由不同要素组成的不同结构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次,由相同要素组成的不同结构的系统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再次,组成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不同,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最后,同一结构的系统可以具有多种功能。总之,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无限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多样的,变化是无穷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环境与行为

所谓环境,是指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也就是系统以外对该系统有影响、有作用的诸因素的集合。在一个大系统中,对于某一特定的子系统来说,其他的子系统可以看成是它的环境。环境实际上是同某一特定的系统相关的其他系统(或事物)的统称。

所谓行为,是指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的反应,即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环境对系统施加影响和作用以后,系统对环境的反作用。

系统行为是由系统环境和系统内部状态两个因素引起的。其中,环境是产生系统行为的诱因或外部条件;系统内部状态是系统行为的根据或决定因素。系统行为归根结底决定于系统的内部状态,而系统的内部状态又取决于系统结构的优化程度。可见,系统行为实际上是系统的外部状态,即系统本质规定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定环境下,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的内部状态来调节或改变系统的行为;也可以通过系统行为的研究来考察一个系统的内部状态,即系统要素及其结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行为和系统功能是两个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系统的功能虽然也是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但它只是着重描述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系统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和作用的能力;系统行为则不然,它着重描述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系统自身的外部活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过程。因而不能把系统行为和系统功能混为一谈。

二、系统原理的内容

系统原理是有关系统的基本属性、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主要体现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系统与时间等关系上。

1.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的统一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本质的属性,因而“整体”和“系统”这两个概念经常被同义使用。在这个意义上,贝塔朗菲指出:“一般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索。”[3]因此,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原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系统的整体性根源于系统的有机性和系统的组合效应。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有:①要素和系统不可分割;②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③系统整体具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根据图书馆管理目标,把管理要素组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把图书馆中诸要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予以放大。在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管理是一门把图书馆中的各种要素或各个部分协调起来,使之达到某种组织目标的学问。②把不断提高要素的功能作为改善图书馆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由于组成图书馆系统的要素是决定其整体功能状况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改善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功能一般应从提高其组成要素的基本素质入手。图书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一般由采访、分编、典藏、流通等部门或环节组成。任何一个部门或环节的功能素质不健全或相对削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按照图书馆整体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部门特别是关键部门或薄弱部门的功能素质,并强调局部服从整体、保证整体,以保证图书馆系统最佳的整体功能。③保持图书馆系统要素的合理组合。系统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功能不守恒的实质在于结构是否合理。因此,改善和提高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要注重发挥每个要素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调整要素的组织形式,建立合理的结构,从而使图书馆系统整体功能优化。

2.动态相关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动态性取决于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相关就是联系。正是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才构成了系统发展变化的根据和条件。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实质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有:①系统内部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②要素与系统整体的相关性;③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动态相关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思想的核心,动态相关性原理则是整体性原理的延续和具体化。

动态相关性原理对实际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任何一个要素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他要素相关。图书馆系统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相关要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图书馆藏书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增加工作人员和书库空间;图书馆新馆舍的建成,必然要求对工作人员、藏书、设备等要素重新进行布局;一位新馆长的上任,必然会引起图书馆系统内一系列要素的变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上马,必定要求对馆员进行培训;图书馆经费的缩减,必定会影响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藏书建设水平等方面。因此,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当我们想要改变某些不合要求的要素时,必须注意考察与之相关要素的影响,使这些相关要素得以相应地变化。图书馆系统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同步性可以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匹配,从而增强协同效应以提高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功能。②图书馆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是随时间变化的,由此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质和状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必须把图书馆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在动态中认识和把握其整体性,在动态中协调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图书馆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把握藏书、馆员、读者、经费、设备等要素的运动变化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最佳目标。③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功能存在于图书馆与环境的相关性之中。如果说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系统的结构联系,使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那么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则形成系统的功能联系,使系统具有某种整体功能。系统一定的整体功能,表明系统与环境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性质,产生一定的整体效应。如果系统与环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遭到破坏,系统整体的性质和整体效应就会受到影响以致丧失。因此,一定要在图书馆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改善图书馆系统。

3.层次等级性原理

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是由低一级要素组成的子系统,而系统本身又是高一级系统的组成要素。这种系统要素的等级划分,就是系统的层次等级性。

层次等级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有:①层次等级结构是物质普遍的存在方式;②处于不同层次等级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亦具有不同的功能;③不同层次等级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于辩证的统一之中。

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可以指导人们合理设置图书馆管理层次。管理组织系统划分层次等级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与管理者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尽管今天的管理者比以往的管理者在能力和手段上有了普遍提高,但今天的管理对象要比以往复杂得多。管理对象的复杂化,使管理组织系统的规模日益增加。对于规模较大的图书馆系统来说,合理划分管理层次,建立等级结构,可以削弱系统规模和对象复杂性之间的联系,缓解管理对象复杂性和管理者能力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把一个较大的管理组织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按照层次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可以使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直接联系的人数(包括上级和下级)大体相当,从而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对象相适应。其次,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分解图书馆目标。图书馆系统的层次等级是科学分解目标的组织基础。一个图书馆系统总是要根据自身的基本任务、上级的指令、当前的状况、发展的需要和各种内外条件来确定系统的总体目标,然后按照图书馆系统的层次等级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分目标。分目标要保证总目标,总目标指导分目标,从而形成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目标体系。这样建立起来的目标体系,在组织上能使目标由上而下层层具体、层层落实,由下而上层层负责,层层保证;在内容上既能明确本级系统的基本任务,又能反映分目标和总目标的关系,便于处理局部和整体的矛盾。在明确每一管理层次、每个部门以至每个人的目标责任的基础上,授予相应的权力,进而建立起目标责权体系,使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走上系统管理的轨道。最后,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可以指导人们按图书馆系统的层次实施层级管理。图书馆系统中的每一层级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性质和功能也不同。每一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层次,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各有不同的目标责任和要求。一般来说,同一层次各子系统的横向联系应由他们之间全权处理,只有在出现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提交上一层次的系统来解决。上一层次系统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根据本系统的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并检查监督指令执行的结果;二是解决下一层次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或相互之间的矛盾。当每一层次的任务明确以后,各层次的分系统均须围绕着本层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并通力协作,上一层次一般不宜干预下一层次的工作,这样就形成有序的层级管理。

4.系统有序性原理

系统的有序性是指构成系统的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按一定秩序组合和排列,由此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决定系统的特定功能。系统的有序性标志着系统的结构实现系统功能的程度。因此,系统有序性原理的实质在于揭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系统有序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有:①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结构。结构合理,系统的有序度高,功能就好;反之,结构不合理,系统的有序度低,功能就差。②系统由低级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即趋向有序;反之,系统由高级结构转变为较低级的结构,即趋向无序。③任何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才能使系统产生并且维持有序结构。

系统有序性原理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表现在:第一,掌握系统有序性原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图书馆系统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政策。任何图书馆系统都应该是一种具有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耗散结构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内部要有活力。只有对外保持图书馆系统的开放性,才能从外部环境中吸收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增,使图书馆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或远离平衡态,即造成图书馆系统向有序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要有活力,就是要保持图书馆系统内部的非平衡态。这是因为,一个图书馆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就意味着其内部不存在势能差。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无势能差的平衡系统服从势能最小原则,因而必然是一个低功能系统。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要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引进竞争机制,目的就是设法增大图书馆系统内部的势能差,形成非平衡态。第二,掌握系统有序性原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有序度。要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有序度,必须科学地安排图书馆系统诸要素的秩序,使之协调匹配,以减少内耗而求得统一的整体功能。为此,主要应使以下三个方面有序:首先是目标体系有序;其次是目标实施过程有序;再次是组织系统有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